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在围城里的相互救赎,三个角色和自己的和解

不是你的错。——桑恩

《心灵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执导,罗宾·威廉姆斯,马特·达蒙等主演的励志剧情电影。该片在1997年12月2日首映后引起一波热潮,次年,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心灵捕手》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数学家们需要解两年的题目,他只需一晚上就可以解出来。但他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喜欢滋事斗殴。在教授蓝勃的发现和发掘中、在心理学家桑恩的不断开导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个世纪,但是对于现在依旧有着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从堕落天才的救赎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和自己和解。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天才威尔,心理学家桑恩和教授蓝勃的身上分别分析他们和自己的和解的过程。

威尔:和童年创伤带来的一切和解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男主角威尔的童年过的非常的悲惨,作为一名孤儿辗转7个收养家庭,还被养父暴力对待,在身上留下了不少疤痕。而童年带来的心理创伤就像这些疤痕一样,一直存在威尔的心里。

长大后的威尔看似和他的朋友没什么不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问题少年。但其实他是一个天才,只用一晚上就能解出教授解了两年的题目,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能用理论解决一切的学术问题。而且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只是不愿意展现他的才能。

可就这样的一个天才,靠着在麻省理工做清洁工为生,除了上班就是和朋友在酒吧鬼混。其实可以看出来,不是威尔没有能力从底层离开,而是他不愿意离开。直到后来那位“不专业”的心理医生桑恩,慢慢的打开了他的心扉。大家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个天才,一直隐藏自己的能力,一直放逐自己。

其实看到威尔敞开心扉的时候就能知道他一直陷入童年那些阴影中无法走出来,一直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会被抛弃,才会会暴力对待。

从威尔我们可以看到童年创伤会给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我们看到“被抛弃情节”是怎么样在影响孩子的一生。

什么是“被抛弃情结”呢?

所谓“被抛弃情结”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体验到各种被抛弃的感受,这种经历和感受如果没有被适当地处理,就会在幼儿的心灵中形成相应的情结。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结的感受会从童年一直被带到成年,有些人甚至会受其影响一生。

每个孩子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完成不同的发展任务,在这些不同阶段各自的发展中,孩子对主要照顾者都有着不同的需要。这些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那种不被满足的感受就聚积逐渐形成情结,等待被激发的时刻,特别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和,或者一些别的原因真实感受过被抛弃的人,更容易形成负面情绪的积累。

在现实生活中,困扰成年人的很多负性情绪都与此情结相关。 对那些在小时候体验到长时间被动与父母分离的人而言,当这种分离是处于最需要父母的身体和情感爱抚的年龄阶段的时候,他们就无法正常地发展心理而体现出对安全感、爱和信任的缺失。而这些缺失直接导致孩子在人格的塑造中无法形成稳固的基础,孩子可能会变成犹豫和恐惧一切,进而发展成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不信任。

这样的童年生活相比那些寻常的同伴而言显然是令人不愉快的,安全感和信任的缺乏很多时候让他们处于“失去”的焦虑和害怕之中。对一些孩子而言,有时那种“失去”意味着“爱的撤销”,他们理解为:“父母不爱我, 我很坏,都是我的错",这种挫折的体验在幼儿早期会被内化为内疚,进而形成自责。威尔就是属于这种,童年时期遭遇的多次抛弃,深深的刻入心理,哪怕成年了,可以很好控制自己情绪,但在心底的最深处还是透着浓浓的不安全感和对自己的嫌恶。

威尔是不幸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桑恩,遇到了挚友查克,遇到了愿意包容他的哈佛女孩那好几句“不是你的错”,让威尔敷衍回答到真正认识这句话就是自己所需要的,桑恩是真的认为不是自己的错。

他的被抛弃情结得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开,完成和自己的和解,从容的开始自己的生活。


也有不幸到一辈子都被被抛弃情结所累的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角松子,从小因为生病的妹妹而被父亲忽略的松子,因得不到父亲的爱,而感觉被整个世界所摒弃。没有人救赎松子,长大成人的松子恶性循环般不断重复此种被抛弃的生活模式直到生命终结。无疑松子是善良的,可是松子在追寻童年缺失的安全感时,却像噩梦一般一直被抛弃,一个不幸的童年还带上一个不幸的一生。

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桑恩的,更多的情况我们需要自己救赎自己。当我们感受到被抛弃感该怎么办呢?

不要否定自己,要学会拥抱真实的自己。我们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出生,也没法决定从那个家庭出生,甚至无法决定自己是否出生。存在即合理,我们的存在是合理的。被抛弃不是我们的错,是抛弃我们的人的损失。

世界很大,多出去看看,不要把自己困在角落暗自神伤。世界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一个感激的笑脸,一个冒着热气的包子,一个烟雨朦胧的傍晚。

我们要爱自己,爱世界,这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桑恩:和陷入“失去”漩涡的自己和解

都说是桑恩救赎了威尔,可是对于桑恩来说,遇见威尔,救赎他的过程何尝不是在救赎自己。在遇见威尔以前的桑恩就是一个一蹶不振的“失败者”,失去自己心爱的妻子以后,执意不愿意开始新的人生,。

威尔靠着一幅画,就看出桑恩如今处于找不到港口的风暴中,甚至看出原因“也许你娶错女人”。

虽然威尔是为了激怒他,不再来参加心理辅导,但与此同时却点醒了一直处在漩涡里的桑恩。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曾提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有着原始的"爱"的能量,这是一种维持人类心理发展的驱动力,以"力比多(Libido)"为单位。

逐渐地,随着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在。婴儿的"力比多"开始向外投放,而通常最早是投向它生命中的第一个客体--给予它生命养分的母亲。

随着个体继续发育与成熟,它的力比多能量开始转移,并且向外投放到越来越多的其它客体上--当然,这里的"客体"即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这时,如果投放了个体"力比多"的客体因为外界原因而被强制销毁,或者强制与个体分离,也就意味着个体一部分"爱"的能量和这个客体一起被生生抹杀、剥去了,个体随之感到的痛苦可想而知。而且,投放了越多力比多的客体,当它被夺走时,个体将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加深重。

桑恩就是因为太过爱自己的妻子,才在失去的时候那么痛苦。威尔带着坚硬的盔甲到来,他在帮威尔卸下盔甲时,也慢慢拔出自己扎在心里的刺。为了向威尔展示真实的世界是无法用书本的知识和计算来说明的,他开始启封自己的记忆,在公园的长椅上平静的谈论着自己。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我看过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说出爱情十四行诗,但看过女人的脆弱,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既是告诉威尔世界是要自己去感受的,也是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当桑恩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威尔,“不是你的错”,其实也是在告诉自己,挚爱的离开不是自己的错。

都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里,我们总是会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孤独,才是人生的终态。

海灵格曾经说过: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每个存在都要有它的位置、都要被看到,哪怕它现在已经不在了。否则就会产生冲突,而这冲突的后果往往会令我们得不偿失。

面对失去,我们能做的只有给与这场失去最盛大的悲伤,保存好她的位置,然后擦干眼泪,带着她未完成的那一份继续前行。

蓝勃:和其实没有那么成功和解

蓝勃是麻省理工的数学教授,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得主,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成功的,特别是相比自甘堕落的同学桑恩,简直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发现了威尔,为了让威尔的数学才华展现在世人面前,他跑前跑后,只希望威尔能够和他一起解答数学的奥妙。

可威尔的出现让他的成功变得不堪一击,威尔轻松就能解出他解不出的题目,他开始晚上睡不着。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希望威尔可以用自己的数学天赋造福数学界,后来开始发现自己的不完美,自己无法企及这个天赋男孩。他和桑恩争论,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只有自己这样才算是成功人生,通过对比证明自己的成功。



黄渤曾经说过: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后来蓝勃在桑恩离开前来找桑恩,表面是和老朋友和解,其实是在和那个可能没那么成功的自己和解,蓝勃开始有点认可桑恩所说的,放弃和失败也没有关系。

很多人都有很强的胜负心,都会觉得平凡的一生是耻辱。我记得《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平凡人,我该会后悔嘛?”

我最有印象的发言是薛兆丰教授的,他说:“平凡是1,不凡是10,但是我们每个人生都有个基础分,是10000。平凡的人生与不凡的人生,是10001与10010的差别。”大家都只看到1和10的巨大区别,却没有看到10001和10010其实差的不多。我们不必完美,不必让自己活在框子里,做自己就好。

《心灵捕手》是一部有关心理咨询的电影,或多或少都是带有一些戏剧性。真实的生活可能比这还糟糕,但是请不要心怀绝望,总会有人小心翼翼的拨开你的盔甲,给你温暖且真实的拥抱。我们终将学会和自己和解。

我是 ,一个爱好小文艺的工科女孩,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关注,我将用最愉快的方式为大家讲述身边的爱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