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这张专辑,很可能还没发现自己竟是个有钱人

一般来讲,已经收到的唱片就不会关心价格,直到有一天打开某购物网站,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竟然是一个有钱人……

今天就来说说一张已经很值钱的唱片,李健的……

通常来讲,一个歌手的个人专辑,肯定会有一个固定的名字,但李健的这张则比较特别。这张专辑是一张翻唱专辑,它是李健的第二张翻唱专辑,也是第一张翻唱别的歌手作品的专辑,还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张翻唱别的歌手作品的专辑。

戳图试听全辑

专辑的名字叫《遥远的天空底下……李健翻唱辑》或者《寂寞星空·见歌》,两个叫法都对,因为这张专辑发行时,同时推出了两个版本。叫《遥远的天空底下……李健翻唱辑》被定位为“文艺版”,叫《寂寞星空·见歌》的被定位为“发烧版”,虽然这两张专辑用的都是同一套母带,所有作品完全一样。以及这两个名字,听起来也真的都挺文艺的。

我手头当时只买了《遥远的天空底下……》这个“文艺版”,等我想再收一个“发烧版”时,我的心头已经凉了……

《遥远的天空底下……》“文艺版”

《遥远的天空底下……》发行于2008年,这也是国内实体唱片业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当时的李健,并没什么太多的选择,能出唱片已是万幸。此前在“泰达音像”,最后发行的《什刹海》,其实已经是一张自己翻唱自己、主打发烧的唱片,而转投到“顺果文化”旗下的“天狼唱片”,李健在推出《想念你》之后,同样又出了一张主打发烧的翻唱专辑。

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签约了“金牌大风”,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王菲翻唱了《传奇》,如果照着之前的路子一直发展下去,李健大概会成为中音版的赵鹏,男声版的童丽,以及车载音乐诗人……

这张翻唱专辑,从音乐属性上来讲,和广东那些发烧厂牌出的“试音碟”,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从我个人的定义来讲,这张翻唱专辑,可以称为自选辑。虽然自选辑也是翻唱专辑,但在我的定义里,自选辑的每一首歌,都不是为了翻唱而翻唱,或者有其它商业的考虑;自选辑每一首翻唱曲的选择,往往都是歌手个人的心水,也可以溯源歌手个人的审美,是很容易暴露歌手内心秘密的。

首先暴露的就是《绒花》和《大海啊,故乡》,这两首歌对于70后来讲,是童年必经历过的歌声。

《大海啊,故乡》原本是1982年上映的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因为优美的旋律,很快流传开来。此后1983年的春晚,经过郑绪岚的翻唱,更扩散了这首歌的影响力。而有意思的是,仅仅只隔了一年,首唱朱明瑛同样也在1984年央视春晚唱了这首歌。所以,后来就有很多人更不知道到底谁是首唱了。

专辑的其它选曲,都是想象中李健会听的歌。尤其是齐秦的那首《遥远的天空底下》,不仅是发声习惯比较相似,就连人声的意境呈现,也是相似的。

《遥远的天空底下》这首歌曲选自齐秦1989年的专辑《纪念日》,署名词曲是“虹”,“虹”也是当时齐秦的乐团,成员包括吉他手江健民,键盘手涂惠源,贝司手刘天健和鼓手徐德昌。不过,据说专辑内署名“虹”创作的部分,其实都是齐秦个人的创作。

另一首翻唱万晓利的《陀螺》,后来在李健走上《我是歌手》的舞台时也唱过。而这首歌曲在专辑推出后,还曾经闹过版权乌龙,就是万晓利所属公司完全不知情,而李健团队则明明从音著协处得到了授权。

专辑最后一首《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诗作本身,大家再为熟悉不过,但为诗作谱曲和原唱的黄山,很多人未必知道。黄山是当时北京小有名气的地铁歌手,还曾经由崔健手把手教唱过《花房姑娘》。

虽然李健这张专辑的包装难以描述,但编曲和录音都属于上乘之作。专辑录制于张亚东的JET Studio(喷气机录音棚),四位编曲中,吉他手李爱后来因为肺癌不幸去世,而其他三位:谭伊哲、刘卓和刘洲,则成了各大选秀节目的音乐总监。

专辑在音乐编曲上,主要是以李爱的吉他为主线条。在不同的作品里,也加入了一些室内乐的配置,长笛、小提琴等乐器的加入,以及很多古典吉他技巧的运用,让整张专辑都有一种优雅的格调。

但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张2008年发行的专辑,《遥远的天空底下》在录音乐手这方面,却只单列了吉他手李爱的名字,其他乐手则统统佚名,这一点实在有点古怪。最后,我还在为没买《寂寞星空·见歌》这张“发烧版”而感到后悔……赶紧翻一翻你家的CD柜,说不定发现自己一夜暴富了。

文 | 爱地人(ID:aidiren)

共渡难关,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