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定都仰光已经150年,为什么搬到了与世隔绝和荒凉的内比都?

自1855年缅甸成为英国的“保护者”(1885年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来,仰光已成为该国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缅甸1948年独立成立后,仰光仍保持着重要地位,经过150年的发展,最终成为人口761万、商业繁荣、文化繁荣的大都市,在东南亚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

仰光是缅甸的首都已有150年之久。

然而,2005年11月4日,军政府(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外交部副部长吴茂民毫无预兆地向国际社会宣布,缅甸政府已决定从现在起将首都从仰光迁至宾纳,并分三个阶段实现这一目标。第二年,宾玛纳正式改名为内比都(缅甸古语,意思是“京都,首都”)。因此,问题就来了,缅甸为什么要放弃繁荣的首都仰光,迁往未知的内比都?

缅甸迁往首都内比都似乎是“一时兴起”。事实上,有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无疑是出于对军事防御的考虑。事实证明,丹里军政府自1988年上台以来,因公然推翻昂山素季的选举结果和软禁而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强烈批评和经济制裁。2005年初,美国将缅甸定性为“暴政前哨”,并斥责缅甸为影响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毒瘤”。这种敌对的指控使缅甸担心它会追随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脚步,成为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内比都,缅甸新首都

因此,军政府出于军事防御考虑,认为仰光靠近大海,平坦,没有任何战略防御深度,容易成为海空目标,不再适合首都。内比都位于西塘谷的狭长地带,位于博古山和本南山之间。控制缅甸上下主要交通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内比都是后方的后背,周围是山,有三百多公里的战略深度,有着极好的攻防能力,为了抵御外来敌人的入侵,真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缅甸迁往首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镇压缅甸北部的少数民族武装部队和毒枭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成立以来,包括掸邦、秦朝、卡伦、卡亚等少数民族为争取自治和改善生活条件,形成了军队。他们依靠缅甸北部高林的有利条件,长期与缅甸中央政府进行斗争,已成为影响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此外,位于缅甸、老挝和泰国边境的“金三角”地区的毒枭组织也是军政府非常头疼的问题。

缅甸地理位置图

为了达到消灭抵抗力量和毒枭组织的目的,必须建立一个可以位于镇中心、控制全国的据点。但仰光地处南部沿海地区,距离缅甸北部太远,无法有效地控制当地地区。另一方面,内比都离缅甸的中心位置很近,后来搬到了首都,因此能够迅速派遣军队到缅甸的所有阵地,特别是在缅甸北部,政府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极为关切的问题。控制和打击缅甸北部少数民族武装部队,铲除毒枭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缅甸搬迁的第三个考虑因素是,仰光是英国殖民当局建立的首都,并不代表缅甸人民的意愿(在此之前,缅甸首都是曼德勒)。另一方面,内比都是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发动独立战争的重要基地。选择在这里建都,可以唤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共同保护和建设国家。

缅甸北部抵抗力量分布图(部分)

此外,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河口附近,虽然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但它位于地震带,多次遭受地震和海啸的破坏(1930年的地震及其海啸,几乎摧毁了整个仰光),\\\\“风水”很糟糕。正因如此,迷信的缅甸军政府(缅甸是佛教国家)最终通过占卜选择了内比都的“风水宝地”。虽然这一理由看似荒谬,但考虑到缅甸各朝代都有根据占卜结果确定首都和迁移首都的传统,军政府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

缅甸资本迁移示意图

除上述四点外,缅甸迁往首都内比都还有其他次要原因,在此不作详细说明。简而言之,仰光在成为缅甸首都150年后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内比都。今天,内比都建设已经进行了15年,但由于缅甸的大量工作和财政紧张,至今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生活、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很少,远没有形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社会功能。这可能是首都仓促搬迁所带来的“副作用”,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