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今讀
在中國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個天干。原始十天干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簡化後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五行分為陰與陽,具體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性,乙丁己辛癸為陰性。
天干寓意
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者,言萬物生軋也。
丙者,言萬物陽道之著明也。
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
戊者固也,言陰陽彰露,物已成也。
己者止也,言萬物陰陽殺將成也。
庚者,言陰氣庚萬物也。
辛者,言萬物之辛氣方生也。
壬之為任也,言陰陽任養於壬也。
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也。
天干的文字來源於計數,人有十個手指。十數為一旬,三旬為一月。手數與天文聯繫起來。
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歷法,用來紀年月日時。在《易經》與中醫體系中天干對應諸多相關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臟六腑等萬物類像。
天干的十個符號按其自身的含義可以與五行的五個符號和五方進行匹配。
天干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然的能量,代表的是純能量。10個天干其實在天地的能量中,也有自己代表的屬性。
那麼為何會如此劃分呢?天干起源於早期農業。早期農業的果實與穀物等等都一樣重要,古人將每類作物生產分五個階段,合起來就是兩個巴掌。又因為農業基於太陽,所以將一年十等分後,很自然的將這兩巴掌十個階段的農業生產對應到相接近的時間區間,形成天文角度的十天干。各干支分別代表一個月份。追溯到上古時期,那時的人們還未將一年劃分為12個月,而是僅僅劃分為10個月。
我有故事寫給你
我們常說“天干地支”,也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為什麼地支有十二個,天干卻只有十個呢,怎麼不一一對應,也是十二個呢?很多人會有這種疑問。
其實,道理邏輯很簡單,這就是個排列組合。天干對應五行,是根據五行排序的,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萬物有陰皆有陽,故五行分陰陽,甲陽,乙陰,陽木,陰木,正好5組10個。
而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是以陽配陽,陰配陰的原則來的,比如甲陽,子陽,可配成甲子;乙陰,醜陰,可配成乙丑,甲和醜則不能相配,如此一來,每個天干配可6對,6X10=60;而每個地支可配5對,12X5=60,兩兩相配正好為一週,也就是60年,週而復始,從而產生了“六十甲子”的往復循環。
古人發明了天干地支,標誌著最原始的“曆法”誕生,用來計算年歲,記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干支紀元法”,人類至今依舊在使用天干地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方方面面。
年月日時都是60一個循環,“60”這個數字很是奇妙,不但中國古代人民用60作為循環,在來自西方的計時法中,一分鐘是60秒,一小時是60分鐘。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同樣,一天24個小時,和中國傳統的每天12個時辰(時辰也就是大時,兩個小時為一個大時)對應,中國用5天作為一個時辰的大循環,所謂“五日一候”,共是60個時辰,紀年則以60年為一個週期,紀日以60天為一個週期。
羅江普話奇門
屬於古代曆法機制所定。
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有經和緯之赤道,經轉一圈,緯還錯15至30度。在赤道中形成了一個夾角。
古代先哲觀察認識到了這些,依據天地陰陽之氣來配對成六十花甲子。十個天干代表天,太陽,十二個地支代表地,地球。這樣兩兩相配,虛出兩個地支輪空,代表夾角。才能配製出古代曆法。
所以十天干源於曆法機制,更源於天文學公轉原理所致。
今天看到的就是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屬陽性。
配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屬陰性。
今天去看老皇曆便可看到這些,還是有古歷記年月日辰之稱謂。
我的小悟
天干為什麼十個,而地支卻是十二個?
天干是早期古人將農業生產活動分為五個狀態,即五運生、長、化、收、藏,分別對應五季春、夏、長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兩儀現,有五陰和五陽,合即十天干,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
根據《說文解字》的天干釋義: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則很明確是來源於一年的十二個朔望月,《山海經》記載”常羲生十二月“,故常羲在中國被稱為”月神“。
據《說文解字》的地支釋義: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發已經過半。
巳:巳也,陽氣畢布已矣。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陰陽交相愕而仵,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並不是每個天干都與一個地支相對,而是一個天干固定對應六個不同的地支,干支一共就是六十個。
不知道通過以上的解答你是否有所瞭解了呢。
邱楚機國學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曆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些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所以這些數字被賦於的意思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干),產生陰陽合曆,發展出現在的天干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奔驥先生
“天干”為什麼只有十位?這個由於歷史久遠無從考證,從考古以及文字資料的記載中多少能得到點信息。
《史記·律書》中有十母、十二子的記載,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則是指十二地支,把干支比喻成母子關係,顯然是母系社會的遺蹟。
另一種解釋是,幹是干犯、干擾,支是支撐、支持。《左傳》中也有“天之所壞,不可支也”的記載。也許是說自然災害如洪水、颶風、地震對人類的造成的破壞,認為是上天的發怒,地上的人難以支撐了。當這種現象出現的多了後,遠古的人類試圖用天干、地支搭配成周期,來記載、探索日月星辰運轉與災祥之間的聯繫。
也有人從字形上探討干支的來源,因為中國最早的文字為象形字,文字的形象蘊含著內在意義,如“甲”字像植物的果實,露出的尾巴好似果子的柄,又好似動物的硬質外殼,《史記》就認為是“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字《漢書》解釋為“奮軋於乙”,意思是植物剛發出嫩芽,還埋在土裡,被土壓成彎曲狀,正要奮發向上的樣子。“辛”字“萬物之辛生”,其字形也似欣欣向榮的樣子。也就是干與支的字多取象字形。
隨著時代進化,天皇氏制定了干支,用來紀年,幹像樹幹,屬陽,支像樹支,屬陰,幹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古人以干支定歲星所在,其十天干有,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而且十個符號象徵著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盛而衰的全過程。
“甲”是指草木從堅硬中破“甲”而出。
“乙”是指草木開始生長、支葉柔軟彎曲。
“丙”通“炳”,指草木好像被太陽帶來的光明點燃。
“丁”是指草木成長壯實。
“戊”是指草木茂盛繁榮。
“己”通“起”或“紀”,指草木奮然而起,繼續長大。
“庚”通“更”,指秋天收成。
“辛”通“新”,指草木成熟後有味道,煥然一新。
“壬”通“妊”,指萬物處於被孕育的狀態中。
“癸”通“揆”,指萬物萌芽。
天干的這十種不同狀態,都和太陽的循環運行有著密切關係。
鼎易旋
首先要知道五行。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這是古人對事物的變化,自然現象的歸納和總結,一切事物都離不開五行,不但有天干五行,地支亦含五行。
有天干五行還不能完全解釋事物的變化,必須用陰陽來解決。以陰陽為綱認識各項事物的發展規律。
五行中也必須分陰陽,於是古人又列出了五行必須以屬陰屬陽的啟示,列出了十天干的代表字符。
甲丶丙、戊、庚、壬為陽幹。
乙丶丁丶已丶辛丶癸為陰乾。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干。
可見是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的。
其祥解列出:甲木為陽,表現為表面的木,表面的為陽;埋在地下,還沒生髮的為陰,乙為陰木。
以丙為陽火,自燃的火為陽;無物燃的火為陰,如雷電,丁為陰火。
戊為陽土,表現在地表面的土;地下深層的土為陰,己為陰土。
庚為為陽金,表現為利用的金銀銅鐵等;埋在地下的及未利用的鐵礦等為陰,辛為陰金。
壬為陽水,地表面的水,河水,湖水,海水為陽;地下陰溝陰河的水為陰,癸為陰水。
一陰一陽,表現天體自然的變化,並列出十天干,配以十二動物標誌的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為六十甲子,以記年輪,月,日,時,及有關數字的領域運用。在阿拉伯字未用以前,恐怕是以六十甲子計數吧。
十天干是在以陰陽為綱,由五行變化演變而成。
用戶心快活
因為天干是由五行來的。五行(金、水、木、火、土)分陰陽,於是由五個變為十個,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計序符號,好像現在的阿拉伯數字一樣:1234567890。而現代八字命理有人也套用十天干代表:12甲乙東方木,34丙丁南方火,56戊己中央土,78庚辛西方金,90北方壬癸水。
黃帝時代天干是配合地支用於紀年。十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有十二個字,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甲子組合開始,排列組合起來,便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每六十年循環一次,用於紀年,其優點是不受政治因素影響,即不必記憶宣統元年,又什麼民國三年等。幾千年以來,天干與地支廣泛用於易學之中…
李日生易學
天干十位數,是由五行及陰陽及決定的。
一、五行木,甲天干為陽木,乙天干為陰木。
二、五行火,丙天干為陽火,丁天干為陰火。
三、五行土,戊天干為陽土,己天干為陰土。
四、金五行,庚天干為陽金,辛天干為陰金。
五、水五行,壬天干為陽水,癸天干為陰水。
謹遵陰陽學玄空五行之規定:
1、天干甲丙戊庚壬為地陽;
2、天干乙丁己辛癸為人陰。
用戶Zah7180
“天干”,萬年曆書有答案。天干,古人用以紀年,月,日的符號,取義於樹木的乾枝。
天干亦稱“十干”,古代表示年,月,日,時次序的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總稱。天干的原始意義及其排列序位指萬物生,長,化,收,藏。代表萬物產生,壯大,滅亡,更生的整個過程。天干配陰陽,五行,時間,音律,八卦,河洛,臟腑等,體現了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繫和運動觀。
天干的具體解釋如下:
天干,《史記.律書》。
甲,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萬物生軋。
丙,陽道著名。
丁,萬物丁壯。
戊,說文解字,中宮也。
己,說文解字,中宮也。
庚,陽氣庚萬物。
辛,萬物之辛生。
壬,陽氣化養於下。
癸,萬物可探度。
“天干”為什麼是十位數呢?現在的意思是,地球圓的,分東南西北,四大方位。甲乙位居東方,丙丁位居南方,戊己沒有方向,位居中宮,庚辛位居西方,壬癸位居北方。東南西北,恆古不變,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