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章

1966年 河北邢臺地震

邢臺地震由兩個大地震組成: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北緯37度21分,東經114度55分)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強;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臺專區寧晉縣(北緯37度32分,東經115度03分)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

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濟損失10億元。這是一次久旱之後的大震。中國總理周恩來三赴震區,百姓的苦難使他落淚,他指示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中國的地震預報事業在邢臺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劃時代的里程碑。

1976年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唐山的地震。震級7.8級,震中烈度Ⅺ度。同日18時43分,在距唐山40餘千米的灤縣又發生7.1級地震 ,震中烈度Ⅸ度。這次地震發生在工業城市,人口稠密,損失十分嚴重。唐山市區建築物多數基本倒平或嚴重破壞,鐵軌發生蛇形扭曲,地表發生大量裂縫,還有噴水冒沙、塌陷,震前伴有發光現象。242769人死亡,164851人受傷。鄰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壞。有感範圍波及遼寧、山西、河南、山東、內蒙古等14個省、市、自治區,破壞範圍半徑約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該震的震源錯動過程較複雜。強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斷,通訊癱瘓,城市停水、停電,搶修通訊、供水、供電、恢復交通等生命線工程是唐山救災的最緊迫的任務之一。中央據此迅速佈置了各專業系統對口包乾支援的任務。郵電、鐵道、交通、電力、市政建設等部門立即行動,保證了上述系統工程恢復和重建的順利進行。地震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陰雨連綿,人畜屍體迅速腐爛,疫情非常嚴峻,防疫工作採取突擊治療、控制疫病傳染源、改善環境、消除病菌傳染媒介、預防接種、提高人員抵抗力的綜合措施,實行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土洋並舉的辦法,把疫病消滅在發生之前,從而創造了災後無大疫的奇蹟。

1991年 洪水

1991年5、6月間,中國大陸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水災。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

據當時初步統計,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近70%,因災死亡26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30多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失近70億人民幣。

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62%,因災死亡16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90億人民幣。200萬無家可歸的災民在淮河大堤上搭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臨時帳棚。


1998年 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1998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1998年我國氣候異常。主汛期,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顯偏多。氣候異常的主要因素是

——厄爾尼諾事件(即赤道東太平洋附近水溫異常升高現象)。1997年5月,發生了本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當年年底達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結束。統計資料分析表明,每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第二年,我國夏季多出現南北兩條多雨帶,一條位於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另一條位於北方地區。這次異常偏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國夏季長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原積雪偏多。根據氣候規律分析,冬春歐亞和青藏高原地區積雪偏多時,東亞季風一般要推遲,夏季季風偏弱,主要雨帶位置偏南,長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積雪異常偏多,是影響1998年夏季長江及江南地區降雨偏多的一個重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異常。副高是影響我國降雨帶位置和強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異常強大,脊線位置持續維持偏南、偏西,並且呈穩定的東北一西南走向。這一現象是近40年來罕見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屬正常,降雨帶主要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暫北抬;從7月中旬開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異常偏南偏西,並持續穩定了一個多月,使長江上中游地區一直處於西南氣流與冷空氣交匯處,暴雨天氣頻繁出現,導致長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斷攀升。

——亞洲中緯度環流異常,阻塞高壓活動頻繁。1998年6~8月,在亞洲中高緯度的烏拉爾山、貝加爾湖西側和鄂霍茨克海三個地區多次出現阻塞高壓形勢,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壓穩定少動,亞洲西風帶經向環流佔絕對優勢,促使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頻繁南下影響我國。

2002年非典

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英語:SARS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會恐慌,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對該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及命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媒體的關注等等。

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癒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於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數中)。[1]

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2008年 南方雪災、汶川地震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範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隻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北緯31.01度,東經103.42度)發生里氏8.0級(矩震級達8.3Mw)大地震,地震烈度達到11度,地震波共環繞了地球6圈。

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發生原因

由於印度洋板塊在以每年約15cm的速度向北移動,使得亞歐板塊受到壓力,並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於受重力影響,青藏高原東面沿龍門山在逐漸下沉,且面臨著四川盆地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壓力在龍門山北川至映秀地區突然釋放。造成了逆衝、右旋、擠壓型斷層地震。四川特大地震發生在地殼脆韌性轉換帶,震源深度為10~20千米,與地表近,持續時間較長 (約2分鐘),因此破壞性巨大,影響強烈。

震源深度

5·12汶川地震是一次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10~20千米,破壞性巨大。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地震發生在60千米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分佈於島弧外緣,深海溝內側和大陸弧狀山脈的沿海部分,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千米深度以上的範圍內;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千米左右,並且形成一個傾斜的地震帶——稱為本尼奧夫帶。把淺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緣”上聯繫在一起的,是板塊構造學說這一被稱為“地球科學革命”的全球構造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