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高考失利的他,靠抗煤气罐赚到了670亿身价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产业,这次数字技术真的又认证我们的老话,只要大家融到数字时代,融到整个数字时代推动下的产业生态里面,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会得到重生。”这是新奥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第十九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上说的话。

2019年,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了“全球最有价值的50大公用事业品牌”榜单,新奥集团成为仅次于国电电力的中国上榜品牌,位列榜单第29名。而这家公司的掌舵人是有着“中国燃气大王”之称的王玉锁,他是新晋河北首富,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范。

如今的新奥燃气拥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东南亚、南亚、非洲、大洋洲等地区。

上世纪60年代,王玉锁出生于河北省廊坊胜芳镇,那是一个商业氛围很浓,家家户户都会做生意,但依然还很贫苦的地方。求学时期的王玉锁成绩特别差,总是班级里面的倒数。为此他参加了三次高考,但都以失败告终。

1984年,对求学心灰意冷的王玉锁开始投身商海。刚入行的王玉锁就有一股子爱折腾的劲,但谁曾想,本想靠着卖治哮喘的喷雾装置狠狠赚上一笔的王玉锁,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还欠下了两万元的巨债。要知道,当时的两万元比现在的两百万元还值钱。后来回忆这段历史的王玉锁说道,当时自己真的是走投无路,想死的心都有了。

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啊,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王玉锁在任丘县的大街上看见了液化气钢瓶。当时,液化气还是个时髦、新颖的东西,而且一般人家还用不起。但是用液化气不仅火力猛,还干净卫生,这就决定了液化气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绝望中的王玉锁看见了新的希望。

这就不得不佩服王玉锁的执行力了,不到两三天的功夫,王玉锁就在这个行当里找到了为他提供气源的熟人。不过在当时,液化气并不是一个小生意,一套灶具就要好几百呢,可是王玉锁的兜里连进一套灶具的钱都没有。

为了做成这桩生意,王玉锁采取了“期货”的模式:先从熟人处赊了一套设备,摆在路边进行宣传,旁边还挂着牌子写道:“液化气灶具,先交钱后拿货。”结果,只两三天的时间就登记交钱了二三十户。这一消息很快传出,登记交钱的人络绎不绝。不到一个月,王玉锁不仅把欠下的两万还了,还赚了一万多块钱。

王玉锁的液化气生意,就这样做成功了。找到方向的王玉锁,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久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92年,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成立。在经营液化气灶具销售的过程中,王玉锁逐渐看到了液化气的弱点,那就是换气特别麻烦。

“要说能把燃气管道修到千家万户,那该多好啊。”王玉锁想到了做管道气。但是,这么多的工程,没有政府的批准和支持,等于是天方夜谭。同年,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给当时的改革大地注入了新的“强心剂”,王玉锁抓住了这次机会并说服政府,最终同意新奥在新建成的开发区搞“试验田”。

次年,廊坊开发区管道天然气正式通气点火,赢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1994年,王玉锁顺利将管道天然气引入廊坊市区,并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铺展开来。


从走投无路到发家致富,在很多人看来,王玉锁是交了“狗屎运”。但其实更本质的原因是他进入了一个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行业,虽然这个原因有很大的偶然因素。除此之外,王玉锁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他后来回忆说:“1984年国家启动价格改革,第一步就是为激发企业积极性,鼓励在计划外多努力、多超产,提出超产部分可由企业自主溢价出售。我正是抓住了超产的部分,把它变成了商品,才跨出了事业的第一步。”

如今的新奥,已从早期单一的燃气分销商,完成了多品类清洁能源产销的转身,并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始为客户提供统一的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王玉锁、赵宝菊夫妇也以67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9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