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為新帝,即日尊她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然而,慈禧太后欽定溥儀繼位的消息傳到醇王府後,眾人的反應卻各不相同:有驚喜交加的,也有驚詫不安的,更多的是額手相慶,奔走相告。一時之間,整個醇王府就像是炸了鍋一般,亂作了一團。而最有意思的是,載灃的母親劉佳氏,也就是溥儀的祖母,聽到這個消息後,竟當場就暈了過去。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起溥儀,估計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他是道光帝的曾孫,是慈禧太后病情日益加重逝去之前,指名道姓的皇位繼承者,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那麼,當年慈禧太后為什麼會特意指明讓年僅三歲的溥儀登上帝位呢?慈禧太后跟溥儀的家族,又有著怎樣的不為人知的淵源呢?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溥儀登上帝位背後的原因。
誰做皇帝不重要,誰掌權才重要。按照慈禧一貫做事的風格,首先她不會違背祖制,不管是兄終弟及還是父子相承(可惜光緒無後),只要符合祖制,慈禧都可以自己把握。作為當權者,權力交接的第一要義就是:要選擇屬於自己權力集團的人。
首先,溥儀的身份從出生就帶著與眾不同的光環,他的祖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個兒子。在清朝倒數兩位皇帝的統治時期,皇室裡沒有子嗣的誕生。尤其是慈禧太后掌控朝政大權以來,清宮中已經好幾十年,都沒有聽到過新生兒哇哇落地的聲音了。因此,皇室十分空虛,子嗣單薄,皇位的繼承人只能從皇室的旁支家族中挑選。
恰好溥儀祖父的身份極高,這讓溥儀在人生的起點上,比別人高出了許多,從小就處於皇位繼承者的候選人行列之中。
再者,溥儀父母親的婚姻,是由慈禧太后做主,並擔任媒人為他們指婚的。其實,在當時,溥儀的父親早就已經和別的女子訂下了婚約,而慈禧太后,也是知道溥儀父親已有婚約這件事的。不過,慈禧太后就是唯我獨尊、獨斷橫行,不吃這一套。
而且,溥儀的父親載灃是醇親王家族,是清朝皇室的旁支,可以說是世代繼承王位的貴族。溥儀的母系家族是瓜爾佳氏,她身後的家族可以說根基十分穩固,勢力錯綜盤節,也不容小覷。而溥儀的母親,則是榮祿的女兒。關於榮祿,他是軍機重臣,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
十九世紀中後期,光緒帝終於下定決心和慈禧太后對著幹,他想從慈禧太后手中,把政治大權重新奪回自己的手中。光緒帝在聽取當時資產階級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的意見後,決定開展“戊戌變法”運動。然而,慈禧太后卻害怕光緒等人的變法觸及到自己手中權力和即得利益。
於是,慈禧太后在光緒帝準備實施變法的時候,重用手握軍事大權的榮祿,對榮祿加官升爵,並且,讓他統領控制袁世凱等人的軍隊,希望這樣能夠阻止戊戌變法的啟動。
光緒帝默默的承受著慈禧太后的壓力,繼續著變法行動。他覺得這樣子做,自己一定能夠奪回大權。過了一段時間後,光緒帝頒佈了一系列新政策,並逐步提升新興黨派的地位。
但是,光緒帝這樣的做法,卻引起了朝廷上保守派和地主派大臣的不安和恐懼。榮祿看到了這樣的情況後,立刻進入京城秘密報告給慈禧太后。這個時候,恰好遇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準備一起前往天津參加閱兵儀式。朝廷中的維新派人士,因為怕榮祿會向慈禧太后告密、阻礙變法,所以,他們打算利用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閱兵這個機會把榮祿給解決了。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原本應該站在維新派一邊的袁世凱,居然背叛了黨派,偷偷的向慈禧太后打了小報告。而榮祿,也連夜趕到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向她報告。慈禧太后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高興,因為,她終於找到理由,可以光明正大地反對光緒帝的變法了。於是,慈禧太后急急忙忙聯絡了一些大臣徹夜長談對策,並於第二天發動了政變。正是因為這樣,戊戌變法被迫中止、宣告失敗。
在這之後,榮祿更是步步高昇,得到了重用。
慈禧太后為了能夠壯大自己的勢力,便拉攏溥儀父母親背後的家族勢力。為了得到這兩大家族的支持,她選擇了聯姻的方式,也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強勢地給溥儀的父母親賜婚,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一來,榮祿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溥儀的父親,成了溥儀的外祖父。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榮祿的婚姻大事也是由慈禧太后做主賜婚的,榮祿娶的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宮女。而溥儀的祖父也不簡單,他娶的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妹妹。雖然,這些家族背景並不能成為溥儀登上帝位的決定性因素,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略知當年慈禧太后臨終前為何選擇溥儀來繼承皇位。
所以,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溥儀父母的婚姻就像是一場政治聯盟一樣,充滿了政治色彩。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註定了溥儀的一生將和普通人的人生不一樣。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清史稿·后妃傳》、《《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七·列傳二百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