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百年企業不接待生客:老客戶才是企業經營的根



對於餐飲、茶飲等這類店鋪來說,有一種"致命"的經營難題:如果將主要力量用於拓展新用戶,就勢必會造成難以對長期積累下來的老用戶傾注太多的關心,在一邊招攬新用戶的同時,再逐漸流失掉一部分的老用戶。如果一旦店家停止店鋪的"拉新"工作,損失是超前的,這也是為什麼眾多商家陷入經營死循環的原因之一。

拓展新用戶確實能給店鋪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一家企業若想長期生存,一定是要靠"回頭客"的信賴。所以說,當我們面對拓展新用戶還是留住老用戶的經營難題時,不妨研究一下,《京都百年企業的經營秘訣》裡,那些京都老店的"經營匠心"。


日本京都的特殊"招待文化"

先和各位聊一下京都的"招待文化"。

"O·MO·TE·NA·SHI"日文寫作"おもてなし",這個詞由於入選2013年的U-CAN流行語大賞,在申辦東京奧運會時,成為熱門話題。

它的語句構成是:

在給予客人關愛的詞語前加上表示敬語的前綴詞。意思是"表裡如一",表達了不會因客人不同而改變服務態度的理念。後來意思又有變化,現在成為顧客至上、優質服務的代名詞。

但是,京都的"優質服務"與日本普遍使用的"優質服務"稍有不同。京都的"優質服務"會選擇"服務對象"。

提到京都的"優質服務",雖然印象不是很好,但是首先會想到"謝絕生客"。

按照當今時代的觀念看"謝絕生客",一定是價格不菲,而在京都並非如此。至於為什麼"謝絕生客",有其獨特的理由。

做說明之前,我想講一個一般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它是海外的貴客"被拒絕"的故事。而拒絕這些海外賓客的是位於祇園有著300年曆史的老字號茶屋。

這件事是發生在數十年前。海外的貴賓到了京都,陪同人員提前到了店裡,向茶屋提出請求"希望接待海外貴賓"。但是不巧,當天的預約已經滿員,實在無法接待突然來訪的客人。店裡的負責人就以

"本店沒有熟客介紹,恕不接待"為由禮貌地回絕了。

我覺得這是京都"謝絕生客"中的很有意思的故事。



重視老客戶

那麼,謝絕生客的原因是什麼呢?首當其衝的原因,是重視老顧客。

不僅上面的故事如此,我熟知的一家餐廳,在"米其林"關西版首次發行時,也拒絕了米其林三星店店刊的登載請求。

各位可能想不通,為什麼該餐廳會拒絕被世界認可的米其林的請求呢?我也問過同樣的問題,意想不到的答覆是:

"如果被刊登在米其林上,就無法給老顧客提供'優質服務'了。"

等我更進一步詳細詢問原因時,聽到了具有京都特色的回答。

即使不是米其林,一旦把店名刊登在排行榜形式的導遊指南上,光顧的客人一下子就會增加,銷售額也會急劇增加。

但是,像這樣的高潮瞬間就會消失。隨著這股高潮蜂擁而至的大多數是觀光客,而且只光顧一次的客人居多。

大量觀光客的前來,會導致提供給老顧客的"優質服務"出現紕漏。

"從前可以隨時隨意光顧的老顧客,現在卻需要排隊預約等待幾個月。"

"從前可以慢慢享受美食的,現在卻需要顧及後面排隊的客人"

……

這些狀況的出現,導致無法提供令老顧客滿意的"優質服務"。

這就是"拒絕刊登"的真實理由,也是京都特色的、涉及經商本質的理由。

雖然很對不起由於媒體的宣傳而想來體驗一把的顧客,但是相比於只來一次的顧客,一年數次,多年來一直光顧的老顧客更值得珍視,這就是京都的老字號。

如果忘記這個初衷,生意不會興旺和長久。



為了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

京都老店拒絕"生客"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出於為了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

在他們看來,對於初次光顧的客人,沒有任何瞭解。他喜歡什麼酒,喜歡什麼菜,喜歡熱的還是喜歡冷的……如果是與老顧客一同前來的話,可以配合老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但是,如果沒有新客人的信息,就無法提供讓其真正感到滿意的"優質服務"。

所以,"為了不至於失禮,乾脆一開始就拒絕"

提供"優質的服務"的前提是瞭解對方的喜好。

正因為如此,在京都的老鋪中,仍然存在"謝絕生客"的現象。



"熟客"生意,事關信用

還有一個拒絕"生客"的原因,則是更現實的理由——事關信用。

"痛痛快快用現金支付"並不是京都的商業習慣。京都的習慣是先記賬,月底統一結算。這種情況下,容易出問題的是初次上門的客人。沒有人知道初次上門的客人的支付能力。如果品行不良的客人來店的話,會損害店鋪的品位。

因此,初次上門的客人要有人介紹,萬一沒有支付能力,介紹人作為保證人來支付費用是理所應當的。

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如果有介紹人的話,初次上門的客人會顧及介紹人,而不會做出有損介紹人面子的事情。

綜上所述,"謝絕生客"的理由有"重視老顧客""避免對顧客服務不到位""確信費用能夠收回"這三點。

在這裡隱含了京都"優質服務"的本意,隱含了京都商家的強烈自信。

此外,京都的"優質服務"還包含了茶道的"一期一會"精神。那就是"這是為你一個人量身定製的服務",並不謀求任何額外的回報。就算最後得到了回報,那也不是提供優質服務的目的。

本文摘自《京都百年企業的經營秘訣》

林勇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