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第二代銳龍處理器來了,X470也來了

其實呢,X470對比上一代的X370變化其實並不大,最大改變是StoreMI技術和支持內存頻率的提升。當然官方還宣稱更新了電源的基礎架構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二代銳龍處理器的功率;降低了芯片組的功耗。

萬眾期待的PCIe 3.0通道並沒有變化,還是20條PCIe 3.0通道直連CPU,將其中16條給了X16顯卡插槽,4條給了NVMe SSD。還要再擴展的話就要指望8條PCIe 2.0通道,之前傳聞南橋芯片組拓展的PCIe通道升級為PCIe 3.0並沒有實現,所有第二個M.2接口還是隻能走4 X PCIe 2.0通道,對比Z370芯片組的24條PCIe 3.0通道,還是差了那麼一點。而且USB接口數量啥的都沒變,所以這次X470很馬甲,很牙膏。不過好在新U舊U,新板舊板,可以隨意搭配組合(BIOS需要升級),還算良心。

再多說幾句AMD StoreMI,有點像英特爾傲騰內存加速的方案,就是不用買專用的硬件了,任意品牌的內存、SSD等高速存儲設備作為緩存來為機械硬盤加速,兼容性更好,我想也更容易普及。X470主板用戶可免費下載並使用全新的AMD StoreMI,X370主板用戶貌似需要收費。


X470主板選購攻略

目前在售的X470主板可選的還是較少,每家也只是出了3~4款,還都是ATX大板,為未來ITX板型有些廠家也會出,還沒看到M-ATX的任何信息。

在正式開始前,先普及下主板供電的小知識點,畢竟主板的供電規格是衡量主板的一個重要因素。

多相供電並不是所有供電模塊一起工作,而是輪流工作。每一相的供電曲線都是一個類似於sin函數的東西,有高峰和低谷,多相供電的原理就是利用pwm芯片使供電模塊輪流工作從而得到一個儘可能平滑的曲線。AM4主板採用CPU核心、CPU-NB分開供電的方案(SVI2供電規範)。其中CPU核心供電部分承擔了處理器各個核心負載,CPU-NB部分,則主要承擔CPU SOC部分的負載,以及APU的集成GPU負載。以ISL95712為PWM芯片為例,4相CPU核心供電+3相CPU-NB供電,加起來就是7相供電。但是事情往往沒有簡單,主板廠商又搞出了以下兩種東東:倍相並聯

並聯就是pwm芯片發出信號時兩個供電模塊同時工作,這樣電流得到分流(高中物理),電阻減低,功耗溫度也會減少,4相的pwm芯片就能驅動8個供電模塊,不過這樣的供電曲線的平滑程度和4相供電是完全一樣的。

倍相是有倍相芯片的,每個倍相芯片上連接兩個供電模塊,倍相芯片又和pwm芯片連在一起,構成完整的供電系統。pwm會週期性的相倍相芯片發出信號,倍相芯片接受到信號後不會像並聯那樣同時啟動兩個供電模塊,而且先啟動其中一個,再啟動另一個,這樣就可以用4相pwm達到接近於8相pwm的供電曲線。

好吧,有點複雜,記住以下就好了:倍相要比並聯好(相同相數),並聯比沒有並聯好(並聯相數是真是相數的2倍)。

提供了個簡單購買攻略,彙總了四大主板廠家的X470產品,分別是華碩(ASUS),華擎(ASRock)技嘉(GIGABYTE)微星(MSI),價格參照了JD價格,當然現在X370的性價比更高,不過X470應該還是會有人買,況且618就要來了,主板應該會進行一定幅度的促銷,希望這篇文對購買X470主板的人有幫助。

以下主板的供電信息主要來自一個德國的網站(hardwareluxx.de),我做了些翻譯和增減修訂,並聯項下有X2就是用了並聯,只有數字就是非並聯;倍相項下有X倍項芯片的就是用了倍相的方案。


華碩(ASUS)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華碩的X470主板有4款,包括ROG系列、STRIX、大師和TUF系列。

現在最高等級的ROG Crosshair VII Hero(WiFi),外觀上和上代差不多,和上代X370的不同:自帶的M.2 SSD是散熱片,mosfet的散熱片由灰色變成了黑色,一體化I/O面板,多了wifi天線和網卡(X370分成有WiFi和無WiFi兩個版本),內存能支持到3600MHz了,相比一般的主板有些優勢。供電方面還是12相,pwm芯片還是ASP1405I ,所以國內媒體的評測還是介紹核心為4相,倍相成為8相,再加4相NB供電,一共12相。不過德國的網站介紹是核心為5相,倍相成為10相,再加2相NB供電,這樣核心供電比上代算有所加強了(NB供電弱減弱了點)。

ROG Strix X470-F Gaming變的更像ROG 系列了,當然我是指外觀,整體變成黑色系,PCH散熱片上加了很多鐳射光澤的文字,看著有點亂。同樣也帶了M.2 SSD是散熱片和一體化I/O面板,也提供了ROG軟件,供電方面沒有變化,樸素的6+2相供電,連個並聯相都沒給。

Prime X470-Pro相比Prime X370-Pro多了IO部分的保護罩,重新設計了散熱片,PCH散熱片與M.2 SSD散熱片集成在一起,看上去確實高端很多。和更高頂級的主板相比沒有一體化I/O面板,供電和上代相比也沒大變化,依舊是6+2相供電,只是mosfet管的型號有所變化。

TUF(特種部隊)系列上代還只有B350,這次升級到了X470,而且變成了大板-X470 TUF Plus Gaming。配備了I/O有防護罩,左測邊緣擁有燈帶,當然最特別還是主板是異形的。不過主板定位並非高端,在供電規模上和上代Prime X370-A一樣,只有4+2相的供電。

華碩的bios一直是被人稱讚的,不過供電的規模都一般,也是這個4個主板商中唯一一個沒有使用並聯供電方案的,X470價格相比對應X370的型號多了400~500塊。ITX型號有X470-I ROG Strix Gaming,TB貌似有貨了,不過好像不是行貨,JD沒開賣的,所以就不列入比較的行列了。


華擎(ASRock)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華擎上代的X370太極只看供電規模是所有X370主板中最強的,這次X470太極(X470 Taichi)外觀上和其他兩款保持了高度一致,都是黑灰配色,少了之前的白色,顯得不是那麼“太極”了,不過PCH散熱片倒是做成圓形齒輪狀,但總的來說商務和工業風格變的很濃。燈光元素略有增強,左側保護罩加了一點燈,而且除了4Pin RGB接針,也增加了3Pin Addressable RGB接針;和華碩一樣也提供一條免費的M.2散熱片;配備IEEE 802.11ac WIFI無線+藍牙5.0模塊;支持手動外頻調節。另外還有X470太極終極版,配備AQUANTIA萬兆LAN,其他配置都一樣,貌似還沒上市。供電上很上代完全一樣,核心供電為6相倍相到12相;NB部分是2相倍相到4相,組成了16相供電。不過核心供電相數被微星的主板追平了,後面我們再說。

另一款高端主板Fatal1ty X470 Professional Gaming還沒上市,兩款中端主板Fatal1ty X470 Gaming K4X470 Master SLI已經開賣了。兩款外觀基本差不多,都是黑灰的商務風。Gaming K4要貴200塊,主要區別是Gaming K4 左側保護罩有燈,配備了更高端的音頻編解碼芯片,還有個低延遲的鼠標專用USB端口,另外南橋散熱片造型也不同。其他都一樣了(值不值200塊,看個人選擇)。這兩款主板在這個價位上都支持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也有免費的M.2散熱片,和太極相比少了外頻調節的支持(Hyper BCLK芯片)和無線模塊(有接口沒模塊),供電方面也是和上代X370 Gaming K4或者X370 Killer SLI沒有啥變化,核心供電為4相併聯到8相;NB部分是2相併聯到4相,組成了12相供電。

華擎依舊是性價比路線,這代風格被調成了一致,都是黑灰商務風了,倒是統一了,低端也看不出來低端了。可能是上代供電給的比較足,這代不思進取了,基本沒變話,價格上比應型號的X370增加了300~400左右,Master SLI是最有性價比的一款。ITX主板方面也是計劃推出X470 Fatal1ty Gaming-ITX/ac


技嘉(GIGABYTE)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技嘉方面,也只是有3款產品,風格也是差不多,而且命名也都是Gaming了,沒有出現上代Gaming X和 Gaming KX的混亂場面。

頂級的型號X470 Aorus Gaming 7 (WiFi),堅持大面積多位置的燈效,連內存顯卡插槽都有光。這次主板MOSFET區域散熱片採用了鰭片形式,讓我恍惚回到了上個世紀(不過也得承認這種散熱效果確實好)。提供了兩條M.2 SSD的金屬散熱片,造型也是想當復古,另外背部也提供一小部分的防護裝甲。也具配備了wifi模塊和一體化I/O面板。供電方面有所增強,核心供電為5相倍相到10相;NB部分是2相,組成了12相供電.而上代(Gaming K7和Gaming 5)是核心部分是6相併聯12相,倍相10相應該比並聯12相要好一些。

X470 Aorus Gaming 5 (WiFi)應該就是在Gaming 7上做了減法。去掉內存槽和主板右側的燈效,鰭片散熱器,背部防護甲,體化I/O面板。保留了一個條M.2 SSD的金屬散熱片和wifi模塊。X470 Aorus Ultra Gaming就是繼續減了, 左側保護罩的燈效,熱管,wifi模塊都去除了。供電方面兩款主板差不多,都是核心供電為4相併聯到8相,NB部分是3相,組成了11相供電,GAMING 5在核心供電部分的mos管要好一些,是1個上橋2個下橋;Ultra Gaming就是上橋下橋各1個了。和上代X370-Gaming K5和X370-Gaming K3的4+3相供電還要好很多。

技嘉依舊是燈燈燈的風格,尤其是高端產品,主板附屬的功能更豐富些,和上代相比對應型號價格增加了300~600,性價比方面肯定比不上華擎。


微星(MSI)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微星推出了4款X470主板,X470 GAMING M7 AC是最頂級產品,和對應的X370產品外觀也是差不多的。M.2插槽上散熱片的設計很有意思,和PCH連接,有點雙龍出海的意思,官方叫冰霜護甲。雙8pin的供電接口也是夠誇張,此外AC表示帶有WIFI+藍牙模塊了,網卡用了殺手的。供電方面核心供電為6相倍相到12相;NB部分是2相,組成了14相供電,而上代是核心供電為5相倍相到10相。這樣在核心供電上追上了華擎的太極,只是NB方面還是稍弱一點。

X470 Gaming Pro Carbon AC是中端產品,造型上沒有M7那麼誇張,也沒有了雙龍出海的M.2散熱片,WIFI+藍牙模塊得到保留,供電為5相併聯到10相;NB部分是2相,組成了12相供電,也比上代多了1X2的並聯相。

X470 GAMING PRO裝甲部分進一步減少,增加微星經典的紅色元素,供電規模和X370 Krait Gaming,X370 SLI Plus相比倒是沒有增強。X470 Gaming Plus也是差不多情況,IO部分的保護罩沒了,音頻芯片也可以被進一步削弱。供電方面其實和X470 GAMING PRO基本一致,都是核心供電為4相併聯到8相;NB部分是2相,組成了10相,滿足最基本的要求。

微星在X470產品上,中高端產品供電規模有些提升,其他變化不是很大,對應X370的價格漲幅為200~800,幅度蠻大,差距大的就是供電規模增加的那幾款,真是沒有便宜可佔了。


攻略總結

供電方面除了供電的相數多少,還與電容,電感,mosfet的數量與用料有關,另外電路設計的合理性和bios的水平都是相關的,所有不能說哪個主板供電相數多就是最好的(老實說ryzen堆那麼多供電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在紙面上我也就只能看到供電相數,所以這樣分析可能有些偏頗,但以現在也只能如此了。除了供電方面主板的價格因素還體驗在:外觀設計,燈效,散熱(裝甲),芯片種類和型號,擴展接口以及BIOS等等,當然還有品牌的價值。

供電上無疑華擎是最好的,而且還不貴,華擎的bios也算中規中矩,欠缺些主板附加屬性,另外送的wifi模塊都很一般。供電規模方面比較差居然是老大華碩,中低端產品居然都不用並聯的方案,真是想當自信自己的技術。技嘉的bios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但自己很久沒用技嘉的產品了,這裡就不過多評論了,反正最近技嘉產品給我的印象就是燈燈燈!微星方面中規中矩,感覺需要些爆點,X370中Krait Gaming的彩繪設計還是蠻出色的,不知這代470會不會有類似的產品,現在給我感覺就是微星主板搭配微星顯卡挺好看的。

附上我自己心目中的選擇優先度,比較主觀,大家隨便看看,不要太往心裡去。

高端產品:華碩X470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ac),理由:有錢就買ROG啊!

中高端: 華擎X470 Taichi,理由:中端價格,高端供電

中端:華碩Prime X470-Pro

理由:看起來不錯,還是華碩出品

中低端: 微星 X470 Gaming Pro,理由:如果用微星紅龍顯卡,就選它

華擎X 470 Master SLI ,理由 :最有性價比產品,沒有之一

低端: X370 ,理由:現在不少X370確實很便宜,看看能淘到寶不

喜歡燈的:技嘉 ,理由:燈燈燈燈!


先乾為敬!先攢一套

自己選擇了一套:R7 2700+X470配置,並不一定適合你,只是供你參考。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CPU :AMD 銳龍 7 2700 處理器

主板 :華擎(ASRock)X470 Master SLI主板

內存 :影馳 極光內存8G DDR4 3000 RGB X2

顯卡 :影馳GTX1070Ti Gamer

SSD :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 M.2 NVMe固態硬盤

散熱器+機箱 :玩家風暴(GAMERSTORM )新方舟全塔機箱+船長240水冷組合套裝

電源 :訊景(XFX)額定650W XTR550 電源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風格整體配色為銀黑色,發現最近我的風格變低調了,當然其中還有點騷紅色作為點綴。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有玻璃的樣子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R7 2700比R7 2700X僅僅是主頻由3.7/4.3GHz降到了3.2/4.1GHz而已,其它方面都是12nm工藝,20M緩存,8核16線程以及12nm工藝,因為同樣不鎖倍頻,所以性價比方面高一些,畢竟能省點是點吧。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主板最後還是選擇了最實惠的華擎X470 Master SLI主板,商務風格也符合我最近低調的風格。主板上有NVIDIA的SLI和AMD的CROSSFIRE的標識,該有的確實都有了。

▼主板提供了2個4Pin RGB接針,分別在主板的右側和底部;還增加一個3Pin Addressable RGB接針。雖然主板本身的燈光效果不強,不過支持RGB設備的擴展能力還不錯。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I/O接口方面:1個PS/2;6個 USB 3.0;2個 USB 3.1 Type A / C,芯片為ASM1543;WiFi接口(並沒有送網卡);LAN 千兆網卡接口,芯片為intel的I211AT;6個音頻接口(一個光纖),此外還有1個HDMI顯示輸出端口,畢竟現在有了Ryzen的APU嘛。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內存供電方面應該是兩項供電:兩顆電感+兩顆固態電容輸+四顆MOS(SM4337和SM4336),輸出為一顆電感和兩顆電容.雙通道4 DIMM最大支持容量為64GB,超頻最高頻率可到3466MHz,比X370有所增強。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2組PCIe 3.0 x16 有裝甲保護,防止過重的顯卡損傷卡槽,支持SLI + CrossFire,雙卡可以在x8+x8 模式下進行。另外還有4條 PCIe 2.0 x1 插槽,留了缺口,可以插入超過 x1 長度的設備。

▼另外第一組M.2接口自帶了散熱片,如果購買沒有散熱片的M.2產品,就可以用上了。這個接口提供了 PCIe 3.0 x4 通道的速度。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存儲方面,配備6個SATA端口,第2個M.2 PCle插槽在SATA端口下方,速度還是隻有 PCIe 2.0 x2 通道,並沒有啥提升。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音頻方面,採用了ALC892音頻解編碼芯片,搭載4顆Nichicon Fine Gold 專業音效電容,PCB隔離屏蔽分割線也有,支持7.1聲道。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供電mosfet上的散熱塊為銀黑配色,無熱管,IO部分的保護罩為黑色,塑料材質,沒有燈效;另外供電接口變成了誇張8pin+4pin,當然不用擔心,即使不插滿也能正常使用。

▼拆下所有的護甲和散熱片,這次IO部分的護甲變成了給兩部分,PHC芯片相對於intel的主板是有編號的;監控芯片為NCT67790;BIOS來自華邦,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供電方面,可以參考我上面攻略的數據,PWM控制器是ISL 95712,CPU 核心供電支持4,3,2,或單相運;CPU NB支持3,2或單相。核心是採用了並聯供電(4X2),形成了8相供電;CPU NB也是並聯供電(2X2),形成4相供電,這樣一共就是12相供電,每相(非並聯的相數)使用兩上兩下的Mosfet,分別是 SM4337和SM4336。其它方面使用Nichicon 12k 黑色固體電容,45A合金電感。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由於RYZEN 2代CPU已經支持原生2933MHz的內存了(主板支持的更高),所以還是建議購買頻率高點內存吧,選擇了影馳GAMER III極光RGB內存,3000MHz的頻率,支持1680萬色的RGB LED燈。之前影馳與微星達成合作,可以用微星的Mystic Light Sync軟件來控制燈效,最近GAMER極光終於有了影馳官方可用的光效同步軟:Aurora Vision,所以安裝在任何其它牌子是主板都能調光了。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內存電壓為1.35v,時序為16-18-18-38。外觀方面官方宣傳為“時空戰艦”,科幻感蠻強的,略有誇張的元素,但整體四四方方,也不算殺馬特的風格。內存的尺寸為138x61x8.8mm,個頭要蠻大的;PCB為黑色啞光,8層,除了比普通內存厚實。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內存為銀紅配色,金屬拉絲面板,表面採用了CNC雕刻出不規格幾何圖案,有些還有鏤空紋理,多層感和結構感還是蠻強的;頂部是透光的亞克力材質導光條,一側有GALAX的LOGO。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官方宣稱極光使用的鋁製散熱馬甲厚度為2.5mm,看起來確實挺厚實,端面還有“M”的標識,應該是代表GAMER系列。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SSD是浦科特9Pe系列的M9PeG,容量也是經濟性的256GB,官方提供5年質保。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現在TLC閃存芯片已經成為主流,M9PeG SSD也不例外,採用原廠64層3D TCL NAND閃存,當然現在3D TCL NAND閃存性能蠻強,並不弱於以前的MLC NAND閃存。其它信息來自媒體:主控為Marvell 88SS1093主控,緩存為南亞的LPDDR3-1600顆粒,容量512MB,擁有LPDC高性能低功耗糾錯技術。由於這個易碎貼挺難對付的,所以就下不拆解了。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M9Pe為黑色金屬散熱片,有紋理設計,除了看好還能微增加些散熱面積吧。散熱片中間一抹騷紅,上面有白色的浦科特LOGO。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現在TLC閃存芯片已經成為主流,M9PeG SSD也不例外,採用原廠64層3D TCL NAND閃存,當然現在3D TCL NAND閃存性能蠻強,並不弱於以前的MLC NAND閃存。其它信息來自媒體:主控為Marvell 88SS1093主控,緩存為南亞的LPDDR3-1600顆粒,容量512MB,擁有LPDC高性能低功耗糾錯技術。由於這個易碎貼挺難對付的,所以就下不拆解了。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由於近期顯卡的價格有所回落,根據日常需要和平衡預算,還是選擇了GTX1070Ti,以後還可以玩玩SLI的。具體型號是影馳GTX1070Ti GAMER,算是GTX1070Ti的中檔顯卡吧,畢竟GTX 1070Ti顯卡的頻率被NVIDIA官方限制為統一頻率,買高端貨也得自己手動超,而且超頻幅度本身就不大。

▼影馳GTX1070Ti GAMER的散熱還算不錯,5根6mm直徑的全銅熱管(沒有做鍍鎳處理),三枚8cm風扇採用紅色透明設計。相比公版的8pin供電設計, GAMER供電接口部分使用了8+6Pin,而且接口之間預留了一定的距離,方便供電插頭插入。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顯卡有鏤空設計的背板,也能從露出的PCB也能看到一些聚合物電容,查閱GAMER的資料,顯卡供電部分採用5+2相數字供電設計,八顆1GB容量的GDDR5顯存來自鎂光。

▼GTX1070Ti擁有2432個流處理器(CUDA),顯存方面使用了等效頻率8008MHz、256bit的GDDR5顯存,性能好卡在GTX1070和GTX1080之間,不過應該是更靠近GTX1080。可惜最高頻率被限制默認頻率1607MHz,Boost頻率1683MHz(如果散熱效果不差,實際Boost頻率會高的多)。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New Ark 90新方舟屬於九州風神旗下GAMER STORM系列的產品,這款機箱也是和一體水冷搭配售賣,設計思路是一體式水冷的外置化。

▼相比之前類似的產品,如病毒,公爵男爵等機箱,這個新方舟算是最大個頭了,尺寸到了545.5 x232 x530mm。另外風格上相比病毒等機箱也收斂很多,四四方方,沒有太多誇張元素,面板中有個外置的水柱是與內部一體水冷連接的,底下還隱藏了一條RGB燈帶,開啟時水流動的狀態會表現的很出彩,不過由於也是黑色的,不開機的狀態下也不是太顯眼。

▼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玻璃,除了一側板為整塊的黑色半透鋼化玻璃外,前面板和頂部面板都貼合了玻璃,使整個機箱氣質變換很多,不過也因為這個元素增加了很多重量,畢竟箱體很大,重量達到了14.34kg。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一條RGB燈槽將機箱分割成兩個部分,上面有層扇形狀柵格,算是小點綴吧。為了一體效果,I/O接口位於頂部最右邊,略犧牲了點便利性。I/O接口包括:開機按鍵、硬盤燈、對稱USB 3.0 x2與音頻接口組成,燈光按鍵則靠近燈槽側,三個按鍵作用分別是控制燈光閃動、亮度和模式。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另一側板是SGCC鋼板,用料應該不錯,很厚實。散熱口也是在這面,還設計成鱗甲形狀開孔,當然側板內側的鱗甲部分是塑料的,都做成金屬的,工藝難度太大了。

▼後部可以看到是8卡槽設計,不過廠商宣傳並沒有提到全塔機箱,顯卡也是支持豎直安裝的,所以還可以看到2個90°插槽。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機箱底部四個支角都有四方墊腳,前後各有2套可拆解式防塵網,一套對於電源風扇進風位,一套對於硬盤位。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前面板和頂部面板卡扣固定,拆卸不難,但顯得不夠高檔,為了美觀內側採用散熱開口(對應外置水管那一側),犧牲了些通風效果。

▼玻璃是帖合在整塊的工程塑料上,所以正面和頂部看不到裡邊的硬件,這樣主機的神秘感有了,殺馬特風格少了,我想如果能做個可拆卸的遮擋板,可以選擇在兩種風格間切換是不是更完美些。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前部和頂部都是可以安裝360mm冷排或者3個120mm風扇。機箱內部空間還蠻大的,如果捨棄中間的線孔,可以安裝一定尺寸的E-ATX主板。裡面還有一套船長280規格的一體式水冷,船長系列應該沒有280規格水冷單獨售賣。側面安裝水冷排,對應於側板的散熱口。

▼底部採用電源倉設計,側面亞克力板一半是透明的,讓你高端的電源LOGO顯示出來,而且也是有燈效的。電源倉上面有個2.5寸的硬盤架,設計的目的也是讓高端SSD露個臉吧。頂部還有安裝顯卡延長線插槽的螺絲銅柱,只是如果不安裝的話,這個部分也木有遮擋,不太美觀。還有就是也並沒有送顯卡延長線,畢竟機箱的售價不算低,附件多才算良心。

▼選擇顯卡的安裝方式也就選擇了顯卡長度的兼容性:常規的水平安裝,由於前面有冷排阻擋,顯卡限長為310mm(大部分顯卡也夠了);豎直安裝的話,正好躲開了冷排,所以可以安裝400mm的顯卡,不過對於帶有大型散熱器或者2.5槽位的顯卡,在安裝時會和縱置顯卡支架有空間衝突。另外CPU散熱器限高:188mm,這個應該不會care到,難道你選擇了這個機箱還要放棄它的一體水冷嗎?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冷頭被固定在一個塑料板上,再固定到機箱上,牢固性很強。冷頭是船長標誌性的外置玻璃水道設計,後面還預裝了一個魔環RGB140mm風扇。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內置280mm一體式水冷,風扇供電規定位12v-0.46A,其實這個架子可以安裝420mm規格冷排的。最下面的風扇(第三顆)後面沒有對應的冷排,功能上可以輔助硬盤位散熱。當然排放沒有進風的散熱效率高,不過我想應該是為了整體效果統一,只能這麼設計了。反正現在基本都不是HDD做系統盤了,這個區域的熱度都有所減少,很多機箱這個區域都不設散熱功能了。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現在主流機箱一般都只支持2個3.5寸硬盤安裝,新方舟設計3個3.5寸硬盤位(兼容2.5寸),可以兼容更多的硬盤。不過安裝稍麻煩些,先要卸下側面的螺絲(用手擰螺絲也好啊),然後打開前面的卡扣並向外拖拽。硬盤架是金屬的(上面有緩衝減震的橡膠墊),下本還是足夠的。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機箱背面,和一般機箱相比,左邊多一個大大的冷排,另外還沒安裝電源,就可以看到很多線材了,畢竟機箱自帶8個RGB風扇,除了供電線材,還有控制燈效的線材,好在廠商先用魔術帶整理了下線材,留給消費者的工作減少了些。

▼主板背面還有2個2.5寸的硬盤架,這樣支持2.5硬盤的安裝位也是3個。

▼備線的空間大約時25mm左右,還是很富裕的,另外電源倉的空間也接近30cm了,粗長的線材可以儘量藏到裡面去。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電源用了手上有的存貨:XFX訊景出品的XTR650,採用海韻的一個方案(LLC半橋諧振+12V同步整流+DC-DC結構),+12V單路達到54,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提供了五年保修。現在貌似買不到650w這個型號了。另外也有官方生產鍍銀模組線,為了整機效果提升了顏值。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開始裝機,CPU,內存,SSD裝到主板上。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整理下背線,自己是水平和耐心一般,理線的效果一般。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整機完成了!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主機燈效

開機先來看看燈。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華擎的燈光控制軟件,叫Polychrome RGB,保護罩那裡點不亮,因為Master SLI主板那部分沒有燈效設置,只有PCH散熱片有燈,更高等級的主板都會有,然後就是4Pin RGB(2個)和Pin Addressable RGB的選項,可以分別設置自己喜歡的RGB燈效。當然新方舟機箱也是支持RGB(4Pin RGB)調光的,也可有交給機箱,由機械按鍵來控制。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機箱及外置水柱的RGB燈效。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整機RGB效果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只有影馳極光內存是彩虹流光效果的,有點扎眼。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這一代的GAMER極光終於有了官方可用的光效同步軟件:Aurora Vision,在任何主板都可以設置燈效了,提供的預置光效模式有:常亮、呼吸、單閃、雙閃、彩虹、極光、流星、跑馬燈、閃爍、多色循環。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展示一小部分影馳極光內存的燈效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雖然主板(機箱也能控制),內存和顯卡的燈效還不能統一,不過分別調節3個控光軟件也能統一主機的光效,當然會稍累一點。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主機性能

CPU性能

R7 2700的基礎頻率為3.2GHz,Trubo頻率為4.1GHz,但基本很難看到4.1GHz,默認多核看CPU-Z一般是3.35GHz。嘗試小超到4GHz,電壓1.35V左右就hold住。我想超到4.3GHz也沒啥問題,但電壓可以就要超過1.45V。

▼影馳極光內存默認頻率雖然為3000MHz,但是X470並沒有3000MHz的檔位,選擇開啟XMP後直接變成了2933MHz,做了默認頻率下2133MHz和2933MHz的成績對比;也做了默認頻率和超到4.0GHz的成績對比,這樣就是一共3組對比。

▼內存頻率從2133MHz到2933MHz,內存性能倒是飆升了30%以上,CPU性能不是很敏感,只增長了1%多一點。默認頻率下,使用AIDA64單FPU烤機10分鐘,默認電壓為1.088v,平均核心溫度只有53度,功耗為145w左右,搭配1070ti進行3DMARK的最高功耗也只有270w,由於默認頻率低,所以即使是8核CPU,功耗溫度都不高。

▼超頻到4.0GHz,頻率提高了接近了20%,性能也提高了16~18%,超頻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代價是電壓提高了20%,功耗和溫度都提高了50%左右。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再和i5-8600k,i7-8700k做個對比(由於測試不是同一時期,硬件驅動和測試軟件版本可能略有不同,對比數據不是很嚴謹),以R7 2700默認頻率作為100%計,超到4.0GHz,和默認頻率i5-8600k的4.1GHz也差不多了,單核性能上i5-8600k仍然超越R7 2700達到14%+,核心線程上R7 2700是i5-8600k的2倍了,多核性能上也是多了43%。

▼R7 2700默認頻率和i7-8700k默認頻率基本想差1GHz,兩者的多核性能打平,R7 2700超到4.0GHz後多核性能比i7-8700k多了16~17%;項目5其實並不是把i7-8700k直接超頻到4.7GHz,而是Z370可以直接把多核頻率鎖定在最高睿頻,這樣多核性能基本可以達到4.7GHz,但是單核性能卻達不到4.7GHz,這種不算超頻,卻是任何i7-8700k都能到達的水平,所以把該項成績作為對比項。不過這種狀態下多核性能還是落後R7 2700 9%左右,所以R7 2700在渲染解碼等等多線程應用還是有明顯優勢。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遊戲性能

▼R7 2700跑下3D MARK測試,在Fire Strike中的綜合分數這項非常不正常,落後i7-8700k達到了25%,貌似是個bug,期待各項均是小幅落後,就差了一丟丟。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在來測試一下實際遊戲,1080p分辨率下,只有殺手5落後i7-8700k超過10%,顯得不太正常;古墓系列的遊戲R7 2700稍有點優勢,其它項目i7-8700k算是有點優勢,但幅度並不算大,體驗中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別。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2k分辨率下,殺手5 R7 2700又反超殺手5 3%左右 ;古墓系列的遊戲R7 2700繼續保持了優勢,吃雞中也稍勝一丟丟,其它項目還是i7-8700k有優勢。遊戲實測中,R7 2700性能尚可,總體來看只比i7-8700k差了一點,大概2~3%的程度,體驗中不會又太大的差異。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以下時吃雞的遊戲截圖(所有畫質特效:超高@2k分辨率),R7 2700C的負載超低,只有不到20%,可以更好勝任多任務的工作環境。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測評性能

▼跑了幾個常規的測試軟件,浦科特M9PeG 256G基本達到了標稱讀寫的3000/1000MB/s,NVMe的跑分還是非常過癮的。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購買鏈接和參考價格

以下是TM的購買鏈接,價格作為參考,不代表實際花費,大家可以等著看看618優惠的力度如何。多說一句現在華擎X 470 Master SLI在jd有優惠券,到手價999。


總結

R7 2700比R7 2700X便宜200~300塊錢,更有性價比,手動超頻到4.3GHz也不是啥大問題(當然電壓可以能會高很多),我自己超到4.0GHz,覺得電壓溫度功耗都還不錯,適合長期穩定使用。R7 2700的競品並不是i7-8700k,而是i7-8700,jd價格R7 2700要比i7-8700便宜不到100塊,當然有人會說intel的散片價格更美麗,其實RYZNE也是有開車價的。規格上R7 2700緩存比i7-8700高6.5MB,工藝也有要領先一點點(2nm),核心線程數也是R7 2700更高,i7-8700的優勢就是主頻頻率高,單核性能高,看需購買吧,需要多線程應用的,就選R7 2700。

主板方面,最前面已經談的很詳細了。 華擎X 470 Master SLI在這個價位的主板,整體供電規模是最好的,配備了4Pin RGB接針和3Pin Addressable RGB接針,M.2 SSD散熱片,IO部分保護罩都有了,肯定是最有性價比的X470。當然要說更有性價比的是某些型號的X370,不著急的可以等到618再出手。

其它方面影馳極光內存的光效確實蠻好的,更重要的是現在有了專用的驅動,任何主板上都可以調光了;最近SSD降了不少,浦科特M9PeG也是個放心的選擇;GTX1070Ti性能接近GTX1080,由於頻率被鎖,高端顯卡的意義變小,平衡下顏值,散熱以及價格,影馳GTX1070Ti GAMER也算個好的選擇。

九州風神New Ark 90新方舟外觀設計理念有點像手機產品,外觀風格非常統一,很多玻璃元素,水冷的外置化也非常酷炫,板材用料也很良心(媒體測試內部板材都接近1mm,側板都快到2mm了),另外還自帶4個14cm大號RGB風扇,整體光效也很優秀。不足之處在於內部的細節設計和易用性的設計有所欠缺,比如拆裝3.5寸硬盤的設計。


618備戰:X470主板選購攻略!先乾為敬,我先攢一套R7 2700+X4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