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你就是你的生活

存在主義把自由當作自己的存在的基本目標,薩特有一句名言:你的生活無非就是你的行動的總和。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多元的解讀:一部少女成長的故事、閨蜜情加三角戀、一個人心中的兩個自我—自我的對抗與和解、最懂女生的一部女性題材電影。

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主演馬思純給出的理解是“七月和安生本來就是一個人”;監製陳可辛則說這部電影其實不是一部青春愛情片,而是講述女性的人生。

而我以為七月和安生,是以各自的方式書寫了各自不同階段的生命故事。生命的故事千差萬別,歸根結底,都是由生命內在的力量與周圍世界的各種因素交錯形成的。生命總是在各種可能性裡呈現萬種風情,又總是在各種不可能的悖論困境裡,以頑強的意志激勵自身進行創造更新。

每個人都有有限又具體的生活,都有個人特殊的存在方式,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裡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但每個人都隨時面臨不得不回答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一個人應該怎樣存在。

電影的開頭七月寫“在13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了安生”,電影的結尾,安生寫下“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頭的時候踩著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她們以各自的方式,成為彼此生命裡不可或缺的存在。

01.生命永遠是在自我給予和接受給予的交互往來中延伸

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他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

①自我給予的安生

安生爸爸早逝,媽媽經常出差,這讓她很小就不得不主動尋求能夠快樂生存的理想狀態,安生的“愛”都是自己撲騰出來的。

她為了七月不吃包子餡、她把偷來的耳環給七月媽媽,就可以聽到七月說“你以後天天來我家吃飯吧”,也可以讓阿姨誇她比七月懂事。她用討好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被七月和家人驅走的孤獨和給予的愛。

她珍惜七月給她的一點一滴:兩個人一起買的外套,七月嫌小給她穿的衣服……她要幫七月爭取愛情,提醒家明“最近有個女生看上你了,‍‍你最好給我老實點兒”。

她不能搶七月的愛情,她要留給她。她跟著彈吉他的歌手去流浪、跟著獨立攝影師四海為家,她在酒吧和遊輪上看著來往的過客,學了很多混吃混喝的本事,她試圖在酸甜苦辣的人生裡找尋更多的愛。

她很想像七月那樣等著別人來愛,她不行,她要爭取才有愛。她對七月說“如果你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她要問七月“我可以回家了嗎”。她以為,七月是她唯一可以索取,就會給她愛的回饋的人。

② 接受給予的七月

七月說她和安生之間,她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她說“人吃飯要是能吃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安生立刻就說“其實一點都不想吃包子餡兒,‍‍因為裡面全是油”。她和安生都愛上了家明,但是七月以為“這個世界上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愛你”的安生,把愛情留給了她。

七月的人生沒有主動的選擇,她沒有挽留要走的安生,也沒有挽留要去闖蕩的家明。安生教會了她接受離別,也教會了她思念和等待。她從來不去北京看家明,不是因為不愛坐火車、害怕出遠門。而是她想讓家明回去,‍‍只有家明回去,才能證明家明愛的是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這是她認為的愛的姿態。

即使有一天她可以離開,也有媽媽一臉疼惜地告訴她:”過得折騰一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我知道,希望我的女兒能是個例外。”

七月擁有太多的愛。她習慣了被愛的角色,習慣了被給予,她本來就擁有一切,她不用爭取,也無需選擇。

③成長就是不斷地發現生活的真相

送走安生的那一天七月哭了很久。她哭,不是為了安生的離開,而是對自己感到失望,失望沒有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

漂泊的安生知道:看起來有趣的人多了,都是裝的,裝的自己都信了……七月見到了拖著安生的家明,她們再也無裝不下去了。

安生終於敢說出“你別再自欺欺人了好嗎?‍‍我一直都讓著你”,七月也終於爆發了她的憤怒:“你讓我,‍‍你有資格讓嗎?‍‍除了我,‍‍誰願意跟你當朋友,‍‍我不給你帶回家,‍‍有人管你嗎?‍‍你所有東西都是我給你的,‍‍你跟我搶,‍‍你敢嗎?‍‍”她們終於為了心中的愛情撕下了彼此的面紗。

安生做出了選擇,她告訴家明:累了總得停下來,‍‍我們早該停下來了。‍‍ 家明也做出了他的選擇,把一生寄存給七月。

成長,就是不斷地發現生活的真相,那是每個人試圖逃避的自己的自私、懦弱與虛偽的真相,你終將面對,並且做出選擇。

02.自己的自由是由自己的選擇所決定的

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都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創設的。

①安生的“自由”,是在對孤獨的恐懼和對愛的渴望中,不斷的尋覓

每個人都是憑著自身的感覺來體驗自己同外界的關係。安生對孤獨有深刻的恐懼,七月幸福的家庭讓她看到了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她是孤立的,她對這個世界發生著雙重的感情:既關心它的存在,又懼怕它的存在。

她不停的製造“事故”,才能被周圍的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她被動地把自己“孤立”起來,但又不甘心孤獨,她想超越孤獨。

安生拼命的想給予安生她微薄的一切,哪怕一間破出租屋,她也想給七月買個她喜歡的歐式大立櫃,她還想有了錢給七月買個大書櫃放各種各樣的書。即使被七月痛罵著虛假,她還是怯怯地說:帶家明走吧,‍‍如果非得選出來,‍‍你和家明我選誰,我肯定選你。

她的愛不是等來的,她要付出才有愛,她要尋找才有愛。這個能給她愛的人,可能是答應離婚帶她去加拿大的客戶,也可能是忠厚顧家的老趙。尋愛的旅途,讓她看起來擁有了“自由”。

② 七月的“不自由”,是她始終需要一個被主宰的人生,需要一個踩著她影子的人

存在主義認為,任何個人的生活不應該預先有任何規定性:你要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

七月卻是聽話的女兒。老土的文胸就是勒得難受,她也乖乖戴著,因為媽媽說習慣就好。安生問七月將來想去哪,七月說“我媽說女孩兒也沒什麼地方可去啊,‍‍就從一個家到另外一個家”。

七月對家明的主動表白,也是因為“我朋友跟我說,喜歡一個人就應該主動一些”。考大學的時候,七月想念中文,但媽媽想讓她唸經濟學,說將來能找穩定的工作……。七月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她為自己的沒趣而難過。

七月活在一個個被設定好的角色期待裡,她是需要別人踩著她的影子才能走到跟前的人。她擁有父母的愛、安生的愛、家明的愛,她習慣了被愛,她走不出自己的影子,她走不出被人主宰的人生。她只能幻想“安生彷彿變成了安穩的七月,七月變成了流浪著的安生”。

③死亡,讓七月獲取了她嚮往的真正自由

人的自由就在於自己能選擇自己的行動,自己能說明自己的行動出於何種動機。而且測定自己動機對錯的標準,不是在外界而是在自己。七月想把她人生的不可能當作可能去追求、去超越,直到她不再存在為止。

但是,被踩著影子的七月始終是無法獲取她期盼的自由的,那個踩著她影子的人,曾經是她的父母、是七月、是家明,未來,則是她的孩子。只有死亡,才能獲得絕對的自由。

七月想要的自由自在的人生,是在小說裡實現的:七月從不去想她將走到哪裡,‍‍還會走多久,只想自由自在的一直走下去。‍‍七月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寫下她想要告訴安生的事兒。‍‍這一次,‍‍輪到她把生活‍‍過成了小說……

死亡成為七月通向她渴望的真正自由的唯一入口。它意味著:我在這個世界上的那種受人擺佈、受自然界限制的“非存在”宣告結束;而“非存在”的結束,就為我的真正自由的開始。

03. 一個人只有真正地從現實生活中超越,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現實的存在問題——我們是如何“存在”的?我們的存在狀態怎樣?我們是自由自在地存在嗎?

① 真正的存在,就是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人的存在,應該是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如果遇到周圍事物的阻撓、干擾,就憑藉自己的思想去克服它、超越它,一直達到自己所要選擇的目標為止。

什麼是人呢?薩特回答說:“除了他自己所造成的自己以外,人什麼也不是。”

安生告訴七月:有一次,‍‍我特別餓,‍‍但我兜裡一分錢都沒有,我就想著每個人借5毛,一直借到5塊,‍‍我就能吃一碗麵了,‍‍沒想到忽然藉著藉著借到80塊了,你說我是不是太厲害了。

人有自由選擇的能力,而且這個自由不只是具有否定一切的消極方面,還具有創造一切和肯定一切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的積極方面。在七月的眼裡,安生活得很“賤”,可是安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生活。

而七月的自由,始終是需要一個理由的,一直到最後的死亡,都成為“我想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理由。她的悔婚,需要由家明來揹負“負心漢”的責任,她不想跟一個不夠愛自己的男人過一輩子,‍‍但也只有讓家明逃婚了,‍‍她才能名正言順的離開。她被動地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② 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存在

個人的存在任何時候都受到外界的包圍和限制。我們時時“擔憂”著自己的生活,擔心未來、恐懼失去。人生在支離破碎的、毫無聯繫的時間中消磨,我們成為環境的奴隸,而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七月的人生是安逸的,她是父母的乖女兒、是安生的好姐妹、是學校的好學生、是單位的好職工。家明的出現挑戰了她內心的秩序,是為了好姐妹放棄愛情,還是為了愛情放棄好姐妹?安生的主動離開讓她慚愧自己的自私,可是安生對家明的感情又讓她恐懼失去的危機。

安生則隨身不離地帶著家明給她的玉墜,在寄給七月的每一封信裡“問候家明”。她不想失去七月,她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愛情,帶著牽掛地放棄,是她認為對生活優渥的七月的責任。

懷孕後的七月,終於清楚什麼東西重要,什麼東西不重要。她戳穿了安生的脆弱:“我們倆‍‍都特別愛裝,‍‍可是你裝的不像。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的,‍‍你就是太笨了,‍‍老是裝腔作勢,‍‍一點兒也不會掩飾自己。”她也能面對自己曾經的虛假:怎麼討大人歡心,怎麼裝乖,‍‍這個我最擅長了。‍‍

個人的一切要由自己來支配,自己應該為自己的現有存在狀況負全部責任。薩特說:“存在主義的宗旨就是要使每個人自己來掌握自己,同時,要把每個人的存在的全部責任直接地放在他自己的雙肩上來承擔。”

抓住自己的存在,體驗自己此時此刻的存在,才是把握人生價值和人生真理的唯一方法。當她們真實的面對自己,不再恐懼愛的失去,反而都創造出了最為豐盈的自己。

③ 自由,就要自己負責自己的存在

一個人存在或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不在於他是否活著,而在於他是否活得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個人活的毫無個性,如同一個模具刻製出來,甚至像世上一般事物那樣地存在,那麼這種人雖然活著,他也是“非存在”。

七月說自己的生活變得很平淡,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生:畢業後找了當地銀行的工作,打算和佳明26歲結婚、27歲生小孩、30歲買房子。她活得按部就班,她需要父母為她承擔親情的責任、需要安生承擔留下愛情的責任、需要家明承擔回來看她陪她的責任,她唯獨不用自己承擔對自己的責任。

薩特如此說道:人首先存在,然後就自己對抗自己,湧上這個世界——同時又限制自己。但是,正如他是在存在之後才意識到自己那樣,他也是在存在之後才有意想成為一定的狀態。人不是別的,乃是這樣的東西,即他創造他自身。

安生的自由,是在孤單、貧窮、離別、失去當中,通過不斷的選擇創造出來的。存在主義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樹立一種敢於主宰自己一切的自我意識,要以勇往直前、不顧一切的精神指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創造與眾不同的人生,就會擁有最大的自由。

結語

薩特說:你就是你的生活。

自己的存在,是人真正價值的元始,是開啟人生大門的鑰匙,也是通向深奧而多樣的人生的橋頭堡。

‍‍‍‍七月問不再戴玉墜的安生:沒有了那個,‍‍你會不會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安生說:習慣了就好了。‍‍

生活,就是在不斷地捨棄當中存在,有了存在,才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