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蓝田县小寨乡同 化 寺 和 百 神 洞的传说

近处同化寺 远处月牙山

在尤风岭对面,有一座山峰,名叫“同化寺嘴”。此山海拔800多米,孤立成峰,山脚下,岱水曲绕。孤山四周,有八道山梁上托,形成“八龙捧日”之势,八道山梁,形成八道山沟,同化寺就盘旋在黑林沟、田柿沟、水泉沟、车路沟、黄凹、马湾、王八沟、洞坡、垒子石沟、大唐凹、小唐凹、杏树沟、八里柴沟、正沟的至高点。四周山坡,秀木成林,郁郁葱葱。山顶原有古寺,名曰“同化寺”,远古建造,僧道云集,香火鼎盛,可惜毁于文革期间。现有庙宇10间,坐北面南,中轴对称,四阶分布,此庙为80年代四周八邻善男信女捐建,庙内塑有佛道各神造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庙的后面高处为玉皇顶,建有玉皇庙。庙前左侧,有一巨石,似神龟观日状。山顶中间原有一天井,传说下通龙宫地狱,后来为开山取石所毁。站在山顶,浮云蔼蔼,山岚飘渺。极目远眺,终南如屏,云环雾绕;东岭叠翠,日出云海;北塬坦荡,绵延千里;西川玉带,村陌相连,炊烟袅袅;好一幅人间仙境图。

百神洞前

顺同化寺嘴西坡拾节而下,山麓有一小山,名曰“回龙山”,为千年大海沉积岩形成。山南面峭壁直立,有华山之雄险;山北面缓坡梯田,有陕北丘陵之壮观。山崖上翠柏掩眏,灌木丛生,两颗野桃花错杂期间,洞坡顶上生长着一棵千年苍柏,树身大得二人难以合拢。山脚下,滔滔岱水环绕而过,常年川流不息。有诗云:四面翠柏百神洞,两树桃花一岱河。回龙山上位置不规则的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十个仙洞,最大的洞有四米多高、五米多宽、七米多深,里面宽敞明亮,最小的也有四米见方。相传唐朝初年,有一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次山就劈开了这十个洞窟,也就是当地人口碑相传的雷闪回龙宫。当时人们认为是天意,禀报给此地管辖鄖国公,他组织本地的能工巧匠将这是个洞窟进行修饰,鄖国公也是一个信佛之人,于是便大兴土木,修庙盖殿,封名为“回龙宫”。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之时为朝圣日。到了大明万历年间,南寨村大善人李汉朝对回龙宫进行了修缮扩建,并在每个洞中塑了十个传说中的神像,十洞变成了百神,于是将“回龙宫”改为“百神洞”。现留有明万历石碑一座,碑房和座龟保存完好,次碑为功德碑,所记为明万历年间,大寨村李姓大善人捐款整修庙宇事宜。山下原有一古刹,依山而建,中轴对称,三阶分布。中间有36阶巨石台梯相连,前有山门,古色古香。18间大殿上下排开,上殿右边有一颗千年槐树,上挂一口古钟,槐树边是一排僧侣厢房;左边有一道场,道场东边有一座大戏楼,与回龙山相对,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乐声往复、余音缭绕、效果特别。每逢农历2月2日,回龙山庙会,或农历7月15日,同化寺庙会,十里八乡,香客云集,商贾如流,煞是热闹。此时,戏台上必大唱秦腔,高亢的秦声秦韵,与神洞里的佛曲道乐,在山间回荡不绝,百里传闻。到了上个世纪历史年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除四旧,立四新”开始了,这场浩劫是这里的文物古迹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一切活动停止,神洞成了教师的宿舍,庙宇改建成教室(1993年,撤校并点)。直到1985年,百神洞村慈善人士、企业家曹兴武带领当地善男信女搭台唱戏、修复神洞,塑了仅原来一半的塑像,保留至今,而且恢复了每个洞的名字。以下是十个神洞(从高到低)的名字及其楹联:

佛爷洞:万户忧乐到心头,一片苍茫到眼底。

三仙洞:玉宇无尘月朗虚空三千界

神恩有应心诚可格九重天。

弥勒洞:肚肠肥大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娘娘洞:我费尽婆心,抱个孩儿与你;

你多做好事,积些阴德与他。

三官洞:天官、地官、人官,只有心官不昧;

求福、赐福、获福,还须积福为先。

玉皇洞:尧封万里庆千秋,禹贡九州归一流。

无量洞:事实如棋宽者高,人心若路直行好。

老爷洞:老爷雄风云四方,桃园结义传千古。

阎王洞:天知地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

善报恶报迟报早报自然有报。

药王洞:三教九流,唯医者活人济世;

千秋万代,铭药王大德恩深。

明朝遗留石碑

关于同化寺和百神洞,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秦岭终南山下,岱峪口河畔,有一座山峰,叫“同化寺嘴”。相传在唐代北山顶筑有寺院,名“同化寺”,这座山就因此得名。

据说此院中有一老道名叫福佗,该人夹簸箕为翅,可腾空飞舞;夹草龙踩祥云能登天入水。因此,他和寺内和尚依仗自己的绝技经常为非作歹。同华寺山下有一条通往焦岱的大路,他们经常在此拦路抢劫,并把过路民女抢至寺内,强奸污辱后打进天井为他们制作纸人纸马.闹得这一带的百姓不敢出门.福佗苦煞了百姓,百姓将此事秉告唐太宗,唐太宗听后大怒,御驾亲征,命当时镇守牧护的唐朝大将军佰棒率兵前往讨伐,兵营就扎在距同化寺二里的地方(后称“营盘”,沿用至今)。当兵到同华寺脚下就与福佗军短兵相接,双方白刃格斗九回合,唐军连输,只得暂且收兵,运筹帷幄,走访百姓,重定战计.后听说岱峪的三道水华山庙有一和尚,法号高望,法术在身,武艺高强,且见义勇为,好打不平。于是唐王御驾亲访。高望欣然应诺,决计为民除害。

高望决定先要探清对方军力虚实,找出唐军屡遭失败的原因。于是,他变作一只蜜蜂,从房檐下的椽缝隙间钻入寺院的庭堂内,见福佗正在对天祈祷,便在周围萦绕探听,福佗见后,令徒弟扑打,徒弟说:“杀生是出家人之第一戒。”于是,蜜蜂得以隐藏之机。这时,只听徒弟问师傅道:“师傅,我们与唐军作战,已经九战九胜,你为何还忧愁,恐惧?”福佗点头道:“因为我们作战凭借的是纸人纸马,这最怕的是恶风暴雨,若用铜油将这些兵器漆一遍,就什么也不怕,可是,我派人到州府里称油漆的人还没有回来,该怎么办呢?”高望听得此言,赶忙告诉唐王,唐王便重整旗鼓,胸有成竹,立即发起第十次进攻。

战场上,只见唐军个个挥戈,杀声震天,寺院的纸人纸马也横冲直撞,毫不示弱。战场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战斗由早晨一直延续到午后,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高望站在风雨山上,见唐军已人困马乏,连忙口念咒语,手舞法宝——鸡毛转金扇。刹那间,乌云滚滚,天昏地暗,东南方恶风突起,接着暴雨夹带着冰雹劈头盖脸的打将下来,风至同华寺上空夹卷着纸人纸马又向东北方急旋猛转。一时间,纸人纸马被风雨吹打得稀巴烂,戏剧《蜜蜂记》就出于此。纸人纸马跌落在蓝田县城南的山坡和河畔,因此这个山坡和河畔从此得名为拍马坡,拍马河(今白马坡,白马河)。同华寺南面驻扎过唐军的河畔和东边双方交战之处也由此分别取名为“营盘”和“十回场”,西面的“大寨”和“小寨”,也是唐军住过的地方。

纸人纸马被毁后唐军放火烧了同华寺,福佗与众妖道被活活烧死在寺里,一方百姓得以安宁。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听说了此事,为了当地不再受妖魔鬼怪的侵扰,命雷神电母,电闪雷鸣劈开10山洞,每洞派驻10个神仙,从此以后,百神洞周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福寿无边。怪不得,逢年过节,方圆百里,十村八乡群众蜂拥而至,都要祭奉百神呢!

二月二朝会,信众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