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圖|皇宮御用之物,價值連城

成化鬥彩中,

有沒有跟雞缸杯齊名的品種呢?

有,天字罐!

在瓷器歷史上,

大明成化天字罐為皇宮御用之物,

價值連城。

故成化天字罐的收藏,

大多隻有在博物館裡才能看到。

明成化 天字款鬥彩海獸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民間能流通的,目前僅2件。

一件 2000 年曾上拍倫敦蘇富比,該成化鬥彩“剃頭”天字罐口沿受損嚴重已經被磨平,且無蓋。

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上拍的天字罐,也正是這一件殘器,在競拍短短七分鐘內,以底價幾萬元到千萬元成交,可謂空前絕後。

另一件則有幸被馬未都先生收藏。


收藏重器中之佼佼者


天字罐為成化首創,是成化皇帝本人的御用之物,在成化鬥彩各器型中屬頂尖之器,有“天子罐”之稱。

其製作皆極精良,體態豐盈不失靈秀,如雙拳大小,是一種小型鬥彩蓋罐,最大者器高僅13釐米。

罐為直口,短頸,圓肩,鼓腹,下部內斂,內挖圈足,附蓋。

蓋多平頂微凸,直壁,覆於罐口。

罐底書“天”字款。

裝飾題材有螭龍紋、夔龍紋、應龍紋、飛象紋、飛馬紋、纏枝蓮紋、蓮託八寶紋,惟獨沒有人物紋。

罐底書寫的“天”字,特徵是無欄無框。


完整器全世界存世量珍稀,比成化鬥彩雞缸杯 存世量還要稀少、珍貴。

堪為收藏重器中之佼佼者!


飛象紋


成化鬥彩波濤飛象紋天字罐,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成化鬥彩天字罐整器中尤以繪此紋飾者最為醒目,且此類海獸紋飾所佔比例不大。

海獸紋始創於永樂官窯,宣德至成化早、中期都很流行,但一般多畫九種。

成化鬥彩罐上的海獸紋則被簡化,只畫海象和海馬。


01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飛象紋蓋罐

臺北故宮藏


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體粗壯,四肢短健有力,穗尾蓬鬆,長鼻彎曲,呲長牙,兩側生翼,神態極為兇猛。

兩海獸填紅彩,兩填黃彩,相間排列,神態不一,紅者回首驚奔,黃者昂首飛騰。

海獸間襯以大小朵雲,雲與海水均為深淺不一的青花藍色。

肩、脛部分別以黃彩填繪覆、仰雙重蕉葉紋。

底心書青花“天”字楷書款。

通體釉汁瑩潤平滑,敷色清逸明麗,繪製精細規整,顯其玲瓏雋秀的視覺美感。

不僅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也從中洋溢一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天趣。


螭龍紋


成化鬥彩螭龍紋天字罐器型,肩與腹下各繪一道變體蓮瓣紋,染以紅彩。

罐腹以瓜果藤蔓為地,青花二螭龍穿遊其間,同類天字罐整器繪相同紋樣圖案者,只有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各藏一件,堪為珍藏中之重器,但罐蓋均已遺失,遺憾不能賞之全貌。

天字罐的罐體與罐蓋是分開的,成化朝至今500多年曆史,各大博物藏所藏天字罐能夠保存完整者不過半數而已。


02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螭龍紋蓋罐(缺蓋)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03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螭龍紋蓋罐(缺蓋)

大英博物館藏


藤瓜果龍紋


成化鬥彩藤瓜果龍紋天字罐器型,其繪畫與螭龍紋近似,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其龍體盤繞,不刻鱗甲,頭爪似走獸,青花髮色幽菁明豔,瓜果施以淡雅綠、黃二彩,清潤瑩透,龍紋狀若平和,卻隱露威嚴,雙目威儀不失神采。


04

明成化字款鬥彩藤瓜果龍紋蓋罐

臺北故宮藏


海水龍紋


成化鬥彩海水龍紋天字罐器型,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此罐原配蓋已失,現有的平頂無鈕蓋當為雍正或乾隆時所配,蓋體大,略顯笨拙。

蓋上雖繪與主題紋飾相應的海水龍紋,但色彩亦與罐體有別。


05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海水龍紋蓋罐(蓋為清仿)

故宮博物院藏


蓋罐腹部主題紋飾為海水雙雲龍,雙龍填黃彩,朵雲及海水填綠彩。

所繪波濤紋系先在釉下以青花勾繪線條,再於釉上覆蓋一層綠彩而成,此一施彩手法為“覆彩”。

肩部及近足處以青花料分別繪覆仰蕉葉紋。


夔龍紋


成化鬥彩夔龍紋天字罐器型,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全器紋飾用釉下青花勾勒輪廓線,加填紅、綠、黃諸彩。

罐腹繪二夔龍,通染以綠彩,間飾青花如意紋,肩與近足處各繪有一週黃彩變體蓮瓣紋。

夔龍作象鼻、雙足、無鱗、花式尾,舌銜蓮花,故俗稱“含花龍”。


06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夔龍紋蓋罐

臺北故宮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夔龍,既有尊貴之身,又有良賢之名。

《龍經》裡寫道:“夔龍為群龍之主,飲食有節,不遊濁水,不飲濁泉,所謂飲於清、遊於清者。”

故而寓意家運興旺、子孫賢良。


應龍紋


成化鬥彩應龍紋天字罐器型(無蓋),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英國戴維斯基金會。

整體設色以釉下青花、釉上紅、綠彩相配,明麗悅目。

罐腹以綠彩如意紋間飾,青花二應龍穿遊其間,

肩與腹下各繪一道變體蓮瓣紋,染以紅彩,釉質白潤,畫意生動,

堪稱一代絕品,可惜的是罐蓋均已失。


07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應龍紋蓋罐 (缺蓋)

英國戴維斯基金會藏


飛馬紋


成化鬥彩飛馬紋天字罐器型,全世界僅存兩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和青島博物館(其中青島博物館無蓋)。

飛馬、飛象此類海獸紋為成化御窯中典型的重要裝飾紋樣,且存世御窯顯見。

原器腹部主題紋樣繪四匹神馬踏浪飛奔,俗稱“飛馬紋”。

間繪海水江崖、朵雲紋,海水覆施綠彩,波濤洶湧,浪花飛濺。

四海馬均兩膊生焰,其二青花繪就,其二平填紅、黃兩色。

口、足處黃彩芭蕉葉紋邊飾。


08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飛馬紋蓋罐

臺北故宮藏


09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飛馬紋蓋罐(缺蓋)

青島博物館藏


此罐畫風端巧工細,釉水溫潤細滑,飛馬兩膊生焰,形象靈活生動,似踏浪而來,又似凌空遨遊。

揚鬃奮蹄,大有陸游詩中“快哉天馬不可羈”的昂揚氣勢。


纏枝蓮紋


成化鬥彩纏枝蓮紋天字罐器型,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蓋罐腹部主題繪纏枝蓮紋,六朵盛開的蓮花以青花繪出,不施釉上彩,莖蔓與葉片以青花雙勾後填以綠彩。

肩、脛處以青花覆仰蓮瓣紋作配飾。蓋面中央繪青花團蓮一朵,覆以紅彩,蓋邊繪一週青花捲枝紋。


10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纏枝蓮紋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此罐構圖雖飽滿,但虛實處理得當,毫無壅塞感。

在色彩運用上,以單一的草綠色襯托淡雅的青蓮,越顯出蓮花清高典雅的風姿。


纏枝蓮託八寶紋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三記載成化三年有“番僧入內頌經晚乃出(宮)者”之事。

成化時期在宮中大興法會成為常態。

而為了適應宮廷禮佛活動的開展,內府承命製作相應的御用法器便理所當然,大量以佛教紋飾為題材的器物應運而生。

成化鬥彩纏枝連託八寶紋天字罐器型(無蓋),全世界僅存一件,現藏於美國哈佛大學藝術館。


11

明成化天字款鬥彩纏枝蓮託八寶紋蓋罐(缺蓋 )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館藏


在11件完整器中,僅有兩件繪以佛教題材蓮花、八寶為飾,

其濃厚的佛教色彩,奧妙無窮,可珍可寶,是成化皇帝禮佛雋品。


“天”字究竟代表何意?


《千字文》開篇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古代宮廷器物常以“千字文”進行編號排序。

天,即“宇宙萬物”,歷代帝王“敬天法祖”,均以“天子”自居。

天字罐則因此也有“天子罐”之稱,非一般御窯瓷器可比,為成化皇帝本人御用之物。

一個“天”字便也宣示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歷史上何人敢拿“天”字做文章?

宋徽宗算一個,“天下一人”的花押帶著年輕帝王的躊躇滿志。

再觀天字罐器底一個大大方方的“天”字款,無邊無框,字形挺拔莊重。

然天際浩渺,帝王之偉業,廣袤無邊。

在成化皇帝不易察覺的內心深處,不知是否也隱匿了一種豪放、開闊、大氣的真性情呢?

且不說憲宗心性與否,不論雄才偉略。

不可置否的是,朱見深的世界,一位皇帝的傳奇一生成就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的成化鬥彩瓷器。

編自:古董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