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取款也有“潜规则”?

2月份的最后一天,各大银行都相继发布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成LPR的通告。这一则通告一经发出,就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背负房贷一组的关注。因为如何选择将会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够省下多少钱。

事实上,每次只要银行一发布什么通知,就会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毕竟,银行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大家的“钱袋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家的支付方式也产生了变化,从之前的现金支付变成了如今的移动支付。

虽然移动支付成了人们使用比较多的支付方式,但是就算使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去消费,也需要先保证绑定的银行卡里面有钱或者是先将银行卡里面的钱转到支付软件中才行。

因为移动支付软件的出现,人们接触现金的机会也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冷知识”就被大家给忽略了。记住了,去银行存钱也有“规则”,这一种钱一般会被银行拒收,很多人不知道,白白浪费了一笔钱!

众所周知,纸币是“纸”做的,所以很脆弱。有些人在收的时候,会比较粗心,导致纸币出现折痕或者是破损。有一些纸币因为长时间折叠很有可能会变成两截。有部分人看纸币变成了两截,会随便拿胶带粘上。

笔者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就是被胶带粘过的钱,银行一般是不会收的。为何会这样呢?为什么银行会拒收这种钱呢?知情人透露,虽然银行有义务兑换受损的纸币,但是这一种被胶带粘过的钱后续处理比较麻烦。因为钞票检测仪在检测的过程中比较难通过透明胶带。所以,这一种钱往往会被误认成是假钞。

其实,除了这一个“冷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冷知识”大家也应该知道,就是我们去银行存钱和取钱都有“规则”,如果不“小心”,很有可能会被银行给“盯上”。

2016年12月底的时候,我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决定从2017年7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金融机构大额交易报告管理方法。

其中有一条规定,和大家息息相关。就是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及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金融机构应当报告。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一天当中去银行缴存现金、支取现金“不能”超过5万元,如果“超过”5万元了,可能就要被“调查”,被“扒底”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银行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保障大家的财产安全,针对洗钱进行汇款管制。

大家觉得银行这么做,好不好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