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朝西南地区社会风貌,三胞胎很抢镜


一家简陋的饭馆。本文选取的老照片记录了清朝末年西南地区的社会风貌。100多年前,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因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人进入,所以所能留下来的影像资料比较稀少,这也更加凸显了这些老照片的珍贵。


使用扳罾捕鱼的男子。扳罾即拉罾网捕鱼,就是把渔网铺设水中,待鱼虾游到网的上方,及时拉起,如此一来鱼虾便无处可逃。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捕鱼方法,如元朝有诗曰:“画桥斜映钓鱼舟,撒网攀罾不暂收。”扳罾至今仍未绝迹,在南方水乡还有小范围使用。
三胞胎合影,很抢镜。这是难得一见的老照片,双胞胎都罕有影像流传,更别提三胞胎了。看这三个孩子的穿着,家庭经济条件算得上殷实。
手持弓箭和长矛的傈僳人。普通傈僳人的生活非常贫困,长期受土司、地主的压迫。整个清朝268年的时间里,傈僳农民发起的反土司武装抗清起义层出不穷。前排的外国人是名为 Litton的领事,可能是法国人。清末法国在云南有侵略利益。
一户农村大家庭合影。老老少少有20口人左右,可能是四世同堂。听老人说,这样的家庭在清朝、民国并不罕见,家族观念主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身后晾晒着蔬菜,大家看看,是不是晒梅菜?
熙熙攘攘的街道。看不到人们的面孔,只能看到男人们一根根大辫子,油亮油亮的。人群中似乎没有女人,那个年代大概因为裹小脚不便逛街。
喂鸭子的农民。在自然经济社会,农民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水的农民就捕鱼养鸭种藕。一旦遇到旱涝灾害,生活立即陷入困顿,抵抗风险的能力很低。等到城市市场热闹繁荣的时候,农民能进城打工,生活就多了一层保障。
云南小镇街景。街两边有什么买卖看不清楚,只能看清一个布幌上的两个字“抽厘”,也就是向商家收取商业税。清末时期朝廷加之于民间的税赋非常繁重,使民生更加凋敝。
简陋的客栈。所谓客栈,就是用土坯、木板、茅草搭建起来的低矮小屋,前脸连窗户都没有。很想知道这么简陋的店面,能为旅客提供什么样的伙食?住宿条件怎么样?
官立新式学堂。拍照之时,清朝的新式学堂建设刚刚起步,数量很少。当然,有机会进学堂的学生也很少。一般家庭为生计奔忙,没有能力供应孩子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