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此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俏漁妹海鮮


大道理不用講,只要認真讀讀《毛澤東選集》全卷,還有毛主席詩詞。掩卷就悟出文學與哲學相輔相承的關係。毛主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體系,是放置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步蘭香407


最好的文學一定要有哲學的境界, 最好的哲學要有文學的底蘊。文學作品的閱讀帶給我們肉體的敏感性,哲學則帶給我們嚴密的邏輯性。

多讀毛主席著作就能悟出了其中邏輯。哲學是一種富含著幽默氣質和“哲學思考”的樂觀人生態度,是嚴肅話題的詼諧輕鬆表達。

毛澤東可以說是語言表達大師,通過他的幽默氣質,常常把複雜、緊張、刻板的問題簡單化、趣味化,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1929年他為紅四軍制定《教授法》時曾特別提出“說話要有趣味”。在談到和朱德的關係時,他風趣地說:“你是‘朱’,我是‘毛’,我是你身上的一根毛,沒有朱,哪有毛?”一句幽默的笑談道出了兩人的深情厚誼。1939年7月7日,華北聯大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成仿吾請毛澤東作報告。毛澤東在演講中說:“當年姜子牙下崑崙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像和打神鞭三樣法寶。現在你們出發(當時聯大將遷到抗日根據地去)上前線,我也贈給你們三樣法寶,這就是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在這裡,毛澤東引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神話故事,借題發揮,十分精練地將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概括成“三件法寶”,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1945年國共和談期間,重慶各界邀請毛澤東演講,突然有人提出:“假如此次和談失敗,國共再度開戰,毛先生有無信心戰勝蔣先生?”毛澤東機智巧妙地回答:“至於我和蔣先生嘛!蔣先生的‘蔣’字,乃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了一棵草,他不過是一位草頭將軍而已。我這個‘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民眾意願和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此言一出,掌聲雷動。毛澤東就是這樣經常不經意間運用“。


齊人一一梳柳風


在參觀青島文學館時,看到展櫃裡陳列著在人文學科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學術刊物——《文史哲》,其創刊也說明哲學和文學的學術研究是緊密結合的。

“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這句話說明了哲學對文學的影響,似乎是離開哲學,文學將失去靈魂。其實文學與哲學絕不是單向的影響,二者是相互依賴。

正如作家殘雪所言:“最好的文學一定要有哲學的境界,最好的哲學要有文學的溫度,”

哲學是一種理性,表達的是一種方法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強調一種行動力和結果;而文學是一種體驗,表達的是一個反映、一個幻象、一種情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

具有哲學底蘊的文學具有邏輯性和啟發性,比如《紅樓夢》,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充滿了儒道佛三家的哲學思考。在充滿幻象的世界裡,沒有確定的結論,但卻含有豐富的哲學思考,令人深省。

具有文學性的哲學不再只是強調一個結論,也重視生命過程中的美好,不只是冷冰冰的理性,帶著溫情和感化力。比如《莊子》、《聖經》,雖為哲學著作,卻富含故事性。

借用美學大師朱光潛的經典比喻來點題:“詩好比一株花,哲學就好比是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

對於精神上的空虛,文學和哲學都是最好的良藥,閱讀二者融合的經典之作,著實為一種幸福。


讀書侃報


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深以為然!

文以載道。文學是人學。文學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反映現實,追求理想,揭示人性。大文學家都有哲學素養或哲人智慧與哲人情懷。古今中外,許多大文學家同吋也是哲學家。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都顯示出深刻的哲學智慧和深度。這樣的文學,才有力量。如《紅樓夢》、《西遊記》、《戰爭與和平》、《懺悔錄》、《浮士德》等等。

總之,文學若達不到哲學的深度與境界,只能是膚淺的通俗流行作品,可能熱鬧一時,卻永遠不能傳之久遠,成為永恆的經典。

甚至好的電影,也有哲學的境界,如《拯救大兵瑞恩》,就探討了一個哲學和倫理難題:個體與群體的價值問題。為了尋找一個普通大兵,要用九人組成的精銳小組冒死去行動,值得嗎?

關於此問題,有個典型情境的設定:假如你是火車司機,火車失控,不能停車,只能前行。前面有兩條鐵軌,一條路上有一人,另一條有多人,你的車只能繼續前行,你選擇走哪條路?這是個倫理難題。選擇有一人的那條?為什麼?因為傷害小些?那麼,對於那個人來說,他本身並不比任何其他個人都價值更低啊。憑什麼因為數量小,就可以選擇傷害和犧牲他?兩難選擇的困境。

不少世界級的著名導演的電影獲得奧斯卡獎,是因為它們皆有哲學的情懷與深度。國內導演如張藝謀的電影雖然在技術上、形式上頗有氣勢(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卻總與奧斯卡無緣,原因雖多,但缺乏悲天憫人的悲憫情懷,沒有哲學的深度與高度,當是主要原因。


躍如博士


閱覽古今中外文學,最好的文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文學的感性與哲學的理性,組成了文學作品的優質特性。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概括,也是一種文學作品中,奉獻世人最值得關注的一個特徵。文藝復興前後,很多經典著作,甚至延續更遠,兼顧文學與哲學的好作品,都特別受到人們喜愛,也是文學創造的一個頂峰。

特別在國外,比如培根、泰戈爾、孟德斯鳩、尼采、穆齊爾等著名大家,作品裡放射出來的哲學光芒,都具有很高的境界。昆德拉曾經有個比喻很好,尼采使哲學與小說接近,穆齊爾使小說與哲學接近。無不說明了,哲學與文學,文學與哲學相互融合與高度提升的價值境界。

但相對來說,中國的文學作品,文學的理性程度,就要相對弱一些。這也許是和地區間的某些信仰,區域價值觀,或者說意識形態有一些關係。但也不能說,就沒有哲學的深度。比如大文豪魯迅、王國維、胡適、路遙等,同樣作品中充滿著哲學的高度。再向前推,春秋戰國,兩漢時期,甚至唐宋的詩詞,同樣能夠找到更好的哲學與文化融合的底蘊。雖然世界沒有達到高度交流,但遊歷名山大川,尋找生命與文學的本源思考,同樣有著太多太多的相似性。以至於文學在整個世界與社會的發展中,充滿著角色的重要作用。人們離不開文學,也離不開哲學的分辨。文學是生活的基礎,哲學是文學的高度提煉。

於是,就有那麼多文學家,同樣在哲學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這些文學的巨匠,數不勝數的在歷史長河中被人們挖掘。不能簡單的看待文學的單一性,而是更具時代魅力的價值,恰恰就是對生活活靈活現的價值境界,讓人們更能鑑別真偽,找到更高的人生追求。

因此,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失去了生活的內涵,失去了哲學的分辨,估計文學的價值,也會受到限制。所以,常會有人比喻好的文學作品為清新流暢,語言飽含深情,反映生活的志趣,蕩氣迴腸,讀後深受啟發,回味悠久,對人生感悟,穿透生命價值的本真,不也包含了文學與哲學的審美標準。








高原櫻花


所謂哲學,是一門理論學科和人文學科領域內的最深邃學科,亦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它的本質是認識和思考我們所處的世界。在希臘文中,哲學是愛智慧的意思。學哲學,就是學習智慧,是使人崇高起來的學問。為學與做人,其道一也。哲學的愛智,還是一種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動,它要追究各種知識的根據,思考歷史進步的尺度,詢問真善美的標準,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學習哲學必先了解歷史、地理、文學、管理、自然科學等知識,只有以上學科作為基礎,才能在學哲學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

哲學含有歷史、地理等諸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好的文學,是能將哲學思想和相關領悟用文字表達出來,並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雪舞寒梅


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

對待這一說法,先不討論文學作品是不是最好的,也不去討論它的哲學境界,咱們簡單的設定個場景:就以大家耳熟能詳的《聊齋》為例。

文學領域者:這是一部民間傳說集合,封建迷信,是當時百姓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數學領域者:裡面有幾個鬼,幾個人,他們的幾何關係是……

科技領域者:那是不存在的,科學無法解釋的……

哲學領域者(主角):什麼是鬼?鬼從哪來?最後去哪了?它們是磁場嗎?……額😓,哲學境界!

你說《聊齋》是最好的文學?好吧,你找個不好的,然後請哲學家代入角色,看看有沒有哲學意境。

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到現在不但成了現實,還超越了他們(手機視頻)。

大家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別以為這個地球離了你就不轉了呢!是這樣嗎?離開你地球還轉嗎?在我的世界裡它還在轉,可在你的世界裡呢?(靈魂學說)

還有人們經常說的‘換位思考’,這也只是將自身的部分思維投影到其它的外在事物上並與自身做個最小、最簡單的比較,真實的換位根本無法做到。(蝴蝶效應)

結合上述觀點我們回頭在來討論‘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境界’還是‘文學中有哲學境界’,你會發現前一種說法存在著嚴重的邏輯混亂。導致這一邏輯混亂的說法的因素中卻仍然存在著哲學境界。

‘哲學’這個詞彙在進入中國前《道》就存在了幾千年了,從伏羲氏到老子、孟子再到屈原的《問天》、近代的胡適、馮友蘭……無一不是在研究自然科學中開創了中國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腐朽的思想遮蔽了‘道’的光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平穩的維持過程的封建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哲學的發展進程,不知基於什麼原因沒有將‘哲學’翻譯成‘道’,以至於中國人在學習中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也使得國外的哲學家們片面的以為中國沒有哲學史。

‘專家遍地走,科技不如狗’的現狀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難道倡導科技還不如去愛狗嗎?

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依然需要大量的哲學領域的學者、專家、教授,為他們開放最小限制的傳播平臺。我的學識和認知少的可憐,即使我是隻小的快要看不到的螞蟻,我也會揮舞著我的小旗幟為他們搖旗吶喊!

愛因斯坦以為哲學是全部科技之母,是全部的……全部!


第二階文明倡導者


“好的文學作品,要有哲學境界”

是因為,哲學是智慧之學,是人類社會多如繁星的知識最頂端的學問。哲學是最深刻的追求是不同層面的真理(真相)、是深刻追求終極真理(真相)的學問!在人類社會的諸多學問裡,最具深度、廣度的學問!

富有哲理的文學作品,會給人以啟迪,讓人有所感悟,使人思考。富有哲理性的作品;能開通思路、讓人入境、開闊視野、豐富內心!




北芪2sunguixiang


“最好的文學,要有哲學的境界”此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最好的文學一定要有哲學的境界, 最好的哲學要有文學的底蘊。

文學作品的閱讀帶給我們肉體的敏感性,哲學則帶給我們嚴密的邏輯性。而真正好的閱讀作品,兩種素質缺一不可。它反而是要在閱讀實踐中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只有那種能夠將邏輯推理貫徹到情感描述中去,並從中看出事物的圖形來的讀者,才有可能解開易經故事之謎。

這就要有經典文學與哲學的底蘊,還要感覺敏銳,善於思索,自我意識強,才能品味和欣賞精美作品,從而寫出精美文學作品。

現在的文學,比起西方的經典哲學,已經走到它們的前面去了。文學現在更厲害了。

豔陽高照長安老師


文學的核心價值是人文關懷,一部偉大的作品,不管是小說還是散文、詩歌,最終的功用在於慰籍人心,提供智慧。

以魯迅的文學作品為例,他用深刻的文字,寫出了殘酷的現實和彷徨的人生,寫出了失望的人心和希望的曙光。他大聲痛斥“冷漠的看客吃人血饅頭”,對於習慣了被奴役的社會底層人,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鞭撻之後,他也鼓勵人們“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正是深刻的思想性,讓魯迅的作品霍霍生輝,時至今日,仍然無人能夠超越。

好的文學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來自於啟發人性,喚醒意識,積累智慧,孕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