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钟寺内展出的“钟王”——永乐大钟实拍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全国文保单位。图为大钟寺的山门。


这是大钟寺内的大钟殿,中外闻名的永乐大钟就悬挂在里边。
大钟殿檐下匾额上的“华严觉海”四个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永乐大钟,也称华严钟。相传明朝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总怕有人推翻他的统治。为了消灭民间反抗力量,就派军师姚广孝收缴老百姓的刀枪剑戟等兵器,将其融化后铸了一口大钟,上面刻着佛教经咒。他认为老百姓听了钟声,就屈服了,不会再反抗。
后来,大钟被沉到了西直门外万寿寺前面的长河河底。到了清朝,皇帝命人把钟打捞出来,挪到觉生寺,并专门盖了一座钟楼用以悬挂大钟。
永乐大钟,通高6.75米,外径3.3米,重约46.5吨,是我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巨钟,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素有"钟王"之称。钟内外铸满佛教经咒17种,总计22万7千余字。大钟铸造精致,造型奇特,铜质乌亮美观,轻击钟声圆润深沉,重击浑厚宏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远达18-40公里。
这样的大钟当时是怎样挂到钟楼的架子上的呢? 原来,清朝的官员们安排沿路每隔500米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沟用于引水, 等到冬天,泼水结冰,大钟在冰上滑行至觉生寺的冰土堆上。之后,建钟楼,钟挂于楼顶,等春暖解冻后去土而钟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