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NAND的執念——浦科特 M9P PLUS 系列SSD評測

前言


經常關注SSD市場的朋友們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現在的SSD門檻是真的低,以群聯為代表幾個大型解決方案提供廠商包辦了很多新入行品牌的方案。不過出於成本方面考慮,這些新興廠商很少有采用原廠NAND的。好一點的會採用群聯自封NAND,差一點的就各種白片黑片降級片都上來了。毫無疑問我們平時市面上見到的幾種NAND,原廠NAND的品質是最好的。不過目前除了像三星、東芝、Intel、鎂光這些自己本身就生產NAND的廠商以外,很少還有堅持使用原廠NAND來生產製作SSD的了。浦科特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廠商之一。
浦科特這次發佈的新品型號是M9P Plus系列。可能有些朋友會感到意外,不應該是M10系列了麼?這次M9P Plus相對M9Pe只是一個小小的升級,而真正的M10這個序列是要留給PCI-E 4.0時代的。
目前M9P Plus已經在京東開始預售,512GB版本預售價格669元,10元預售定金可以抵50元,實際到手629元

外觀


熟悉浦科特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浦科特的NVME產品M.2裸盤版,M.2帶散熱片版,AIC插卡版。這次我們的512GB樣品是M.2裸盤版,正式型號為PX-512M9PGN+
M9P Plus的外包裝和之前的M9P系列基本一樣,都是那渦輪引擎的圖案,只不過左下角M9P下面的“e”變成了Plus



這次的M9P Plus系列針對不同用戶一共準備了三款容量,256GB/512GB/1TB。根據官標參數512GB和1TB版本的性能基本一致


從盤體外觀上看最明顯的區別是M9P Plus的PCB換成了黑色,沒有了以前綠色PCB的那種廉價感


標籤終於貼到了沒有NAND的背面,此處好評。想想當初多少人為了散熱寧可不要保修也要把正面標籤撕掉,廠商也是會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的嘛


M9P Plus系列相比M9Pe的一項升級便是將SSD的主控從MARVELL 88SS1093升級為88SS1092


88SS1092和1093一樣都是三核心ARM架構SOC,參數也相仿。最主要的區別在於88SS1092是針對企業和數據中心設計的更專業向的主控,支持的外置DRAM容量也更大一些


NAND方面是本次M9P Plus的另一個升級,東芝新版的NAND印字很淺,大家可能有點看不清。閃存是東芝原廠TH58LJT1T24BAEF,這是一款96層堆疊的3D TLC NAND,單顆256GB 8通道2CE,相比M9Pe系列的64層NAND有了一定的進步


DRAM是來自南亞的512MB LPDDR3顆粒


1TB的樣品是AIC插卡版,正式型號為PX-1TM9PY+


包裝也是相同風格


散熱片的外觀也和M9PeY保持一致,彷彿一顆紅色的子彈側向射入散熱鰭片之中


從PCB背面的佈線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AIC版和以前的型號一樣都是M.2加轉接卡來實現的


頂部的信仰燈和RGB燈條


PCB板的佈局和M9PeY沒有什麼區別


雖然這個AIC插卡版,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內部的盤體和零售版以GN為後綴的產品應該是一樣的。1TB的盤變成了單面設計,這樣增加了筆記本以及部分小型主板的兼容性


1TB版本的的NAND為TH58LJT2T24BAEF,一樣是8通道2CE,只不過容量擴大了一倍。同時DRAM也增加到了1GB


閒置情況下是呼吸閃爍




讀寫狀態下是流光滾動



性能簡測



Crystal Disk Info識別M9P Plus的型號,只不過Plus變成了真正的“加號”


用Crystal Disk Mark 6.0.2進行性能的簡單測試


和官方參數標記的一樣,512GB和1TB版本在CDM測試成績上並沒有多大的不同


在給512G的盤裝入400G數據之後,成績也沒有什麼變化,不必擔心用多了會掉速


使用HDTUNE測試一下兩張盤的SLC Cache


512GB版本的Cache大約在28GB左右,而1TB版本的Cache大約在56G左右。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在Cache寫滿之後的TLC NAND直寫過程中,512GB版本比1TB版本還要高一些,這與我們以往見過的情況相左。具體情況會在下面的進階測試中進一步說明


進階測試


離散度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M9P Plus在穩定態下的表現


這是一個我們平時很少見到的曲線。M9P Plus在巨大壓力之下居然還會在短時間內恢復性能,雖然恢復之後馬上又被打壓下去過一段時間再次恢復,就在這種反覆的上下掙扎之中進入穩定態。而並不是我們看到其他很多SSD的在過渡階段之後進入的那種平緩柔和的穩定態。
SSD的固件最重要的作用是合理協調主控與NAND資源,在保證數據可以安全寫入的前提下資源像哪方傾斜是固件優化的重點。這種積極甚至可以說是激進的GC策略是浦科特固件的一大特色


1TB版本的曲線和512GB基本相同,只不過需要耗費更久的時間才能進入穩定狀態


順序寫入這邊也有著類似的情況,M9P Plus始終嘗試這恢復性能,只不過在高壓情況下一次次地被打壓下來。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和上面HDTUNE測試同樣出現的不尋常現象——512GB的TLC NAND直寫比1TB高。
512GB的TLC NAND直寫在600~700MB/S之間,而1TB的TLC NAND直寫僅有500~600MB/S之間
這是因為512GB和1TB版本雖然NAND容量不同,但都採用了兩顆8通道2CE的NAND FLASH。換句話說1TB版本的NAND的CH/CE總數並沒有比512GB多。不僅如此,由於容量增大造成FTL表也跟著增長,這樣反倒拖累了NAND直寫速度。所以M9P Plus的1TB NAND直寫要稍稍弱於512GB版本
IOPS測試
這部分測試中請來了M9P Plus的同門師兄M9Pe


在測試線程數ThreadCount=1時,無論是4K讀取還是寫入M9P Plus和M9Pe成績都差不多



但當測試線程數ThreadCount提升到4的時候,雙方逐漸拉開了距離



當ThreadCount=8的時候差距更加明顯



在上面的測試中可以發現M9P Plus在4K隨機讀取Q8T8的測試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下跌,下面這個圖表會看得更清楚一些


不僅僅在Q8T8,在Q16T4和Q4T16這幾種基本等效QD64的深度組合中都存在4K隨機讀取異常偏低的情況。寫入方面表現正常


浦科特的出廠隨機性能驗證是以Q32T4為基準的,而在這個標準下M9P plus的隨機性能的確可以達到出廠的標稱值。我在以往的SSD評測中層反覆提到過,以AS SSD 和CDM6.0X為代表的一些SSD快捷測試工具都是以Q8T8(QD64)作為默認設置的,很多SSD也在此方面進行了專門有針對性的“優化”,比如群聯在這方面做的就多。浦科特在固件中並沒有對Q8T8做針對性優化導致了M9P Plus在這些快捷測試工具中得分較低。
我對這些快捷測試工具的評判標準不做評價,但不可否認簡單便捷的他們有著巨大的受眾群體。沒有針對這方面進行優化,會讓這些群體認為你不行,這樣是非常吃虧的。


在溫度方面M9P Plus相比其師兄有了不小的進步,靠主板上那種單條的M.2散熱片即可輕鬆壓住。而AIC插卡版的M9PY+則更是非常涼快


總結


這次的M9P Plus在性能方面相對於M9Pe可以說是一個小小地升級,也怪不得型號僅僅是一個Plus而不是M10P,不過在其他細節方面的改變還是足夠稱道的:


全新的SLC Cache策略

SLC Cache容量偏小曾經的M9Pe系列的一個主要的槽點,而M9P Plus採用了動態Cache策略,緩存容量是M9Pe的數倍。當然這個緩存容量會隨著可用空間的降低而逐漸減少,不過即使在470G的總空間佔用400G的時候依然可以保持這10GB左右的緩存大小

更佳的溫度控制

硬件上升級為東芝96Layer 3D NAND和Marvell 88SS1092主控之後,M9P Plus的運行溫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為M.2版本在相同的環境下測試的結果領先M9Pe系列很多

掉電保護的另一種實現形式

關於這一點,我很難通過測試圖表來直觀的展現。現在的主流高性能SSD都配備有DRAM作為緩存來提高性能,但是DRAM的特性便是掉電即丟數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級產品通常會配備大容量電容器以便在意外掉電之後還能提供少量電力來供SSD將DRAM裡的數據回寫入NAND之中。而消費級往往沒有這種硬件配備,特別是2280規格的M.2盤體上更是沒有空間來做這些掉電保護電容。
浦科特的在固件做了一些處理來間接的實現這一功能,M9P Plus平時就會十分積極的將DRAM中的數據回寫至NAND。這樣雖然不能像硬件掉電保護系統那樣做到100%萬無一失,但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為數據安全和數據完整性提供幫助。當然這種策略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DRAM不能全心全意的為跑分而服務,這也是M9P Plus在跑分方面無法和部分群聯主控產品相比的原因之一。不過數據安全和跑分哪個更重要,我相信大家心裡都清楚吧


現在這個年代,還堅持使用原廠NAND做SSD的廠商不多見了。浦科特還能始終堅持他們的初心,僅憑這一點就是值得讚賞的。希望以後浦科特也能繼續堅持原廠NAND,我們有理由期待基於PCIE4.0的M10P系列真正到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