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张齐白石《大好园林》,领略图画心理神奇所在

大家都听说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点拨内心迷惑的神奇力量。大学期间的美学课上,小编也接触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时只是当作谈资一带而过。或许与弗洛伊德大爷有缘,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图画心理分析,于是就问了人家一个问题:“图画分析适用于职业画家吗?“,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就有了对齐白石这张《大好园林》的心理分析与呈现。分享给大家。

需要强调一下:专业的图画心理分析技术是要与咨询谈话相结合,观察作画者的状态、作画时长、作画顺序、笔触、力度等等,综合得出准确的结论。针对齐白石作品的分析,也是经过筛选、尽量择取能表达他真实感受的作品,去除绘画专业技巧的遮蔽,再结合齐白石史料来进行对比验证,只能作为不同角度呈现齐白石思维性格特点的补充。与专业实操的心理图画分析咨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图画心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窥探他人隐私的工具,小伙伴切忌以此”窥探“他人,这样做会起到反效果,甚至惹上麻烦。

下面进入正题:

《大好园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确凿无疑的齐白石真迹,此件作品的创作年代大致属于1950年前后。他的创作背景以及这段时间齐白石的生活状态会在后面一一为小伙伴解析。

整体分析

依据图画分析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这件作品整体来看:画面的中央是由栅栏围起的一座农家庭院,两间茅屋在庭院当中,屋门洞开,院中有一公一母两只鸡仔在觅食,屋后有典型的齐白石“馒头山”,左上方书“大好园林”,画面下方左侧画竹林一丛。

整幅画面表现的是一幅怡然自得的农家田园生活,画面布局错落有致,画名“大好园林”,体现了齐白石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画面色彩浓郁饱满,体现了齐白石稳定、充裕的人格动力。

局部分析

接下来,画面的局部分析,一一呈现齐白石的人格动力结构与作画时的心理状态。

警惕与被动:齐白石的人格特质

在画面的中央,齐白石画了两间被栅栏围起的茅草屋,其中一间房门洞开,窗户上也画有栅栏,另外一间草屋半隐于正屋之后,只有一个圆形的窗户朝向画面。两只觅食的鸡仔明显可以看出为一公一母,被栅栏围起的院子面积开阔,柴门向内开启。

依据图画心理分析,房屋代表着一个人对于家的认知与感受,也与自己理想的家园相联系,而家是一个人性格行为方式的根本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齐白石的整体性格特征:在这件作品中,用栅栏围起的大大的庭院是画面主体,栅栏在心理学释义中代表着一种防备心理,害怕与外界沟通同时又希望被人看到;栅栏的柴门向内打开,这也代表着一种被动的沟通交流方式,就像在说:“我这大门打开,你想来就来,但我也不会主动请你来”;茅屋的窗户也同样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房门洞开渴望交流与看见,窗户上却是密集的窗棂,始终对外界保持着一种警惕的心态。

而这一切都与齐白石的性格相吻合,齐白石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这样描述过他拜王湘绮为师的经历:“那时湘公(王湘绮)的名声很大,一般趋势好名的人都想列入门墙,递上一个门生帖子,就算作王门弟子,在人前卖弄卖弄,我怕人家说我标榜,迟迟没有答应。湘公见我这人很奇怪,说高傲不高傲,说趋附又不肯趋附,简直莫名其所以然。(王湘绮)曾经对人说:’个人有个人的脾气,我门下有铜匠、铁匠,还有一个同县的木匠(齐白石),也是非常好学的,却始终不肯做我的门生‘,这话被朋友听见特来告诉我,我也不敢再固执。”

这一段自述生动地诠释了齐白石人际交往的基本特点,在齐白石很多友人的记载和描述中,也基本可以看到齐白石“说在意又不在意,说清高又不清高”的性格特质。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栅栏内超大的院子,在齐白石自己圈定的范围之内,他有着非常广阔的自由驰骋的空间,这可能也与他农民出身,带着中国农民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传统心态。

孤寂纷争:这件画所反映的齐白石当时状态

房屋是一个人对于家庭现状潜意识的投射,在这件作品中有两所房屋,有悖于正常的家庭状态,而院子中的鸡,于心理图画的释义中也代表着亲密关系的投射。我们可以对照1950年代齐白石的感情状态:此时,齐白石的妾室胡宝珠已经因难产去世,齐白石一直想迎娶照顾他生活起居的护士夏文珠,但是齐家子女对于胡宝珠的感情让子女们很难接受夏文珠的出现。于是就有了夏文珠离家出走,徐悲鸿夫人想方设法寻找夏文珠的历史。

与这一事件相对照,也可以发现这件题名“大好园林”的画作,隐隐透露着齐白石当时内心的期望与孤寂,一公一母的小鸡,渴望有人照顾。隐藏于正屋之后的房子,预示着家庭的分裂与动荡,而只有一个圆形的侧窗出现在画面中,是齐白石更为隐晦的表达,一般来说,窗子出现于房屋侧面,代表着一个人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孤寂和情绪希望被看见。

这在齐白石另外两件相同构图的作品中也能够看见,例如(图1)这件几乎相同的构图,主屋之后的房子有门无窗,郁闷的情绪更加明显。(图2)这件画给女学生的作品,小鸡消失了,但是多了一个在侧窗中的自画像,隐晦表达自己孤寂的情绪,希望被人看到。

图1.


图2.


母性力量对于齐白石的重要性

在这件作品左下方,齐白石画了一丛浓密的竹子,画面的上方是圆顶的远山。画面的下方代表着一个人潜意识的力量,偏左侧则说明来自于母性的影响更多一些,圆顶的山叶代表着一种恋母情节。

从齐白石的自传和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祖母的依恋和怀念。他曾经题写了“甑屋”(图2.右下有此印)悬挂于他的老家和北京居所。“甑屋”有这样一个典故:齐白石祖母曾经感叹齐白石生错了人家,想拿文章换生活不太现实,但是齐白石凭着自己的努力,靠着木匠手艺和画艺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成为小有名气的文人雅士。齐白石的祖母后来对他讲,以前不见文章能再锅里煮,我家阿芝做到了。齐白石听后非常高兴。他将“甑屋”带到了北京,也将自己对安居乐业和太平盛世的期望携带了一生。大好园林题写与画面的左上方,也说明了母性对于他的重大影响。(参照图34)。


图3.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