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盟遇“人祸”数据保护如何一步到位?

随着全球网络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增加,数据衍然成为当下最大的可转移财富资产。尤其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追踪内部与外部的数据交互活动,来构建专属信息库,以支持灵活的访问、针对性的分析、目标性的部署等等,有助企业管理者更理性地规划未来。


但是,网络置身虚拟架构之间,常常存在各种未知的安全问题,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拒绝访问、网络病毒等等,皆会让企业面临数据资产的威胁挑战。根据网络安全机构Cybersecurity Ventures研究,指出企业将成为未来网络勒索主要受害者,从2019年的每14秒一次攻击,到2021年每11秒一次攻击。而企业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预料到2021年,全球企业将为此每年消耗6万亿美元。


可见,当各个领域逐步迈向数字化转型,对数据应用的依赖性增强,面临的数据威胁概率更高。源由于此,市场需要寻求一种可解决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来迎合企业不断上升的数据安全需求。

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数据环境是充满复杂性与动态性的,企业不单单是在全球经济中窜游,还需要考虑合作伙伴、供应商、加盟商和其他市场变化等等因素,再将全部的这些内容以数据方式进行连接。受惠于全球互联网基础硬件设施的铺张,企业能够依旧自身需求,各处寻找合适的参与者,尽管他们相距千里之外。但同时,这意味着整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数据问题出现,将导致所有人面临风险。

单单从IoT(物联网)发展来看,根据CounterPoint研究,到2022年,全球IoT汽车市场预计增长270%,在2018年至2022年之间拥有超过1.25亿辆具有嵌入式连接功能的车辆出货,可以想象潜在的数据隐患,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影响程度来说,皆不可小觑。

因此,企业的整体性环境认知能够规范一个数据管理框架,让企业结合宏观与微观的全部角度,确保数据保护更具全面,细微到一台服务器的品牌选择、随附软件配置,至数据中心的环境位置、供电冷却冗余,以及企业对员工的数据保护意识培养、对外的沟通方式选择等等,尽力确保企业数据流动的每一个位置都较为安全。

安全开放的数据边界

企业需要构建安全开放的数据边界,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外边界与内边界。外边界是指企业为抵抗外因,进行的数据资产规定与限制,主要包括应对意外灾难、人为侵入等等,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数据备份、数据转移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现代化的数据架构在这一点已经做了较高程度优化,譬如戴尔SC7020F解决方案,支持即时数据回放及远程即时回放,同时内置Live Volume,允许数据在本地和远程阵列上的同步卷执行无中断自动故障转移,保持数据维持自由流动,确保企业业务的无缝连续,进而提高数据资产安全性。

如今,人为活动造成的数据威胁也值得注意。近日,微盟就发生一起“人为破坏”事件,集团的SaaS业务服务出现故障,维修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故而,企业的员工数据保护意识培养也十分重要,同时需要做好数据空间的监控,降低人为侵入的可能性。

内边界则是指企业为维持数据自由流动,获取随心所欲的访问权限,而进行的数据管理,主要包括高效安全的数据筛选、数据存储等等。目前,市场中已经有智能化的数据解决方案输出,上文所提及的SC7020F也是其中之一,内附Data Progression优化驱动器层和RAID级别,自动辨别长时间被搁置的冷数据,将其移至成本较低的存储空间中,直至其再次处于活跃状态,还能智能进行重复数据的删除与压缩,帮助企业降低数据管理成本,又能做到面面俱到。

香港IDC新天域互联13年来专注香港服务器租用托管,以及境内外ICT服务,我们也引入Dell SC7020F,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与数据保护,结合外边界与内边界的双重考量,助力企业轻松实现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双向优化。

自由流动的数据价值

其实,企业不能一味地等待,因为“最好的时间”便是当下,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寻找各种机会,即在安全的开放边界内,又维持数据自由流动。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便是因为其能够支持多元应用,从而拥有更高的价值。

在保证数据资产受到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企业便可以开展数据实践,进行数据资产的最大化利用。例如,通过搜集数据进行市场分析,获悉消费群体对于具体产品与服务的理想应用,来创新与优化产品与服务,甚至是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等新技术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