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裡顏良、華雄、文丑誰更厲害?

半仙punk


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五回中,討伐董卓的諸侯聯軍來到汜水關前嚴陣以待。從城中卻殺出一員名叫華雄的悍將,他先是偷襲孫堅,殺掉其部將祖茂,又連續斬殺了諸侯們派出的俞涉和潘鳳,這時,盟主袁紹嘆道:"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三國後期,又出現了一位和文丑同姓,名叫文鴦的猛將。那麼,顏良、文丑、華雄、文鴦四人中,誰的武藝更高呢?

要討論這四人的武藝,按正史《三國志》來排名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史書中對華雄、顏良等人描述甚少,所以筆者在這裡姑且按照《三國演義》來講。在演義中,華雄的出場可謂是非常威風和引人注目。他一來就先襲擊了以勇烈著稱的孫堅,並將他手下的得力干將祖茂砍死。

然後,他便在諸侯面前叫陣,接連打敗數將,不過,在羅貫中筆下,他的神勇表現只是為了襯托關羽,關羽"溫酒斬華雄",可見二人的武力差距。

而袁紹口中,絲毫不懼華雄的顏良、文丑二人則被列在"河北四庭柱"中,在官渡之戰中,他們二人雙雙登場。袁紹先是派顏良統兵十萬作為前鋒,在白馬攻打曹操軍的劉延,曹操親自率領五萬兵馬前來援助,卻見顏良軍隊紀律嚴明、裝備精良。

曹操手下的呂布舊將宋憲、魏續先後被顏良斬殺後,位列"五子良將"的徐晃也出戰,不過二十回合後也敗退。於是曹操只得求助於新降的關羽,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便直接騎著赤兔馬一騎絕塵,手起刀落讓顏良授首。

至於文丑,他的最好戰績可能便是在公孫瓚兵敗時追擊,和公孫瓚帳下的"少年將軍"趙雲大戰了六十回合不分勝負了。顏良被斬後,他為了給好友報仇,領軍至延津攻打曹操,卻不慎中計,他單槍匹馬射退張遼,又和徐晃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還是死在關羽刀下。

最後是文鴦,他和上面三位完全不是一個年代的。正元二年(256)曹魏的將領毌丘儉和文鴦的父親文欽一同在壽春起兵謀反,文鴦跟隨父親成為了叛軍,司馬師前來征討,文鴦初生牛犢不怕虎,對父親說:"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夜裡偷襲魏軍。

文鴦讓士兵一邊打鼓,一邊喊叫司馬師的名字。被驚醒的司馬師原本就患有眼疾,這下直接眼球從眼眶掉出,血流不止。而文鴦因缺乏援助而撤離後不久,"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文鴦的這一次單槍匹馬闖進敵軍,殺傷一百多人,甚至殺了六七回,比起趙雲的七進七出也不遑多讓,可以說是其巔峰之作了,書中甚至將他與趙雲、張飛相提並論。這樣看來,這四人在《三國演義》中都有萬夫不當之勇。

至於武藝排名,我認為姑且按照袁紹所言,顏良、文丑在華雄之上,而文丑在勢孤力窮之際同時面對張遼、徐晃不落下風,武藝應當勝過顏良,文鴦被用來同張飛、趙雲這樣的《三國演義》中一流武將並列,其武藝估計是勝過其他三人的,那麼武藝最高者,我選擇文鴦。


煮酒君


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華雄是董卓部下的都督,可謂位高,那麼本事不至於太差(董太師任用的將領都還是挺牛的),但實在沒有其他記載,也不能亂吹。

而顏良和文丑,都是袁紹部下著名的猛將,應該超過華雄。孔融在官渡之戰前評價“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後來顏良率軍在白馬城下,被關羽突襲所殺。文丑在延津南中了埋伏,死於亂軍之中。兩個人雖然也沒留下什麼戰績,但有這名聲,應該比華雄強點。顏良文丑彼此實力相近,就按排名算顏良在前吧。

再看《三國演義》中的排名。這裡當然是指武力了。三國演義中,武評其實是很麻煩的事,因為武將發揮其實有高低的。那麼我們看看這三個人的戰績。

先看這三個人牛逼的時候。顏良在白馬坡連殺魏續宋憲後,正面20回合擊敗徐晃,且令曹營眾將包括張遼許褚都不敢出來挑戰,這個威風是很強悍的。文丑有數回合殺敗公孫瓚的高光表現,並在中埋伏的情況下,挺身奮戰,先射倒張遼,再令徐晃“料敵不過”(毛本無回合數,嘉靖本為三十回合)。整個來說表現和顏良各有所長,或許稍遜。而華雄雖然在十八路諸侯前耀武揚威,且速殺了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人,又殺敗孫堅,但悲催的是很難證明這幾個人中任何一個一定有徐晃的實力,甚至他們和魏續宋憲相比如何都難以判定。所以,華雄在這方面的表現,和顏良、文丑的表現難以判斷高低,甚至可以認為略不如。

再看三個人傻逼的時候。顏良對關羽是被一刀斬,但這個一刀斬明說措手不及(嘉靖本專門解釋是顏良以為關羽來投奔)。文丑對關羽三回合心怯,就要丟臉多了,但心怯是知道自己要輸,並不等於馬上輸。從磐河之戰看文丑還曾六十合平趙雲。但華雄就慘多了,正面被關羽速殺(嘉靖本是一回合被關羽砍死),比顏良、文丑都要差。

綜上,無論從正史還是演義,顏良>文丑>華雄大約是可以接受的排序。


巴山夜雨涮鍋


自然是文丑最厲害。

其一,此人和趙雲交手,不分勝負。而且兩個人大戰了五十個回合。趙雲是三國一等一的名將。和這樣的人平手,文丑該有多厲害。

其二,華雄在關羽馬前完敗,酒尚溫時斬華雄,可見華雄的不堪一擊。

其三,顏良和文丑相似,只是看到關羽猝不及防,尤其是關羽的赤兔馬跑的太快。

其四,文丑死就死在曹操把所有的軍用物資都丟棄了,這讓文丑的士兵都沒防備,最後倉促死於關羽刀下,多少有些冤枉。


李治亞文史博客


民間傳唱,三國將領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顏良、文丑是排除出了三國六大名將之外,難道是泛泛之輩?不足為奇的人物?從京劇《白馬坡》中看出這顏良並非泛泛之輩,而是袁紹軍中,數一數二的勇士,當時袁紹命令顏良攻打白馬坡的曹軍,是所向無敵,殺了宋憲,魏續兩員大將,又大敗徐晃,砍傷了徐晃之左膀,鮮血直注,弄得眾軍士大驚失色!曹操曰:“顏良如此英雄,怎麼辦呀,還有誰可以打得過他呀”!程昱獻計,可請關羽出戰,乃一箭三雕也:


一,關羽斬殺顏良,袁紹必疑玄德,可借袁紹之手殺了這大耳賊!

二,關羽殺了顏良得罪袁紹,袁紹殺了他的哥哥劉備,關羽必記仇袁紹,與袁誓不兩立,從此後關羽將忠心侍曹。

三,如果關羽戰敗,省了這心了,而玄德也會被袁紹生疑,從此棄而不用,或袁紹生疑過甚,乾脆殺了玄德。

這當兒,曹操帳下第一猛將許諸不服曰:“想俺曹營,豈無斬殺顏良之人,俺願出馬,斬殺顏良之首級,獻於承相”!許諸衝下土坡,大戰顏良,許諸敗下,顏良追上土坡,再戰,許諸又敗…曹操見狀急命夏候惇出馬護救,雙方兩戰一,仍然抵擋不住顏良,雙雙敗退,可見顏良之武功,並非在許諸、夏候惇兩人合力之下。此時曹操急令朱靈、路昭兩將接應救護許諸和夏候惇,戰無數合,朱靈、路昭被顏良斬於馬下,做了屈死鬼!

這顏良武功到底有多強?爭議頗大!顏良可20回合戰勝徐晃,徐晃50回合與許諸打個平手,而此次許諸、夏候惇兩戰一而獲敗,後來加上朱靈、路昭,四戰一,而朱靈與路昭卻做了顏良的刀下鬼!這顏良真神人也!武功之強可見一斑矣!

三國演義中有”溫酒斬華雄”一說,為關羽掙得很高的顏值。可是歷史上的華雄並非關羽所殺,是被東吳孫堅所殺!陳壽的《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寥寥數語便已說清,是東吳孫堅梟華雄等(陽人之戰應該在今天的河南汝州一帶?),說明並非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是羅貫中先生為了突出關羽的英雄形象,將孫堅梟華雄,說成“關羽溫酒斬華雄”。既然華雄不是關羽所殺,咱就不用去研究華雄的武功到底有多強了!


文丑呢?文丑的武功應該和顏良差不多,平時大家習慣了將“顏良文丑”聯起來叫,可見兩人的武功是差不多的,不然不會如此稱呼。當時河北武將四庭柱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三國演義》第七回:公孫瓚橋邊與文丑交戰,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跑了,文丑急追不捨,公孫瓚弄得丟冠棄甲,狼狽不堪,幸有常山趙子龍從斜刺裡殺出,救了公孫瓚,於是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也才打個平手,足以說明文丑武功是十分了得的。其河北四庭柱之一,並非浪得虛名!

可見顏良與文丑的武功不相上下,文丑和趙雲有得一比,也是三國之中的名將之一。


老蛇正宗


既然是比較武將的武力值,我們還是應該去參考一下《三國演義》。因為在正史裡,華雄被孫堅打敗後斬首,顏良被關羽走馬斬殺,文丑被曹操包圍戰死,是很難去比較孰強孰弱的。

在《三國演義》裡,第一個出場的便是華雄。而他遇到的其中一個對手還是一員名將,就現在來說,知名度已經是不亞於關羽了,那就是上將潘鳳,可惜未及三合死於馬下。此時袁紹說了一句“若是我上將顏良、文丑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自此,便是有很多人開始比較顏良、文丑和華雄的武力了。這裡我也做一番簡單的比較。

華雄是一員猛將,可以說非等閒之輩,可是他的對手卻大多上不得檯面。後來華雄遇上關羽,也不過幾個回合便被斬於馬下了。

顏良,河北名將,接連打敗了曹操帳下眾多將領,甚至還有徐晃這個武力一流的武將。顏良的武力當時是令得曹操諸將膽怯的。關羽後來斬了顏良,其實是有偷襲的嫌疑的,畢竟赤兔馬快,顏良措手不及便已經是人頭落地,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本領。

至於文丑,槍法和趙雲戰成了平手,箭法則射退過張遼、徐晃。後來碰到關羽,其實也不是輸在武藝不精,而是心中膽怯,膽氣不足,關羽馬快,斬文丑於馬下。

顏良文丑,在河北一向是並列的,應該是平分秋色。至於華雄,我相信袁紹所說,是要遜色他們一些的。真要排名的話,這裡就將文丑的箭法也計算在內。

所以,文丑略強於顏良,強於華雄。


蜉蝣在塵埃


既然是比個人武力,那就只能以《三國演義》為標準了;首先看看華雄的表現。華雄身長九尺,和關公一樣高。首先沒經交戰就斬了鮑忠,鮑忠武力怎樣,沒有標杆對比。其次,夜晚劫寨。與孫堅交戰了數合,孫堅走了。起碼一點;華雄對孫堅毫不遜色。其三,孫堅連放兩箭(這可是夜晚哦),都被華雄躲開,反映速度超一流。其四,追擊孫堅途中,被祖茂埋伏偷襲,反而被華雄大喝一聲斬於馬下。祖茂可是孫堅手下四大將之一,武藝應該也相差不大。而程普戰太史慈30餘合也毫不遜色,而華雄卻能在被動(被埋伏偷襲)中喝斬祖茂。間接說明華雄武力均在孫堅四將之上。其五,三合斬袁術驍將俞涉。其六,不知回合斬韓馥上將潘鳳。但俞、潘二人沒有戰績參考,不知武力深淺。但斬祖茂顯然是個亮點,足夠威震孫堅諸將。袁紹說:如果顏良、文丑在就“不懼”華雄。卻不敢說“必勝”華雄。可見華雄武力起碼屬於強一流武力!

顏良;第一戰斬之將同樣沒有戰績體現,只有20餘合打敗了徐晃卻是亮瞎人眼。但是徐晃能打敗程普、太史慈嗎?從太史慈鬥張遼80餘合不分勝負看,徐晃武力應該和太史慈也在伯仲之間。這樣看,顏良的武力充其量和華雄差不多!

文丑箭射張遼,不算武力。戰徐晃30餘合不分勝負。徐晃是見了文丑大軍聚攏來才走的,並非打敗。武力比之華雄應該是略遜。

這樣看,華雄、顏良、文丑武力均在伯仲之間,應該是不分勝負的狀態!


傲視蒼穹39


謝邀!有意思,這幾人都是被關羽所殺,從《三國演義》來分析,我覺得顏良厲害些,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顏良和文丑比較,顏良勝

同為袁紹手下上將,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高覽、張郃)之一,顏良排名第一,這個文丑應該沒有意義的,
所以即使文丑勝了華雄,也勝不了顏良;
故此將文丑排除在外;

顏良和華雄比較,顏良勝

顏良是河北第一上將,華雄是董卓手下一都督而已;

顏良白馬坡連敗曹營數員員戰將,連猛將徐晃也是戰了二十回合不敵;華雄戰十八路諸侯,斬俞涉、潘鳳;
潘鳳和徐晃雖然都使大斧,卻明顯不是同一級別;

關羽斬顏良,偷襲

斬顏良有偷襲嫌疑,顏良來不及做出反應,不是正式交手;
如若正式交手,勝負難料;

關羽斬華雄,實力

斬華雄是關羽第一戰,屬於實力戰役,華雄確實不及關羽;


秉燈夜讀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來分析一下:

1.這三名大將都死於關公刀下。我們可以認為三人的武力都在關公之下,個別人認為顏良的武力可能高於關公,沒有依據,以後再議。

毛評版三國演義沒有說文丑戰敗徐晃多少合,而在羅原版中,明確寫文丑三十合戰敗徐晃並追殺。可以推斷,顏良略略強於文丑。而且,顏良每次被提起,都是排在河北四名將的首位。因此,顏良強於文丑,且略略強。華雄沒有與徐晃交過手,但華雄所殺大將,雖號稱名將驍將,卻沒有更多的戰績。另外,袁紹認為,顏文二人可敗華雄。姑且認為,顏文強於華雄。另外,羅版三國描寫關公出戰僅一合斬華雄於馬下,文丑戰過張遼徐晃後,又與關公戰三合而膽怯,應該說此處比較看,也是文強於華。說一下顏良,他也是被關公一刀刺死的,但顏良當時沒有進入戰鬥狀態,毛版三國說顏良正待要問,就關公刺於馬下,羅版說是因劉備之前有交待,才使大將顏良有陣前問話的行為。華雄在挑戰時,關羽出戰一合斬之,而顏良屬零合被刺,不在戰鬥狀態,不能作為比較依據。因此,個人認為三人的排名為:顏良,文丑,華雄。應該說三人均應為超一流武將,華雄敗孫堅一帥四將(指演義,不說正史),威震汜水阻眾諸候,非等閒之將,曹操當時已有的一流名將均未敢撐腿挑戰,足以說明華雄之強。


黑貓警長150281607


三國演義裡,顏良第一次出戰連殺曹操手下幾個戰將,而後徐晃出戰,約20合被顏良挑落下馬,(徐晃的戰力那可是很強的了,跟許褚戰50多回合不落下風),當時許褚也在軍中但是也沒有敢出戰。文丑第一次和趙雲戰了50餘合不分勝負,而且後來文中也提到文丑箭法也是很不錯的。華雄連斬幾員戰將,估計心裡也是驕傲了起來,大意了。總得來說,顏良武力值還是最高的


也無風雨16


從溫酒斬華雄,也只與關羽交手幾個回合,被關羽取其首級,但那時關羽沒有赤兔寶馬,只是刀鋒之快,所以華雄應在顏良文丑之下。再觀斬顏良誅文丑,顏良是在亂軍之中被關羽斬下,應該有所防備。曹問關羽,敵軍兵馬,何等雄壯!關羽說:土雞瓦全耳!曹說:繡袍金甲,何等威武,關羽道:插標賣首耳!關羽從心裡沒看起顏良。文丑又與徐晃,張遼交戰,二員名將,卻不能勝文丑。關羽在文丑沒防備的情況下,出其不意,速斬文丑。一則赤兔馬速度之快,二則文丑已力戰二將,已精疲力盡。另外,趙雲剛出道之時與文丑也有一戰,趙雲五,六十個回合卻不能勝他,可見文丑的武藝非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