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究竟是乐坛的神话还是死后被神化了?



香港乐坛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一个团体异军突起,这个团体就是Beyond,而Beyond的灵魂人物就是黄家驹,要知道这个在香港乐坛谭张争霸年代是非常罕见的,香港八十代中后期乐坛除了谭张,基本上看不见其他的男歌手,这时候有个团体,没有经过任何的音乐培训,却能掀起一股日后的摇滚潮,一直影响至今,实力不可不让人叹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黄家驹是谁?

黄家驹出生于1962年6月10日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甚至家里没有任何从事艺术的人,夫妻二人经营一间小店铺。黄家驹家里排行老三,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个弟弟,因为父母感情不错,姐弟感情深厚,造就了黄家驹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这点从黄家驹的歌中完全能听得出来,而且黄家驹不仅仅是小爱,他是一个拥有大爱的人,不仅仅关注自己,更加关注社会,不仅仅关注香港,更加关注非洲。



黄家驹的音乐梦想萌芽

黄家驹的音乐梦想起始于一把吉他,一天没事黄家驹在垃圾站里捡了一把吉他,本来是想送给朋友,但是朋友觉得太破旧了没有要,那黄家驹没事的时候就自己弹弹,估计就跟我们老家弹棉花差不多,纯粹打发时间。我们都知道黄家驹完全的草根,没有学过任何的音乐,也没有拜过任何的师傅学习音乐,就是自己琢磨,估计小孩子没事自己弹着弹着还真弹出感情来了,结果就跑去参加乐队,不到三天被人骂回来了,原因是他的吉他谈的太烂了。这下可刺激了黄家驹的自尊心,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练吉他。

所以他攒钱买了一把全新的吉他,没日没夜的练习,我们都知道长时间弹吉他即使借助一些东西,但是那个震得也容易让手肿起来,所以黄家驹每次练习的时候旁边都放一盆热水,手肿了就放进去,相当于消肿一样,没日没夜的练习,没想到后面黄家驹还真的练得一手好吉他。



黄家驹追寻音乐梦想时期1:组建乐队

黄家驹的音乐道路一直是坎坷不平的,因为想去参加选秀,但是苦于自己没有乐队,所以拉了几个人临时租了一个乐队,取名叫做:Beyond,意思就是超越,我们都知道年轻人年轻的时候总是憋着一股劲,就差想要改天换地了,由于是临死组的乐队,结果大家肯定也知道。中途虽然乐队的人进进出出,但最终留下了三个人,一个是黄贯中,一个是叶世荣,一个是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最终这四个人一走就是一生,黄家驹走后,他们三个人直到2005年才开始宣布解散。



黄家驹追寻音乐梦想时期2:筹钱办演唱会

说来也很奇怪,很多歌手都是想通过不断的选秀,签约音乐公司,然后让音乐公司出唱片和办音乐会,这四个人自己出钱办音乐会,这个举动在我们看来简直是疯了不是正道,但是黄家驹是那种想干就干的人,几个人想着法的弄钱,除了家里补助,每个人都在疯狂的打工,最疯狂的是黄家驹一天打五份工,与此同时他们不断的发传单和拉横幅宣传他们的“永远等待”的音乐会,因为没钱,凡事都亲力亲为,可能在追梦的过程中几个人感情越来越深厚,这个就好像创业初期一样,以事谋人。几个人凝聚成一股力量为了一个目标往前冲。

终于他们凑够钱了,演唱会也开始了,因为他们没有名气,很多时候票是卖不出去的,所以他们就自己办托,吸引大家买票,演唱会上邀请了很多音乐公司的人,但是直到开始的那天都没几个人到,当然整个音乐会下来他们肯定是亏欠的,还亏了60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是失败的,但是他们几个人岂是认输的人,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折腾。



黄家驹追寻音乐梦想时期3:筹钱出唱片

演唱会办完,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黄家驹可能觉得他们的路线错了,接下来几个人又谋划自己出钱出唱片,要知道他们为了办演唱会早就把身家老底搭进去了,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热爱音乐的心。说干就干,几个人又开始筹钱出唱片,又出了一张“再见理想”的唱片,销量惨淡,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不用想肯定是亏钱的。



黄家驹追寻音乐梦想时期4:签约经纪公司

正当几个年轻人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个人出现了,陈健添,唱片公司的老板,这个人不仅去听过他们的演唱会,还买过他们自己出的唱片,觉得他们几个是可塑之才。接下来他们推出了唱片《亚拉伯跳舞女郎》,可能是封面太过潮流或者是说太超前,不被大众接受,销量继续以惨淡而告终。接下来第二张唱片依然销量惨淡,唱片公司这时候已经准备放弃他们了,谁知道天公作美,1988年另一张唱片里面一首《大地》火了,更是获得当年十大劲歌金曲奖。他们四个终于火了,一路走来,为了音乐有多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黄家驹曾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黄家驹他们在乐坛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之后,就开始了艺人的老套路,没完没了的综艺,没完没了地拍电影,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做音乐,这点让黄家驹非常失望,了解黄家驹的人都知道音乐才是黄家驹的理想,所以他开始了一系列反音乐商业化,公开在媒体上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此话一出,无异于炸弹爆炸一样,得罪的人不计其数,但是黄家驹从来不放在心上,他最爱的还是他的音乐。



媒体开始大面积黑黄家驹:说黄家驹骂粉丝等层出不穷的丑闻

我们都知道黄家驹代表的主要是摇滚音乐,摇滚音乐是什么,喜欢摇滚音乐的又是哪些人,都是一群个性鲜明的人,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很难管教的群体。经常在黄家驹的演唱会上搞破坏,毁坏现场的凳子椅子都算是非常轻的,所以演唱会主办方经常为此责怪黄家驹。可能黄家驹在家教育弟弟教育习惯了,演唱会现场居然教育起粉丝了,当时听进去的粉丝有些日后是非常优秀,

比方说:谢霆锋,那没有听进去的,在现场越闹越厉害,这个时候的黄家驹铺天盖地的丑闻随之传来,这也让黄家驹一度头痛不已,所以自此每次开演唱会,黄家驹都教育自己的粉丝。



黄家驹:为了Beyond有更广阔的舞台去日本追逐音乐梦想

在当时日本是亚洲流行音乐的根据地,很多香港的明星去日本发展的也很不错,比方说梅艳芳,所以黄家驹为了让自己的音乐更上一层楼,所以和唱片公司商量去日本发展。他们几个人也确实在日本度过了一段沉迷音乐的日子,让黄家驹他们几个人在音乐上的造诣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是香港的老套路,没完没了的宣传,没完没了的综艺。直到1993年6月24日参加日本富士电视台录制的节目不慎从高空坠落,昏迷不醒,6月30日在日本逝世,终年31岁。



黄家驹的音乐风格

我们都知道黄家驹的音乐风格是摇滚加了一点流行因素在里面,因为纯摇滚没人听,但是把摇滚和流行平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黄家驹更是开创了一个音乐的全新时代,那就是不唱情歌歌也会有人听,在黄家驹的那个时候是流行情歌,那个时候的歌手千篇一律唱的都是情歌,而你看黄家驹的歌,多数都是非常励志阳光和积极,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更多,比方说《光辉岁月》是致敬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战胜心魔》是写给戒毒所的孩子的,《amani》是写给非洲那些难民儿童的等等,黄家驹的歌非常符合香港主流社会所宣扬的积极,阳光,励志等,所以说黄家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更是有一个有大爱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要说到黄家驹的遗憾,那就是太英年早逝了,才31岁,不然以黄家驹的天赋异禀以及对音乐的痴狂状态,他能将摇滚音乐带到什么境界,谁都不好说。华人音乐教父罗大佑曾经说过:“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这样的人降临在人世间本来就是奇迹,上帝不会再派一个音乐天使下凡了这句话足见黄家驹对乐坛的影响,有些人一生虽然短暂,但是辉煌,至今他们的歌传唱度还是非常高的,让我们一起致敬黄家驹!

声明:撰写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