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医药工业破解痛点的四大建议

2020年,我国医药工业将呈现生产保持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保持稳定等趋势,但同时也面临产业

创新力依旧不足药品质量亟待提高部分品种仍存阶段性供应短缺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扭转我国医药工业现有局面

赛迪智库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从全球医药工业发展趋势看,创新能力成为各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2020年,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要打好创新牌。首先是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骨干企业整合科技资源的作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医药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形成创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调动医疗机构在医药创新上的积极性,提高新药临床研究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其次是推动创新升级。引导企业提高创新质量,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

二是提高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水平。

首先是稳步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各地应配套加大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鼓励与支持措施,给予开展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补贴支持,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给予一次性奖励。其次是加强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和标准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注册体系核查专项抽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技术标准体系,推动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效实施,做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与注册或备案衔接。

三是多措施推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首先是保障短缺药品供应。加强药品供需信息监测,综合运用监管、医保、价格、采购、使用等政策,引导企业开发和生产短缺药,重点解决罕见病药、儿童用药和急救药供应保障能力弱等问题,继续支持小品种药 (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其次是加强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研究拟定 《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中央专项医药储备管理制度;提高中央医药储备管理水平,保障临床应急救治需求;加快建立常态化基本药物储备,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基本药物储备制度。

四是多举措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2020年,随着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提升行业国际化水平任务艰巨。首先是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大力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加快首仿药、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疫苗等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原料药、制剂组合出口能力;培育医疗设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境外技术服务网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际社会认知度,增强中药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其次是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深化与国外医药企业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实现合作共赢;鼓励开展新药国际临床研究,实现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

(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曹慧莉 徐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