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大娘住兩層土樓,回家需上17層臺階,為辟邪借棵草長滿水桶


近日,作者到豫西山區一條山溝採風,在路邊村子看到這樣一座房子。這是一座用夯土建造的兩層土樓,由於院子在山坡邊上,整個院子都是石頭壘砌之後,墊起來的,土樓上層剛好和院子平,這樣就節省了很多墊院子的土方量。由於院子高過路面很多,房子的主人回家,需要上很多層臺階,才能進入院子。


院子裡一位大娘正在洗衣粉,打了招呼後,作者沿臺階來到大娘家院子。這些臺階全都是山溝裡撿的石塊,大娘說臺階是慢慢修起來的,去地回來的時候,看見有稜角的石塊,就揹回來,慢慢的就壘成了臺階。剛開始的時候,一層臺階可能是兩三塊石頭拼起來的,幾十年下來,看到好的石頭,就替換不好的臺階。城裡人經常在她家外邊拍照,都說臺階有意思。
作者專門數了一下,一共17層石塊臺階,最上面是用石片鋪成的轉向臺,左側是大門,正對著臺階是一個洗手池。大娘說:住的地方不好,沒有地方,蓋不下房子,家裡住不下了,孩子們都分出去了,現在就老兩口在家。

院子的主人姓徐,老兩口都已經70多歲,大叔上山捋山萸肉去了,大娘在家裡洗衣服。
看到家裡來人,大娘趕快到屋子裡搬凳子。豫西山區的農村人大都還保持著淳樸的生活,對來到家裡的陌生人不設防,只要有人到家,趕快搬凳子,詢問喝水不喝。
土樓的上面,是兩間廚房,門口的木案上擺著幾個老南瓜。大娘說:“也不知道咋回事,今年種了好多南瓜,沒長成就壞了,有的是長著長著就抽了,也有的是長大了,切開裡面都是蛆。這幾個好的南瓜摘回來,等到冬天沒菜吃的時候,燉著吃。”
廚房門口的石棉瓦上,一隻貓正在懶洋洋的曬太陽。大娘說:“現在種地的人少了,加上自己年紀也大了,孩子們不讓種太多地,每天也就是吃了飯到下邊的村口曬太陽,拉家常,農民現在的日子跟以前比,過得比地主家都好,除了掙不來錢。”
大門的後面,一個鐵皮水桶裡,種著一從萬年青。因為前幾年,大娘家裡什麼事都不順,聽說萬年青有辟邪的作用,就專門找人借了一小顆,栽進了不用的水桶,放在大門後面,也沒管它,慢慢就發展成這一大桶了。
院子裡用木杆搭了一個涼棚,上面堆著剝過的玉米芯,這是準備用來冬天烤火的。瓷碗裡晾曬著一些決明子角,大娘說她們叫“奶子角”,可以用來給小孩子消積和催奶。
院子外面有一個用竹竿捆紮的籬笆,幾隻雞站在籬笆上,那隻黃色的母雞可能剛剛下過雞蛋,正在咯咯噠叫著。大娘洗了衣服,搬了個凳子,坐在院子裡,用很細密的梳子梳頭,大娘說:“最近老下雨,頭上發癢,叫村裡年輕媳婦們看看,說是有蝨子了,平時都是用洗衣粉洗頭的,咋還會長蝨子?刮刮看,多不多,多了,燒點熱水,用閨女買的洗頭膏再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