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派出所吴思楠:“疫”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冠爆发以来,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关于战争,在史书、在影视作品、在一个个重要的节日,我们会被郑重地警醒。而最直接的实际感受,更多的是关于了解历史、警惕战争,告诫我们要铭记那段正在远去的过往。

关于疫病,我想到的是古代以及其他国家古代的霍乱、天花、鼠疫、黑死病,然而这些疫病就像和封建王朝一起被尘封进了历史。最近的疫病应该就是“非典”了吧,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也戴口罩,还有就是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的“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标语。

我们是如何打败非典的,或者说非典是如何放过我们的,当时我十三四岁还真没太注意,只知道“非典”还是挺难治,但是好像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举国皆防。



第一次听到新冠的消息,是偶然间看CCTV的新闻时,只记得主持人说了一句“不会人传人”,听到这句我就放下心来换了台。

但是很快信息就被刷新,“人传人”“钟南山”“封城”这些字眼开始刷屏。灯会取消、行业暂停、全民宅家,国人的神经一点点绷紧,本该是史诗级的春运人口迁徙,变成了注定载入史册的全民抗疫。

人们突然间开始极度关注关于新冠的一切,P4实验室、第一批专家、N95、新冠的相关症状,还有各种“钟南山提醒”。随着各种消息的井喷,政府措施的收紧,从官方到民间的一举一动无不意味着疫情的严峻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众志成城”这四个字也从非典的那个时间“穿越”到现在的电视荧幕。



对于人类,新冠疫情堪称一场浩劫;对于动物,或许它们会觉得世界从未如此清净和安全。

也许从远古时期的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开始,人类就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中国人对烹饪的研究和专注让食材的种类极大丰富,丹麦的生蚝泛滥、澳洲的袋鼠成灾,国人玩笑说可以吃成濒危,就连长江里的鱼也都快被吃完了,足见中国人能做会吃可不是一般二般。

这次新冠疫情爆发,让野生动物保护从公益广告真正走进了生活。也许对一些人来讲,并不是因为喜爱和珍惜去保护,而是因为没有疫苗没有药,吃了没得治而暂时不敢吃。但最起码让更多的人开始反思,我们对这大自然到底了解多少,在我们的无知中是否裹挟着太多的傲慢。

我想起小说《三体》里有句话:“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和弱小,而是傲慢。”这一次,无药可医的人类束手无策,只能将严防死守当做对病毒的进攻,一个个发烧高热的病人生命迅速消逝,只留给人间一连串激增的数字和忧惧。长久以来,人类以自己的喜恶有意无意地干预了太多物种的去留,这一次,小到肉眼不可见的病毒剥夺了人类的选择权,只留给人类些许抗争权,让“人工选择”的法则回归“自然选择”。

很多人在谈论,新冠疫情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也许是多种因素的杂糅。初春的阳光穿过大气照在地上、树上、水面上,每个人都会不禁想起平日里再简单不过的各种活动。经此一疫,我们应当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战疫,祝福和援助跨过大洲大洋源源不断汇集中国,举国撑武汉、全球挺中华。来自日本的援中物资外包装上面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等诗句,在令人感动和赞叹的同时,也让人黯自汗颜。这么美、这么感人、这么朗朗上口的诗句怎么是从外国人的口里率先说出来。

这一次,我们除了感恩铭记众多友邦的倾力相助,更应该看到他国人民诵读着、使用着、传承着源自中国但快被我们遗忘的传统和经典,内心不免有种紧迫感。

过年时,和家人们视频,在浙江的姑妈说他们刚祭了祖。我想起姑妈曾告诉我,祭祖应该准备哪些菜肴,荤素应该怎么搭配,位置应该怎么摆放,但是说真的我已经忘记了。忘记的不止这些,春节只知道吃饭,中秋只知道吃月饼,端午只知道吃粽子。然而这些已经算是最有仪式感、最有声有色的传统项目,节日的故事、历史的渊源、民族的习俗已经逐渐模糊。



如果这次动物放过了人类,也请人类放过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热闹,珍惜畅快呼吸的舒坦,珍惜文化的瑰宝,在这颗物种丰富的星球上与万物和谐共生,这也许是疫情另一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