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路网看城市化进程2-保定

保定-京南第一个大城市

市属区域面积:2219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辖5个区、15个县、4个县级市,设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副地级白沟新城

注:雄安新区属地归保定,但管辖权归河北省

人口:1186万 主城区人口:(竞秀区46万+莲池区70万)116万 主城区人口占比9.78%

主城建成区面积:114平方公里(个人截图,与官方有差异,仅作探讨)

交通:火车站一座,高铁站一座 机场:无

相邻城市到市中心直线距离:到北京140公里 天津150公里

地缘:西依太行山、处华北平原腹地,环渤海经济区地理中心,京津冀一体化重要环节


保定市面积


保定主城区截图

特点:大--辖区面积大(除哈尔滨、拉萨外,超过几乎所有省会城市的行政区划面积)

多--人口多(过千万人口的地级市苏州、临沂、保定、南阳)

小--主城区人口占比总人口太小(约10%)

说明:对主城区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本文根据建成区内的永久建筑、住宅小区、路网、工业区等几个指标划线。市属两个区内的村庄未划入建成区,南部的清苑区距离中心市区边界直线3公里,且不相连,不作为主城建成区。相应的满城、徐水认定为卫星城较为妥当。

主城及北部区域:

市区及北部区域卫星图

红框内是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蓝线是个人推测的规划线路,蓝框是高校

特点:

1.中心城区路网呈棋盘状,比较规整且致密,中心区主干道成型与小路密集。

纵向:东二环、东三环、恒祥北大街、阳光北大街、朝阳北大街、乐凯北大街、西二环

横向:东风路、七一路、复兴、北二环、国道107

2.中心区以新建小区和新建筑为主,较少有城中村,城市化水平高。

3.中心区向外围延伸的边缘地带主干道形成,路网未形成,村庄较多,边缘区未形成建成区。

4.高校占地面积都很小,且几乎未预留后期发展用地。(保定学院、外国语学校、河大七一路校区、河北金融学院图上未标注)

5.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少,未形成规模。高新区地域太小,路网不发达,高新区的建成区质量一般。

主城及南部区域:

市区及南部区域卫星图

蓝线是推测的规划道路,红框内是高校

特点:

1.中心城区主干道形成雏形,但不完善,尤其横向主干道偏少且存在卡脖子路。路网不仅合理。

纵向:东二环、东三环、长城南大街、朝阳南大街、西二环

横向:天威、三丰、保沧线

2.本区域为老城区,新建小区和城中村各半,城中村改造任重道远。区域内城市化水平中等。

3.本区域向外围辐射的主干道形成,但路网未完善。

4.工业区偏执一隅,因多个村庄阻隔工业厂设置相对散乱。

5.城区内绿地、公园太少,即便是有也是太小。

周边卫星城区域:

说明:对卫星城有多种定义,本文采用早晚通勤可到的周边城镇的概念。稍远一些的县城本文不作为卫星城。这样满足条件的是满城、清苑、徐水以及汽车工业园。


北部汽车工业园区


徐水城区


满城城区


清苑城区

特点:

1.清苑作为市中心最近的卫星城,已形成相对成型的路网,居民区和工业区进出市里相对方便。已有了专门工业区的概念,规模不大,但正在推进。受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比较多。推测乐凯南大街应该会过高速直通工业区,值得期待。

2.徐水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之前是典型的农业县,通过几乎被村子包围的卫星图可以看出。县城整体路网五横四纵,路网的推进没有任何超前建设和规划,建筑物与路网完全同步。城镇化初始阶段。

通往主城区除高速外,仅有国道107。

3.满城城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县域人口比徐水少了20多万,但城区面积一点不比徐水少,且县城区形成了环线公路。县城整体路网四横五纵加整个环线,半个山区县发展如此已数不错。

通往主城区仅有省道332。(城南有一条横向主干道正在施工应该是通往主城区复兴路,值得期待)

4.大王店镇汽车工业园行政区划隶属于徐水县,初具规模。两条主干道通主城区、一条通徐水。境内高速两条,徐水发展这一区域也是颇有道理。

小结:

近代史的保定赫赫有名,不仅是直隶总督驻地、也出了保定军校。地理位置上属于京南重地。京津冀,这个冀某种程度就是保定,其位置刚好和京津形成三足之势。

经济方面,100多平方公里的主城区无法支撑一千余万的人口发展。保定有不少知名企业:长城、中兴、天威、乐凯、保钞厂、英利,图上看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链明显不足,工业园区太少。

教育方面有高校:河大、河农大、河北电力、中央司法、河北金融、保定学院、劳动关系学院。高校校园偏执一隅,建设往往太过保守。这种教育高校是城市的优质资源,没能好好盘活。

通过路网看两点:收和放。

收,即收集人力,吸收产业链(离北京那么近完全可以争取工业流入)。城市竞争力建立在足够的吸引人力的能力上,人口吸引表现为建成区增长,建成区路网表示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

放,即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县城形成工业辐射。路不畅,工业溢出效应如何引流到卫星城,如何经济互动。


临沂城区卫星图,约500平方公里,蓝色屋顶都是工业厂房

上一张同样是过千万人口的地级市临沂的卫星图,无它,仅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