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当官为什么不能痴迷于佛、道?

冯梦龙

信仰已成为每个人必选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你自己的信仰是什么?

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好好的想一下,

如果自己真的没有信仰,那就如同行尸走肉,

而在我们当中,多半的人会选择佛、道。

为什么很多人不自觉的就选择了自己的信仰了呢?

这是因为人类发展的自然需求,

除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的需求外,

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高。

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低级的精神追求是本能的寻求感官的刺激,

真正的精神追求则是灵魂的塑造和生命的成长,

一般能够追求灵魂生命成长的人多是心智通达之人。

姜子牙

姜子牙被周武王封于齐,

姜子牙刚建立齐国的时候,

这里有狂矞、华士两位“高人”,

做人的原则是不臣服于天子也不交结诸侯,

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也。

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

人人都称他们很“贤明”。

姜子牙听说后,派人去请了三次,

结果没有请到,于是下令把他们杀了。

周公听到后感觉很奇怪,

于是责问姜子牙为什么要杀他们?

姜子牙说,不服从天子,

不交结诸侯的人,留他们何用!

凡是国君无法臣服不得交结的人,

就是上天要抛弃的人,

召了他们三次都不来,这是背叛。

如果我表扬了他,全民众都去效仿他们,

那还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孔子

孔子在做大司寇的时候,

有一个叫少正卯的人,

是鲁国的名人,很有学问的样子,

他曾几度蛊惑孔子的学生离开学堂,

使得满座的学堂成为空虚,

于是孔子把他杀了。

学生子贡问孔子为什么杀他?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比盗窃还要可恶,

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之人;

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的人;

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的人;

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之人;

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的人。

一般人只要有这其中一种罪恶,

就会被君子诛杀,而少正卯五恶俱全,

是小人中的小人,不能不杀!

一般的所谓“名人隐士”,

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杀他们的理由。

唐太宗的时候,大臣萧瑶痴迷于拜佛,

于是李世民命令他出家,专心侍奉佛祖。

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

河南参军郑铣阳及县丞郭仙舟,

利用鬼神把戏献谄

媚诗给皇上以求获宠,

李隆基看到诗文,是在推崇道教的,

这种思想不切合当时时代需求,

于是下诏,免去官职,

以他们所好,专心去做道士吧。

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同“以古为鉴”。

上面三个小故事颇有深意,

毕竟精神世界层次不同的人,

在思想交流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障碍,

因为认识层次不在一个层面上,

就如同对牛弹琴,矛盾就产生了。

那么如今,

有这方面精神追求的人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

把精神生命成长的追求与现实生活分开,

切勿在生活交际之中固执己见,

做回一个大众人,见人说人话,

切勿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因此,官员领导修行佛、道,

必须法乎于爱心,而止于痴迷。

当然,也不仅仅是做官的如此,

一般修行生命的人都应该掌握这个度。

如果一旦修行达到忘我的境界,

就不再适合担当国家常规职务,

若修行朝向圣人则言之贵,

若转生恶念则灭之,切勿生恶念,

人类最可怕的是心智通达的恶人。

也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

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

如果你不再对自然社会有意义,

必将会被淘汰或抛弃。

人类生命智慧的修行并非一朝一日,

但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却是大势所趋,

未来世界必将是心智通达之人的主宰,

华夏五千年文明结晶的升华,

必将在不同层次生命的维度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