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饶毅、施一公落选院士而舒红兵当选,只因他太会“藏”


院士一直都是很多科学家的毕生梦想,因为这个头衔是对一位科学家的最高评价。每年的院士评选都是非常火热,前来参选的人也都是科学界的大牛。无论哪一位参选者都是拥有业界顶尖的成就,但是即使这样每年依旧会有很多大牛科学家落选。

因为院士的评选是极为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至今都还不是院士,可见院士的评选水准有多么高。

饶毅、施一公、舒红兵三人竞选,舒红兵“闷声发大财”

2011年对于饶毅、施一公、舒红兵这三位科学界大牛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三人会共同参选院士,其中

饶毅、施一公作为海归,在国内科学界早已经家喻户晓两人也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而舒红兵还是很不起眼的科学家。


但是这一年舒红兵会

成为一匹黑马,成为拿下院士这一头衔,成为本年度最大的赢家。

先来说一说几位大牛的故事吧!饶毅、施一公都是从国外回归的大牛,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接着2008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施一公也从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归国。在国外两人都已在美国的顶级大学任教十多年了,都是名气很大的华人科学家。


由于饶毅、施一公两位国际的科学大牛归国,在国内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次两人归国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但是在评选院士的时候这两位科技大牛却先后被刷,此后饶毅还宣布以后不再参选院士,而施一公也才在2013年才评上院士。

当年的第一正是不被人看好的舒红兵,他可谓是闷声发大财,藏得很好。他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130篇,共被引用1万次以上,学术水平精湛,但为什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界的顶级大牛被刷,这点可能和院士评选的条件、体制有关。

饶毅教授没有评选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后他也宣布不再参与院士的评选。不过对于饶毅这样的科学家来说,也许院士头衔对于他来说就真的只是一个头衔。


在决定归国之后,饶毅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波涛,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