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第一次上镜照曝光,短发搭西服,与现在如同换了一张脸

近日,董卿第一次出镜时的照片被曝出,隔着二十多年的光景,让人们看到了她知性优雅的另一面。

当时的董卿留着一头颇为帅气的短发,身穿红色西服。五官清秀的她眉宇间还透着一股英气,和如今温婉可人的模样大有不同。

在现代观念看来,能当上主持人,尤其是央视主持人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但在一开始,董卿的父母并不这么觉得,他们不支持女儿做这样“抛头露面”的文艺工作。

董卿不服气,她的人生要自己做主,但这个想法直到很多年以后才算真正实现。

7岁那年,由于调皮贪玩,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董卿被父母接到了身边教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董爸爸是个严厉的人,对女儿的学习要求永远是第一名。

回忆童年,董卿说:“刚见到父母时, 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 差不多是10年的时间,他们家始终硝烟弥漫。

在家里,董卿不被允许看连环漫画、也不许照镜子,甚至不许有新衣服,因为这只会影响她的学习。父亲还犀利地说:“再怎么照,马铃薯就是土豆,也不能变成其他。”

所以在董卿懵懵懂懂的年纪,从来不知“爱美”为何物,自尊心受打击也是常有的事。每到寒暑假,董爸爸总是让董卿去打工,还是免费的。

清洁工,广播员,售货员,什么脏活累活都做了,只为体验父亲教育的一句“挣钱不容易”。那时候,董卿觉得自己像轮子上的一只老鼠,总是忙着满足父亲的各种要求,也总是无法达到父亲的各种期待。

心情无比痛苦的时候,董卿缩在阳台边上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那时她才十几岁,正是一生中天真烂漫的时刻,却怎么也轻盈不起来。

1994年,了解到电视台正在招聘主持人,陪朋友去考试的董卿自己也顺便考了一下,本想着只是尝试,结果竟意外获得了人生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工作后的8年时间里,董卿先后辗转了浙江和上海才来到北京进入央视工作。

在她主持过的众多节目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次感人的“最美一跪”。

在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里,董卿为方便采访坐在轮椅上的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她在3分钟内单膝跪地了3次。

这不是浮夸,也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一种包含了修养的尊重。无论什么事,董卿都会拼尽全力做到最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专业,还足够温柔。

一路走来,董卿的职业生涯并不只有意气风发,也有过备受质疑的至暗时刻。

第一次是她质疑自己。初入央视的时候,董卿总觉得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活的像一个小透明。明明努力做节目,效果却让人揪心。

有一次北京刮起大风,沙尘飘荡着模糊了人们的视线。当时,董卿忙着要把大包小包的衣服带去节目现场,却怎么也打不到车。

最后只能联系朋友送她过去。那一天,董卿坐在车里哭成了泪人,她对朋友说:“太难了,我不想做了。”

但接下来遇到的两个人改变了董卿准备离开的想法。

“哎呀,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吧?刮这么大的风你还在工作,真不容易啊。”走到大楼前,一个保洁阿姨认出了董卿。

听到久违的关怀声,董卿笑了,又忍不住扭头潸然泪下。

那天节目录完后,她打车回到住处。刚上车,司机就激动地说:“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 这一句暖心的赞扬,让满身疲惫的董卿再次眼含泪光。

第二次质疑来自观众。有些网民觉得,虽然董卿的主持功力没得说,但和同行的撒贝宁等人相比,似乎缺了点“有趣”的感觉。

这并不代表董卿无趣,而是作为一流的主持人,她时刻担起了主持人稳重知性的一面,担起了大国风范。

2019年3月,关于董卿的一条消息突然登上热搜,内容是 “她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这代表着人们对她由衷的欣赏与赞叹。

岁月如梭,如今的董卿虽然辞去了央视的工作,却未停止寻找人生新的天地。在业余时间,她和其他的精致女孩一样,可以为了买一双心爱的鞋子而跑遍大半个北京。

面对生命中时常发生的苦与乐,董卿早已能够淡然接受。因为她懂得:痛苦和欢乐仿佛是生命的两极,纠缠不休。我们在痛中治愈,也在痛中成长。经过痛苦的隧道,迎接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