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俄罗斯打爆油价,这波“简单粗暴”行情还会持续多久

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短期的,调整经济政策才是今后的发展重点。

文 | 关不羽

3月9日,周一金融市场开盘出现惨烈崩盘。黑天鹅的尖啸从石油市场响起,油价开盘暴跌30%后发生了连锁反应。美股期货熔断,中东股市熔断,产油国货币快速贬值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弱,黄金大涨到1700美元。

油价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给端变化

石油期货的变化一向是“简单粗暴”的,一旦供需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后,其价格就容易发生剧烈震荡。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进入快速向下通道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3月9日的跌幅如此大,确实让人始料未及。从暴跌的时间点来看,多种因素复合所致。

引发油价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给端的形势变化。OPEC+与俄罗斯谈崩,无法达成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协议,引发了价格大战。

既然和俄罗斯谈不拢,沙特大幅增产降价,以保证美元收益,并且敲打对手。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下个月的产量将远超1000万桶/日,甚至可能达到120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

俄罗斯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俄罗斯能源部长也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俄罗斯的产量将取决于企业的计划。

俄罗斯的以牙还牙,意味着OPEC+主导的国际油市供给协调机制已经失灵,石油生产国开始各自为战。因此,未来的油价预期失去了底线,价格“自由落体”也在情理之中。

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加剧原油“价格战”

直接的“价格战”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欧盟的多重阴影让人很难放心:英国脱欧的后续效应还在持续发酵;德国的经济形势有恶化的迹象;法国养老金改革以政府强行通过方案告终,新一轮大规模罢工的可能性极大;意大利的疫情暴发,形势高度紧张。

欧州第四大经济体的“健康状况”一直欠佳,如果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有可能成为欧盟经济危机的火药桶——意大利的经济体量可比希腊要大得多。

经济成绩糟糕的欧盟,已经和2008年稍早前类似,处于危机的边缘,疫情冲击的后果确实值得担心。

美国的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安定因素。大选年的美国一向是政策变化频繁、行为难以预料,而特朗普政府的变数更大,加剧了市场疑虑。

此前美联储突然降息,已经对市场信心产生了冲击,年内是否还有什么“坑”也难以预料。

全球经济都存在风险,但无须过度恐慌

全球经济的隐忧其实一直都存在,疫情的影响是放大了市场忧虑,触发了悲观和恐慌的开关。最终OPEC+与俄罗斯谈崩的消息传出,直接引爆了情绪的“火药桶”。这是3月9日黑色星期一的深层原因。

毋庸讳言,全球经济确实存在风险,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是过度恐慌并没有必要。

石油价格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时有发生,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恶性竞争不符合产油国的利益,很难长期化。

加之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产油国和石油净出口国——2月份还创出了石油出口新高。其成本估计在30美元到40美元之间,油价跌至40美元之下,美国会积极介入协调,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自由落体不会持续很久。

中国需求将对国际油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此外,石油消费需求回升后,油价也会有回升的动力。其中中国的复工形势是影响年内石油需求的重要因素。

中国已经度过了疫情最严重时期的考验。湖北之外的各地复工正在稳步推进,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受疫情直接冲击的影响不大,经济运行正在恢复正常。随着情况进一步好转,中国需求将对国际油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美国经济虽有种种不可确定的因素,但整体表现仍属平稳。特朗普政府再次释放减税红利的可能性很大。较之以往大选年,政局也较为安定,经济表现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并不大。美国的石油需求也不会大面积下滑。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盟的情况可能是最为复杂且危机重重,有可能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的“阿基里斯之踵”。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是否能及时应对,会关系到全球经济表现。

疫情带来的经济后果值得重视,但无需恐慌。疫情这样的自然灾害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短期的,真正重要的是疫情之下折射出的各国经济问题。如何在疫情之后调整经济政策、增强经济活力,才是未来全球经济的希望所在。

□关不羽(专栏作家 经济学者)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