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哪些方面不能太慣著孩子?

漠苦祥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父母愛孩子也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不是一味去付出體力、金錢就可以培養好的。我認為父母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提供較好的物質條件、教育資源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有些方面如果父母一直慣著孩子的話,可能非但對他成長沒有幫助,甚至有害,那到底是在哪些方面呢?

接下來,我們和大家詳細聊聊究竟父母在哪些方面不能太慣著孩子,否則不利於孩子的獨立健康成長。

1.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事事依賴父母

在如今物質較豐富的時代,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父母、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圍著轉,甚至有的孩子洗個澡需要三個人伺候,吃飯要兩個人伺候,直到三歲還是讓大人喂,這不禁讓我們為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養成感到擔憂。

可能很多大人會覺得,這孩子就是我們全家的寶貝,我們樂意這麼慣著,誰也管不著。可孩子註定是要長大的,他需要去接觸其他小朋友、接觸社會,如果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就會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產生自卑心理,或者因長期依賴父母的關係,解決問題及抗挫折能力差,在日後遇到問題時容易逃避、退縮,也就難有什麼成就。

2. 玩電子產品沒有節制,導致心神受損

如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經常沉迷於電子產品中,而如果父母在這件事情上不去起到示範作用,不去約束孩子,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雖然現在孩子們在學習方面也離不開電子產品,但那畢竟是有限的,並不需要孩子投入過多時間、精力去做。

孩子長期沉迷於電子產品,弊必然大於利,比如視力的損傷、身體長期缺乏運動,最重要的是孩子長期沉迷於虛擬世界後會出現情緒暴躁、眼神呆滯、對生活失去興趣等嚴重問題,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否則後悔都來不及。

3. 物質方面總是滿足,導致孩子慾望膨脹

過去人們普遍物質條件不好,孩子想要的總是很難得到,而現在條件好了,很多父母出於補償心理,認為我曾經沒得到的我一定要讓我孩子得到,從而在物質上無限滿足孩子。可能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麼小,要的東西能有多貴,況且我們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滿足。

但孩子是會長大的,物質需求也是會不斷增加的,如果家長一味滿足、驕縱孩子,到了一天他想要的東西你無法給予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就難以控制,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建議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不要孩子一哭一鬧就立馬給,要告訴孩子如何獲得物質,如何推遲滿足,如何將花費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這樣才是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做法。 4.霸道任性,總是搶他人玩具,還打人、說髒話

我身邊有一對夫妻,結婚多年才終於通過試管有了一個兒子,這孩子從小就被寵著慣著,要什麼都給買,家裡什麼東西就緊著他用,久而久之變得霸道任性。這孩子就算在小區裡玩,也總是搶別人玩具,別人不給,他就會打人,而媽媽卻一副視若無睹的樣子。

再後來,這孩子還學會了說髒話,有時連媽媽都罵,還打奶奶,簡直不像話。建議父母千萬不要慣著孩子霸道任性,不要讓他認為什麼東西都是他的,別人都必須順著他,打人更是不可以,否則他一旦進入幼兒園,就會被其他同學隔離,其他孩子家長都孩子遠離他,時間一長,孩子的負面情緒積壓,而又不懂得如何發洩和改善問題,只會加劇打人、霸道等問題,成為熊孩子。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幼教咖


結合題目所問,家長在哪些方面不能太慣著孩子,現在用自己的觀點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孩子的能力培養和鍛鍊上不能太慣著孩子。

一個人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注重培養與鍛鍊,慢慢練就出來的。所以為了孩子以後的生活,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和鍛鍊上不能太慣著孩子,應該從小就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結合孩子日常生活所做的事情,有意識的讓孩子去鍛鍊,從而促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慢慢的培養和提高。



二、孩子的學業上不能太慣著孩子。

在對待孩子的學業上不能太慣著孩子,對於孩子出現的厭學不自覺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行為,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對於孩子的不自覺不按時完成作業的表現,要向孩子指出這種習慣對孩子自己學業帶來的影響及危害性,督促孩子要改掉這種壞習慣,並且讓其自覺養成愛學習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三、孩子的不合理消費以及生活浪費現象不能太慣著孩子。

因為孩子沒有經濟收入,同時也是一個消費者,孩子的消費行為也要支付消費資金。所以對於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合理消費現象,以及生活上出現的浪費行為,父母不能太慣著孩子。應該加強孩子這方面的教育,讓孩子懂得浪費的可恥性,以及養成勤儉節約良好品質的重要性,必要性。



四、孩子不尊重不尊敬長輩的行為,不能太慣著孩子。

因為孩子缺乏對孝道文化的瞭解,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對於孩子這一行為,作為父母不能太慣著孩子,平常時應該加強對孩子這方面的引導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孝道文化的薰陶,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去尊重尊敬長輩。

關注我,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瞭解更多育兒趣事,掌握更多育兒經驗,解決更多育兒難題。圖片源於網絡文字源於創作。


2019小二談育兒


家長在哪 些方面不能太慣著孩子?

現在的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生活在父母以及家裡老人的寵愛環境下。其實給孩子的疼愛越多,讓孩子的安全感越足,能夠生活在這麼幸福的環境下也是對孩子的成長是很好的,起碼從小就會很自信,和老人常聚一起,也可以懂得尊敬老一輩的人。但在這同時,也會有的家庭的孩子,會出現自私和以自己個人為中心的性格,這樣的性格一旦養成就會對他今後的成長很不利。

就像有的家庭有隻喜歡男孩子的家庭,如果好不容易生了一個男孩子,就會有父母對這個孩子很寵愛,那也是可想而知的!畢竟,好容易生了一個兒子,那肯定在整個家裡都是受寵的,,全家人都圍著轉,這樣的孩子自然會被寵壞!

所以,如果小孩出現以下這幾個方面就得引起重視了,不能再慣著孩子了!

第一:不順心就發脾氣

被家庭寵壞的孩子是很容易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生氣,如果他想幹嘛就得幹嘛的,家人在不同意的情況下,這時候的孩子肯定會和家長開始鬧彆扭。有時候可能會撒嬌,發現沒用的時候就開始用哭去解決問題。尤其碰到老人家,最受不得孩子哭的,肯定會同意,隨著這樣孩子就會得寸進尺,以後就會經常以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第二:不懂得尊重老人

從小被家人寵壞了的孩子,會有種家人都把我看的那麼的重要,在家想幹嘛就幹嘛形成了一種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偶爾還會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沒大沒小非常沒禮貌。有些老人家,在家都太寵孩子了,才會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會覺得對爺爺奶奶這樣沒事,不會懂得去尊敬老人,更不用說感恩了!

第三:不懂得分享

有的家庭可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做任何事事情都去依著孩子。所以,孩子大了之後就會覺得自己的東西就只能自己才能碰,除了自己誰都不可以動。更不會知道有東西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的孩子等長大了一點之後也會受別人的欺負,什麼東西不能只想著自己擁有,從小就應該教會孩子要懂得,有好玩的好吃的學會跟好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以後才會交到很多的朋友,才會有孩子跟你交朋友。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總之功能是比較全的。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愛生活的阿澄


現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家人寵愛的環境下,會出現自私和以自己為中心的性格,這樣的性格一旦養成就會對他今後的成長很不利。

我覺得以下幾方面需要引起重視:

第一:不順心就發脾氣

第二:不懂得尊重老人

第三:不懂得分享


科技自媒體


你家孩子也這樣慣著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51a00003205ec0ce89b\

鑫的生活記


這樣的回答還可以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431000b6141eb2df7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