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共創無疫小區,坪山這四個社區這樣做

日前,為充分調動

廣大市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守護共同家園

深圳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

“健康家園·無疫小區”創建活動

提出每個社區要創建

一個以上示範“無疫小區”

坪山區坪山街道下轄四個社區按照市、區、街道工作部署要求,紛紛“亮招”,積極響應區“四+”模式有序開展十項行動,動員廣大市民群眾深入推進“健康家園·無疫小區”創建工作,構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坪山社區:從創建“無疫小區”上升到創建“無疫社區”

“我們4個城中村居民小組一個不落,抓疫情防控同時,共同努力,齊創建‘無疫小區’,相互進行監督,”坪山街道坪山社區主要負責人表示。

坪山社區下轄以城中村聚集為主

在這個環境下

坪山社區黨委決定在4個居民小組同時開展

“無疫小區”創建活動

同時鋪開,共同防疫

將創建“無疫小區”上升到

創建“無疫社區”的高度來要求自己

坪山社區結合“無疫小區”創建的要求,最快速度遴選出“疫中有愛、護您前行”坪山社區關愛老年人及弱勢群體防護物資採購項目,給社區60週歲以上常住老人群體、低保戶、優撫殘協對象、微心願關愛人員發放防疫物資,覆蓋人群達311人。

創建“無疫小區”的

4個居民小組更是

自發開展捐款活動

發揚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

發動居民群眾踴躍捐款獻愛心

合計收到捐款總額六萬餘元

三洋湖居民小組將捐款活動放在疫情防控一線志願服務點,居民通過現場捐款、微信捐款等形式,短短兩天時間收到了82位居民群眾的46166元及黨支部7名黨員的1100元愛心捐款。

和平社區:以簽名踐承諾拒絕食用野味

“黃果壢小區通過線上線下廣泛開展禁食野味有關宣傳動員活動,在入口處設立‘拒絕野味從我做起’的簽名牆,號召廣大居民以簽名的方式立誓言、踐承諾,強化居民拒絕野味的決心,累計簽名人數超過100人次。”該小區居民李先生說道。

位於坪山區坪山街道和平社區的

黃果壢小區引導群眾以簽名踐承諾

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

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是坪山街道推進打造

“健康家園.無疫小區”的一個生動實踐

抗疫時期,沒有旁觀者

人人都是“戰鬥員”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黃果壢小區補齊分類投放設施,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及小區消殺清潔工作,推進提升家園環境。在該小區內,有的黨員志願者手持掃帚、垃圾袋,在小區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潔衛生;有的對小區堆積如山的快遞進行分揀、分門戶做好標記,採取上門送快遞“無接觸”方式服務,服務小區居民。

如何掃除盲區

讓小區消殺清潔實現全覆蓋?

設立廢棄口罩投放點2處,對廢棄口罩實行集中分類管理。聘請專業公司每日開展專項消殺,同時充分發動黨員先鋒及社區居民自治力量,組織社區居民利用週末時間開展居家大掃除工作,引導群眾增強清潔意識。

六和社區:積極營造和諧鄰里氛圍

為隔離人員派送“愛心包”,提供代買菜、送快遞、倒垃圾等生活服務,通過24小時熱線為業主答疑解惑……在坪山街道六和社區大東城小區內,鄰里之間的溫暖正在蔓延。

大東城小區組成以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力量為主的愛心服務專班,持續營造關愛和幫扶居家隔離人員的氛圍,從心理上消除對此類“四類人員”的成見,發動居民與鄰為友、守望相助,構建鄰里和諧。

為感謝物業保安、黨員志願者

為防疫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花園小區工作組還開展了

向一線站崗執勤人員送愛心薑茶、湯圓、

防護物資等慰問活動,將關懷送到一線

在小區黨組織的充分發動和影響下,有未返深的黨員業主在老家組織年輕人參與當地疫情防控,或為小區居民寄來口罩、免洗消毒液等防護物資。還有小區業主主動為工作人員和群眾中因疫情耽擱理髮的男同志免費理髮,以實際行動參與防疫鬥爭。

六聯社區:推動早日迴歸常態生活

坪山街道六聯社區的福昌小區福昌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鄭耿濤號召支部黨員做好宣傳引導工作,發揮先鋒示範作用,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卡口廣播、防疫溫馨提示、海報、宣傳欄、標語宣傳的全覆蓋。

六聯社區下轄福昌小區作為

坪山街道“城中村”防疫工作示範點

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

積極行動創建“無疫小區”

在“三小場所平安復工”行動中,福昌居委鼓勵引導涉及民生剛需的餐館、理髮店等復工復產,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生活的影響,將三小場所復工諮詢熱線公佈到每個門店,讓門店主隨時找得到組織諮詢復產復產相關問題。同時督促已復工復產的三小場所落實主體責任,落實員工體溫檢測、消殺、開展員工安全教育培訓等。

六聯社區黨委還號召福昌居委會黨支部組織黨員積極加入防疫志願服務,充分利用“戰疫先鋒”微信小程序,發動小區黨員通過參與防疫鬥爭志願服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小區黨員張雲通加入了小區檢疫卡口執勤,為居民群眾測溫、登記信息、送快遞等志願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

六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利用網上交流平臺

根據居民需求鏈接書法、國畫、

瑜伽、舞蹈等線上直播課程

豐富居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