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撲朔迷離的歷史古城——項城

提起東漢光武帝劉秀,那肯定是人盡皆知、家喻戶曉的。但如果要說起他與河南項城的淵源,尤其是在項城南頓發生的故事,那恐怕就知之者甚少。不過,假如您來到項城,特別是南頓一帶,隨便碰到一個人問起劉秀,保準會讓您得到滿意的答案。因為在這裡,劉秀父子以及劉秀和王莽的故事,那是婦孺皆知的。

劉秀雖然是漢景帝之子長沙王劉發的後裔,但到了劉秀父親劉欽時,已經沒有什麼高官爵位了。他父親只是河南南頓的一個縣令而已,當年,劉秀母親樊氏也跟隨劉欽來到了南頓生活。而劉秀就出生在南頓,一直到了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劉秀這才隨兄長回到湖北老家。

過了幾年,劉秀長大成人。因不滿王莽的篡權,便加入了綠林軍。前面也說過,劉秀也是漢室宗親,他又擅於領兵打仗。所以,對王莽政權構成的威脅很大,他成了王莽的心腹大患。王莽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除掉他,滿天下的貼出告示捉拿他,懸賞重金和權位要取他的腦袋。劉秀開始羽翼未豐,就一邊四處躲藏,一邊發展隊伍。王莽就帶領官兵四處的追殺。因為項城南頓是他的出生地,他非常熟悉,而且人緣又廣。所以,他第一次時間就想到那裡。於是乎,南頓就留下了很多關於王莽追殺劉秀的傳說。

話說王莽率領大隊兵馬追趕劉秀來至南頓境內,劉秀人困馬乏,口渴難忍,在鬼修城東、包州城北(現南頓崔街村北)遇到一水井。派士兵前去查看,井深一丈有餘,而他們苦於沒有取水的工具。劉秀無奈,遂仰天嘆道:“天若助我,就讓井口傾斜吧”!於是手扶井臺輕輕一搬,沒想到,奇蹟出現了!井口竟然慢慢傾斜,直到井水自井口涓涓流出,劉秀及軍士皆痛快暢飲。至今,在“白果樹”西約數十米處,留有“搬倒井”遺蹟。

後來,劉秀被王莽官兵追逼臨近,無處躲避,眼前有一井,劉秀慌不擇路,跳入井中,因劉秀是真命天子,井內的蜘蛛就在井口密密麻麻地結了網。士兵見此井有蜘蛛網,想著井裡斷然不會藏人,遂即退去,劉秀才倖免於難。這個井在古頓子國城池閃,叫八角井。

在頓子國故城城北250米處,有一個很大的水池,池內青蛙亂叫。劉秀一行來到這裡,馬受到驚嚇,不敢飲水。劉秀大喝一聲,蛙聲嘎然而止。使馬匹得以飲水。現在,這個村莊就叫“飲馬池”。

在項城,還有一個關於螻蛄頸的傳說。相傳,劉秀軍馬被王莽追趕至南頓境內谷河北,劉秀異常睏乏,倒頭便睡。這時,王莽軍距此只有一公里左右,情景十分危急。但劉秀卻乎乎大睡,渾然不覺。一隻碩大的螻蛄,為了提醒他,就咬了劉秀一口。劉秀不知原由,疼痛之下把它一掐兩斷。突然,這時劉秀聽到喧鬧的馬蹄聲,方知是螻蛄在救他,後悔莫及。遂拿一根草根把螻蛄接在一起,致使它重新成活。並起身組織人馬上路,躲過一劫。現在項城一帶的螻蛄,都是兩截,頭部和身子有一細小的連結,傳說那就是劉秀為施救螻蛄,所插的草棍。

當然,關於劉秀在項城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骨頭冢捨身取義,白果樹提鞋繫帶等等。如果您有機會來南頓一趟,讓這裡的老人慢慢講給您聽,我相信您一定會了解地更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