03.07 中國地圖為什麼像一隻公雞?

喜歡吃JB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像什麼這個問題,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

大多數國人還是認可中國地圖像一隻公雞的。

不管地圖形狀像什麼,有兩個問題是有意義的。

一是中國地圖什麼時候開始像個公雞。

二是為什麼多數人認可中國地圖像一隻雄雞。

首先,中國的疆域版圖,在清代達到一種穩定狀態,即內地十八省,加上蒙、回、藏區域及東三省。

這時候的中國疆域,沒人說她是雄雞,因為長得就不像雄雞,再加上那時候並沒有很多人對地圖和疆域有個完整的概念和認知。

清末民國時期,隨著地圖出版業的興起,大多數才逐漸認識到,自己身處的中國是這個樣子。

這時候的中國地圖,被稱為秋海棠地圖,因為長得像一片秋海棠葉。

秋海棠葉

一片葉子,還是秋天的葉子,讓人聞之而生悲寂之感。

這個感覺,加上那個時代喪權辱國的歷史。就有一種中國這片葉子被俄國與日本蠶食的無奈感。

日本修長的地圖,正像一條令國人厭惡的蟲子,不停蠶食著這片海棠之葉。

在備受屈辱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通過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失去了上圖紅色的部分。就在1946年之後,海棠葉變成了今天的雄雞形狀。

雄雞這一比喻,在新中國建立後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我們從上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中國地圖像一隻雄雞。

雄雞作為一種富有戰鬥精神的動物,當然比海棠葉子這個被蠶食的植物強很多。

更重要的是,雄雞一唱天下白。象徵著新中國建立後,一切向著光明的方向發展。就類似“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新中國的新氣象,就伴隨著雄雞一聲,光明四射。

更關鍵的是,八年抗戰,中國打敗了日本這條可惡的蟲子,而這一切,正是雄雞一樣的不屈不撓。

雄雞的比喻裡包含有一種強烈的愛國心和民族自尊心。

有一種流行的故事,日本這條蟲子,碰到海棠葉,就得以逞能蠶食;而碰到雄雞,就只能灰溜溜敗北。恰如下圖。

綜上所述,這就是中國地圖像雄雞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