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奥斯卡最佳《乔乔兔》:童心反战再出新意,万字旗下的犹太守护者

《乔乔兔》因为入围奥斯卡6项提名而被国内很多人熟知,但其实在此之前《乔乔兔》已经席卷欧美各大重量级电影奖,获得超26项提名,最终斩获12座奖杯,包括奥斯卡最佳改变剧本奖。

《乔乔兔》讲的是,一个拥护希特勒的德国男孩,本来的愿望是捉住一个犹太人献给元首,但最后却和藏在家中阁楼的犹太女孩成为朋友的故事。

以犹太集中营为题材的影片,有不少经典佳作:《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美丽人生》……,但无论是成人视角还是儿童视角,影片惯常站在受害者的层面,控诉屠杀犹太人令人发指的罪行。

《乔乔兔》则通过一个拥护祖国,将希特勒看做祖国救世主的德国孩子乔乔的视角,来切入这个题材,通过乔乔的价值观变化,来表现反屠杀的主题,角度非常独特。

作者进行了巧妙的构思,从三个方面衬托视角的独特性:

首先,采用【荒诞风格】表现儿童视角,解构成人世界。

其次,设置【幻想的朋友】,体现德国男孩价值观变化。

第三,采用【内聚焦视角】展示情节,以与犹太女孩的友谊为主线组织情节。

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看。

采用【荒诞风格】表现儿童视角,解构成人世界

荒诞风格,可以理解成『非理性』风格。儿童心智也是非理性的。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用非理性风格,展现儿童心智对战争和反犹太人的理解,解构成人世界的效果立竿见影。

即便是从拥护祖国的德国小孩视角出发,也一样搞笑中透着讽刺,突显成人世界的残酷。

乔乔是一个10岁的德国男孩,他生活在二战末期。在乔乔的眼中,他的偶像——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家吃的晚餐是烤独角兽。

乔乔幻想元首的晚餐是独角兽

他想捉住一个犹太人献给元首,这样就能和希特勒做最好的朋友。

他想参军,并希望德国获胜,因为元首说胜利后让小孩统治世界。

训练营老师画犹太人

乔乔害怕犹太人,因为犹太人会使用魔法和读心术,控制人的大脑。

当他在家里发现了被妈妈藏在屋墙隔间的犹太女孩,他不是害怕家里窝藏了犹太人,而是大惊失色的问女孩,你是鬼么?

在军事训练营中,老师在黑板上画犹太人是长着尖牙怪物。

乔乔求证藏在家里的犹太女孩艾尔莎,你的头上为什么没有犄角?

艾尔莎戏弄乔乔,犹太人像蝙蝠一样倒挂在山洞里睡觉,乔乔也认真记笔记。

作者通过孩童视角的荒诞变形,表达了救世主的崇高地位和犹太民族的邪恶,都是夸张不可信的。

乔乔告诉最好的朋友约克,自己家里藏着一个犹太人。

约克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他见过有人在树林中捉了几个,犹太人一点也不可怕,看上去就像普通人。

孩童关心的跟成人不一样,他们补正成人的偏见,又将残酷突显的更真。

在周末军事训练营中,小学生像玩野餐游戏一样,在树林的空地上,学扔手榴弹;

高年级的学长,让乔乔拧断小兔子的脖子,证明自己的勇气。乔乔把兔子放了,结果被学长起外号叫胆小鬼,乔乔兔。

乔乔本性善良,却因此而受到嘲笑。

孩子无法与外在世界思维同步,他们活在自己的逻辑里。当乔乔路过绞首架,在悬挂的尸体上认出了妈妈的鞋子,噩耗来临如此突然,让他毫无准备;

乔乔认出妈妈的鞋子

敌军攻进城市,通过乔乔的眼睛,我们看到老师在穿着军装的小学生腰间别上手榴弹,拉开线,让他们冲出去抱住穿军装的美国人。

荒诞风格下,拥护希特勒的孩子看到的战争和犹太歧视,也一样荒谬残酷。

观众在笑声中体味讽刺,在热闹中感到悲凉,荒诞风格的希特勒儿童粉丝视角为影片披上了一层夸张亮眼的外衣,区别于其它德国儿童视角的集中营题材影片,存在感十足,让影片切入点鲜明醒目。

乔乔和幻想的朋友

设置【幻想的朋友】,体现德国男孩价值观变化

作者不仅设置了【幻想的朋友】这个高度符合儿童视角的人物角色,还将它设计为阿道夫希特勒,是影片的神来之笔。

表面上,阿道夫像父亲一样,引导乔乔成为一个自信勇敢的人,鉴于阿道夫的特殊身份,实际上是映射了国家灌输给孩童踊跃为战争牺牲的思想。

乔乔把国家元首当作幻想的朋友,是因为父亲上了战场失去了消息,乔乔心理上需要一个父亲做榜样。乔乔亲切的称呼幻想的元首好友——阿道夫。

影片一开始,乔乔就和阿道夫诉说心事。

乔乔对参加军事训练忧心忡忡。虽然他口号背的很熟:愿意为战斗牺牲,为元首献出生命,自己有德国人的灵魂……,但他没有信心。

这是乔乔对【为战争牺牲】的犹豫

,阿道夫鼓励乔乔,就算体弱不招人喜欢,都10岁了还不会系鞋带,也是我忠心的小纳粹。

阿道夫让乔乔向自己致敬,乔乔有气无力,阿道夫说不要思考,只要大胆喊出口号!他们反复练习,乔乔恢复了士气,大喊着兴奋的冲出家门,跑去参加军事训练。

妈妈评价乔乔对反对犹太人很『狂热』:

阿道夫和乔乔讨论犹太人的魔法和读心术。阿道夫说犹太人会扇着翅膀从烟囱上下来吃掉无辜的纳粹,提醒乔乔千万不要被犹太人控制大脑。

影片没有展现任何说教的场景,仅仅通过幻想的朋友,便将德国向孩子灌输为战争牺牲、犹太人邪恶的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

阿道夫给乔乔鼓舞士气

作者对此持批判的态度。可以从一个精心设计的细节中看出。

阿道夫总是向乔乔递烟,烟在电影中通常是成年男性化的代表。国家把孩子当成成人一样对待,但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童年。

这一点在妈妈话中得到了印证。妈妈说10岁的男孩应该在爬树,然后从树上掉下来。不应该讨论政治。

乔乔在一次爆发中也反驳:不要不停地向我递烟,我只有10岁。

阿道夫经常给乔乔递烟

作者通过乔乔与阿道夫关系的疏远,体现他与好战、歧视犹太人思想的疏远。

影片的开始,阿道夫在乔乔没有信心、被人嘲笑胆小鬼的时候,安慰乔乔,帮他恢复士气。这是乔乔与阿道夫所代表的好战,歧视犹太思想,最紧密的时候。

阿道夫鼓励乔乔

当阿道夫建议乔乔,用满是食人鱼的大坑处死藏在家里的犹太女孩的时候,乔乔让阿道夫不要在图书馆大声说话,其实是在反对阿道夫的主张。

之后乔乔和艾尔莎建立了友谊,阿道夫质问乔乔,到底谁才是你的朋友?乔乔嘴上说跟艾尔莎待在一起,只是为了研究犹太人,但此时的乔乔已经不认同犹太人粗鄙的观念了,他在乎艾尔莎的感受。

阿道夫和艾尔莎争着跟自己做朋友,象征着乔乔脑海中,两种价值观在斗争。

乔乔和艾尔莎一起经历搜家检查后,乔乔称艾尔莎是自己的朋友,不是坏人,阿道夫质疑乔乔对国家的忠诚,生气的踢了凳子,让乔乔别忘了自己的使命。这代表乔乔需要在两种对立的思想中做出选择。

最后,苏联人攻进城市,乔乔看到尸横遍地,阿道夫让乔乔戴上袖箍,向自己致敬,乔乔一脚把阿道夫踢出窗户,

代表乔乔了与好战、其实犹太人思想的彻底告别。

乔乔把阿道夫踢出窗外

通过【幻想的朋友】这个角色,乔乔的价值观倾向、来源、变化,得到了全方位立体生动的诠释。

阿道夫是幻想的朋友,是一个假朋友。乔乔会在生活中交到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意味着他会在真实的世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乔乔和艾尔莎

采用【内聚焦视角】展示情节,以与犹太女孩的友谊为主线组织情节

乔乔和藏在家中的犹太女孩从敌对到变成亲密朋友,代表了乔乔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

作者严格按照这一原则组织情节。在情节展示上,采用乔乔主观【内聚焦视角】叙事。

就是说,只展现乔乔的所见、所闻、所想,只呈现乔乔可知范围内的事情。观众的注意力被完全限定在乔乔的世界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完全与乔乔同步。

『内聚焦视角』将儿童视角极致化,从情节组织和情节展示上直接体现了影片从『拥护元首的德国男孩视角』切入犹太题材,表达反战主题的创意。

开始,乔乔和被妈妈藏在家里的犹太女孩艾尔莎是对立的。

乔乔找艾尔莎谈判,让她主动离开,但艾尔莎夺了乔乔的刀,并让乔乔滚出她的房间。乔乔害怕17岁的艾尔莎,他认为艾尔莎用了犹太人的魔法控制了他的大脑。

乔乔与艾尔莎谈判

进一步接触后,两人相互刺激彼此的自尊心。

乔乔想研究犹太人,让艾尔莎解释犹太人的蜂后在哪里产卵。

艾尔莎反问乔乔怎么没有朋友,她故意炫耀自己的未婚夫内森,给乔乔看项链中内森的照片。

乔乔不服气,以内森的口吻给艾尔莎写退婚信,艾尔莎听后神情暗淡,乔乔不忍心,又写了一封和好信,内森改注意了,等战争结束就和艾尔莎结婚。

艾尔莎让乔乔找到了内森的信再读给她听,虽然内森一年前就死了,但艾尔莎接受乔乔善良的心意。乔乔跟阿道夫解释艾尔莎不是坏人,并从教官的书桌上偷了彩色铅笔送给艾尔莎。

他们的关系从对立,互相刺激,变成了接纳。

乔乔一直为自己在训练中被炸成了一个毁容的瘸子而感到自卑,他觉得不会有女孩愿意亲吻自己,他也不接受艾尔莎同情的吻。乔乔说犹太人和纳粹相处是违法的。

艾尔莎说乔乔不是纳粹,『你和他们不一样!』乔乔的心中像『吃下了蝴蝶』,妈妈曾经这样形容爱的感觉。

艾尔莎评价乔乔

之后乔乔和艾尔莎互相掩护,一起经历了命悬一线的搜家检查。乔乔的妈妈被处死后,乔乔头投靠在艾尔莎肩上,两个孤儿一起望着窗外远方的炮火。

他们相依为命,终于迎来了和平,但乔乔不敢告诉艾尔莎已经自由了,因为怕艾尔莎离开自己。

乔乔靠在艾尔莎肩头

乔乔明白了妈妈保护犹太人的行为,犹太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人,我们是相互依存的。乔乔找到了真正的朋友,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乔乔兔》海报

《乔乔兔》席卷各大电影奖,斩获包括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在内的12项大奖,创新视角切入集中营题材功不可没。

作者从荒诞风格,幻想的朋友人物设置,友情发展组织情节,搭配内聚焦视角叙事,成功展现了影片从拥护希特勒的德国孩童视角切入二战题材,表达反战主题的独特性。

这部另类『儿童视角』的荒诞喜剧的战争片,夸张搞笑的同时让人倍感战争的悲凉冷酷。这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激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对战争坚决的控诉吧!


我是白玛,希望与你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