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下的服装纺织老板们:一定要“贪生、怕死、跑得快”



本文较长,但寥寥几千字,只不过是这个寒冬的一片雪花。

复工即失业,一觉醒来,公司没了。



这是最近广州纺织行业朋友圈流传很广的段子。但段子是用来夸张搞笑的,只有当它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发现一点都不好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面对朝不保夕的现金流、有的还要在假期内给员工支付工资、要面临严格的复工审核,还要面临高昂的租金场地费……和遥遥无期的未来


每一个档口的背后都是一家中小型服装公司

中大纺织商圈及五凤、凤和村来穗务工人员超1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湖北籍人士。




因防控疫情,中大纺织商圈推迟开市,汇美国际、红棉、白马等服装市场已经纷纷于3月1日开市,但中大依旧遥遥无期,商圈周边的五凤、康乐、鹭江村园区、厂房在未准复工之前,全部已停水断电。“如近期前往,您可能陷入无法就业、无任何经济来源却必须承担衣食住行等支出的困境。”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服装纺织品类一向是主要的产业,中大商圈自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连锁反应就开始了:每一个档口的后面几乎都是一个中小型的服装公司。既然是公司,那就要有人:设计师、打版师、采购、跟单、仓管、文员等等。还有,办公室场地、仓库,这些都是不小的支出。



各种各样的开支,背后的支撑是春节后开市,春装新款上市的一波又一波的抢货销售。而没有了抢货高潮,开支如何才能赚回?对于快时尚批发商来说,时间是比金子还宝贵的,过了销售时间,再好的货也如同垃圾了。

中大,何时复工?

中大延迟开始的原因在于15万名湖北籍从业人士。所以中大的拐点在于湖北!目前武汉还没有拐点、,所以湖北就没有拐点、湖北没有拐点,中大暂时还需继续等待。延迟是一定的,至于延迟到几号,可以根据湖北省的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得早于3月10日来推演。



疫情对服装纺织制造业有什么影响?

短期来看,虽然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是一次性的,但会被产业链所放大:

一是武汉停产的直接影响二是湖北周边的河南、重庆、湖南以及流动人口较多的浙江、广东等省份延迟复工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整个产业链

处于各类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如果经历持续的停产停工,可能面临的是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风险。小微服装工厂的停产停工,会带来资金链紧张与就业问题。

还有,工厂制造环节将引起负面的连锁效应,如下:

一、纺织原料市场价格会上涨二、疫情蔓延至全球,影响纺织行业出口量可能下降

此次疫情,其他国家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出口限制措施,而因为出口限制的措施,将给纺织业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由于受订单和生产的周期性影响,产能的原因,小微服装企业将会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对服装批发商、品牌公司有什么影响?

一、批发档口、店铺的租金问题

按以往正常套路出牌,春节放假期间,租金由租户自己承担。比如广州的十三行,以30万月租为例,原本市场计划休市十天,浪费掉的租约在10万元。

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商场延期至3月才开市,那么又增加了以上的休市时间,约10万元的租金又要白白浪费。所以说,今年的服装批发商家,这个春节租金会白白扔掉3分之2甚至更多。

  


二、品牌服装上市规划问题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春节过后是春款服装的零售旺季,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会一定程度上打乱既定的产品上市规划。

春款什么时候上?每个波段上多少?是否全部上,还是留一部分做为今年的秋款再上?压缩后的春款销售时间造成的库存应该如何应对?还有疫情周期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接下来夏装新款的上市规划要不要做个调整预案?等等.......


当然,危机也是转机!

一、强者恒强,行业因势被动洗牌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原本3-5年内发生的行业变化,在短期内席卷而来,改变了竞争格局,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过程,相对而言,规模化企业、研发及创新能力较强、经营结构较完善、现金流较充裕的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部分缺乏资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强者恒强。


二、运动服、家居服的市场空间继续上扬

身体素质抵抗力、免疫力的重要性,将更加深植人心,健康理念的不断强化更促进运动服市场需求的增长。而“一套睡衣替代一整套过年装备”的生活习惯的形成,也会从心理上影响消费者对于家居服的消费理念。


三、服装电商、线上销售业务进一步蚕食线下的市场空间

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的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4.22亿人和20605.8亿元,增加至7.73亿人和30000亿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在疫情影响之下,足不出户成为人们避开灾难的最佳选择,线上购物也成了人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最佳消费方式,


四、企业的经营压力,造成离职成本的提高和就业的门槛上升

这就会倒逼自己练好内功,提升自我的行业专业素养,这是危机,也是转机,对个人来说,是自己的一次升华转机,关键在于自己,做与不做。


五、促使企业加速结构性调整及布局

本次疫情给很多生产企业带来最重要的深刻反思是企业能否在疫情来临时不受影响?归根结底是企业的业务或者销售渠道等经营结构太单一,局限于传统线下渠道、单一市场及订单业务等,没有提前进行结构性布局导致企业经营极易受到重大影响


一定要记住:这场疫情终究会过去!

目前需要最大限度的分散风险,争取短期降压。 同时把握好现金流,增强线上化,提高自身有效抵御长期风险的能力。

练内功的最好时刻

今天开始,减少对疫情漫天情绪消息的关注,好好琢磨业务,一定要“贪生、怕死、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