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趙仁斌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是善言有時候也是會坑人的!

抗日戰爭中,有不少抗日誌士的遺言,對激勵中華民族抗日有很大鼓舞,這對日本鬼子來說,簡直太坑了。

今天聽我給你講講幾位抗日名將的遺言。

1,張自忠: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的遺言,呼喚中華民族的抗日熱情,激勵全民族團結抗日。可是,鮮為人知的是,張自忠在七七事變時受宋哲元委託留守北平與日軍周旋,被罵做漢奸。僅僅幾個月後,張自忠就在臺兒莊大捷中證明了自己。

也許正是那種一心求死的壯烈和勇氣,讓張自忠成了抗日戰爭中最為著名最為勇猛的國軍將領。

2,楊靖宇:我楊靖宇雖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數部下罹難,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還在各地輾轉,日本帝國主義必定有滅亡的一天。不用多說了,開槍吧!

楊靖宇被捕前,曾經被漢奸勸降,楊靖宇好不容易聽到一句漢語,確實漢奸的話。十分氣憤地說:“這些天遇上的怎麼都是這號中國人?!”

楊靖宇1929年奉黨中央命令到東北組織抗日工作,臨行前妻子馬君已經有了一個2歲的孩子。1945年,馬君去世時告訴孩子,他的父親叫馬尚德,讓他找父親,卻沒想到馬尚德就是楊靖宇,那時候已經死了多年了。

3,江竹筠: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蔣王八的來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頑固,現在戰事已近川邊,這是事實,重慶在(再)強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給它三、四月的命運就會完蛋的。

江竹筠就是江姐,在重慶的渣滓洞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可是他也看到了解放軍的節節勝利,江竹筠臨死前成功預見了蔣家王朝的滅亡,看起來真是大快人心。

4,戴安瀾: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安瀾在滇緬戰場上擔任第五軍第200師師長,曾取得同古保衛戰等勝利。在野人山,戴安瀾遭到日軍和殘酷自然環境的雙重打擊,壯烈犧牲。上面的話,來自於戴安瀾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

5,唐淮源:中國只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三軍開其端。

唐淮源在中條山戰役中,為了不被日軍俘虜舉槍自盡。其實唐淮源在此之前就有類似的話。母親死後他說“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慮,今大事已了,此身當為國有,誓與中條山共存亡 !”

殉國之前他說“現在情況極險惡,吾人在事有可為之時,應竭盡心力,恢復原態勢,否則當為國家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

6,趙登禹:“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只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南苑,趙登禹帶領132師死後五天五夜,結果被漢奸出賣,突圍中被日軍伏擊,壯烈犧牲。趙登禹不知道的是,他託付老母的副軍長佟麟閣也在不久後戰死。

其實,抗日戰爭中,指戰員的犧牲本身是無意義的,如果一支衝著壯烈犧牲這條路去走,抗日戰爭永遠無法迎來勝利的一天。真正的戰略應該是,保存自己發展自己,在戰鬥中壯大自己削弱敵人。

革命戰爭年代,死是容易的,可是要活下來完成烈士們的事業,才是最難的。所以,比犧牲更有意義的是堅韌地活著,堅韌地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