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的戰俘,高規格 高待遇 體現大國風範 國際友人紛紛稱讚

本文資料來自北洋政府陸軍部情報局《中華民國八年俘虜起居寫真》

“我相信,人人今後都會樂意回顧這段美好的時光,人人對這段經歷終身難忘,永遠記憶猶新,最後還會說:我們經歷的這一切多麼好、多麼美啊!”

這是一戰期間一位德國軍械士官亞歷山大·弗蘭克所撰寫的回憶錄中的一段話,聽這口吻多麼像旅人在訴說剛剛經歷的一番良辰美景,又或者是依依惜別的做客者在感謝主人的殷勤款待,但實際上弗蘭克所記錄的卻是自己在中國的德奧戰俘營中的一段生活。

我泱泱大國遵守國際公約 最高禮遇戰俘 體現了與人為善的美好道德情操


這是北京的兩家收容所,上圖為北京海甸收容所,這裡原本是恭王爺奕訢、貝勒載濤的府邸,綠樹成蔭,荷花環繞

按照規定,俘虜們平時可以在收容所中隨意走動,不受限制,正如圖中三名戰俘,在西苑收容所享受美妙的戶外生活。

這群曾經的德國海軍士兵,為避免落入日軍手中,選擇棄船登陸,向中國駐軍投降,結果等待他們的是意想不到的一段美妙戰俘生活:打著“麻雀戰”,消磨時光。


當時民國政府規定,收容所不得由下級人員看管,中方須派若干軍官負責,上圖為負責西苑收容所的的中國將軍蕭俊生秘書處,設在萬壽寺的一座大殿中。而收容所內部的管理實際上多實行俘虜“自治”,下圖的他們看起來不像戰俘,更像威風凜凜的軍官。

三位西苑俘虜收容所的下士坐在古木參天的皇家行宮大殿前合影,下圖為他們的宿舍,房間整潔寬敞,設施齊備,牆上甚至還掛著網球拍。


這4張照片記錄了為這群戰俘專門設立的“戰俘醫院”,由陸軍軍醫學校的專業醫生為戰俘看病,還有充足的藥品以備使用。


戰俘可以飼養寵物狗,還與小鹿一同玩耍。


戰俘營中還設有修鞋作坊、裁縫室、理髮室、高級浴室等。

上圖的廚房讓我們看到供應食品有山珍海味,也有飛禽走獸,還有各式罐頭和專門的絞肉機等。此外,他們還設有課堂和沙龍等等。


在中國的德奧戰俘除了擁有舒適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也十分豐富,有文藝演出、體操表演、繪畫室等等。

德軍戰俘在打曲棍球

戰俘的樂隊


戰俘外出郊遊

圖上為1918年11月28日至30日,北洋政府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勝利國資格,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閱兵典禮。然而,隨之到來的巴黎凡爾賽宮和會(圖下),卻讓中國大失所望,所謂弱國無外交,中國雖處處佔理,卻在和談中討不到半分便宜。

這本俘虜起居寫真集,就是中國在赴巴黎和會前精心製作的,以表達中國遵守國際法、對待戰俘充滿人道主義的精神,然而,這些照片卻讓我們看到這群所謂的戰俘,其實仍然是一派作威作福的“侵略者”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