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电池技术为什么停滞不前?

电池技术并不能说完全停滞不前,而只能说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个阶段远远慢于电子移动装置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已。实际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闻报道新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了,某某企业突破了锂电池容量,某某实验室发明了某种新材料电池,大家都“望穿秋水”,就是没有见到一个真正可以落地的产品出来,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目前的电池技术的确成为人类交通,户外和通讯等行业的一个大瓶颈。

科技进步和发明有一定偶然性

在很多人眼里,人必胜天,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确也有一定的章律可循。但是对比浩瀚广阔的宇宙,人类实在是太渺小了,人类虽然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依然是“一斑窥豹”或者“盲人摸象”,根本不能做到为所欲为或者随心所欲,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产品的发明,有巨大的偶然性,对比人类已知自己有的600万历史而言,绝大部分时间人类的科技状态是止步不前的,茹毛饮血占比了绝大部分时间。

电池是一种特殊能源技术,如果把烧柴火理解成人类第一次利用大自然能源的行为,人类开始用火也不过是100万年前左右的事情了。而后很漫长的岁月里边,人类一直只是使用了木头和动物油来作为能源的核心,中国使用植物油的记录是北魏,也不过是1000多年历史而已,有了植物油这种可持续稳定的能源,人们才可以利用它来让更多人在晚上读书学习和工作交流。

燧木取火和击石取火依赖于某些杰出的发明家在偶然时候观察到一些产生火花的现象,然后琢磨和研究出来一些取火的方法,说明科技的进步,并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很多时候依赖于某个天才和一些偶然现象,电池的发明也不例外了。医生伽伐尼的手术刀碰到青蛙腿,发现它会抽搐,物理学家伏特仔细研究了这种现象,认为电产生于不同的金属和潮湿环境里边,从而发明了电池,一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电池和伏特发明的电池原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让正离子从负极在电池内部流向电池正极,阴离子在电池内部从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从负极经过外部电路流向正极。伽伐尼发现这个现象是1792年,离今天不过200多年的时间而已,如果没有他留意这个现象同时总结发表出去,或者没有天才的伏特生活在那个年代,也许电池的发明时间就会推后很多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电池进步缓慢,我们今天使用的菜刀,水杯,柜子等机械类产品,进步同样都是缓慢的,只是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让我们误以为任何产品都可以快速进步的,互联网发展思维,并不适合到一些基础行业里边了。

电池产品特点决定了它只能一点点发展

而这两百多年来,从最初的伏特电池堆,到今天常见的铅酸电池,似乎已经是科技史上的漫长岁月,电池依然利用了金属等材料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至多是材料上改进了一下,增加了电可充功能,相当于把化学反应逆变过来而已。而伏特是1800发明伏特电池堆,一直到1859年,一个叫普兰特的法国人才发明出来铅酸电池,超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种电池是可以充电的,所以被称之为蓄电池,后来被很多科学家改良后一直使用到今天,我们的电瓶车基本上都使用了这种电池。而后来的故事大家都似乎知道了,1910年大发明家爱迪生改进发明了可充电的铁镍电池,实际上1887年还有一个英国人叫赫勒森发明了干电池出来,镍镉电池在1947年被Neuman发明出来。早在1976年,镍氢电池就PhilipsResearch整出来,但是一直等到1990年左右镍氢电池才被商业化生产了。实际上,锂电池在1912年就已经被GilbertN-Lewis研究了,但是一直等到1991年,索尼才开始商业化生产锂离子电池,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类型的锂电池,并没有太大改进了。

可以看出,电池的技术发展,一直都是比较缓慢的,动不动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虽然有些形式的电池很早已经发明出来了,但是改进稳定应用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它利用了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储藏和利用,本身化工类的东西,就属于慢热的领域,要有基础性的理论突破才可以突飞猛进的,否则只能一点点来啃骨头了。

以前我们对电池技术没有太在乎,所以一直以为是近几年电池发展进入瓶颈了,实际人家这款产品,一直都是在慢慢进步和往上的,只是以往我们没有那么在乎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时间,因为以往的产品,并没有需要用到很大容量的电池。

想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手机只是用来通一下电话而已,功耗并不高,现在的手机已经是一个移动端的电脑装置,功耗非常厉害。而我们还指望电池去取代发动机和燃油,要知道汽车的功率动不动就是上百千瓦的,而电池的原理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要想短期内进步,恐怕非常困难的,除非又出来一个伏特之类的人物,而且要碰上“青蛙腿”偶然事件,否则我们还是不要期望电动汽车能够弯道超车内燃机汽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