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数学能帮你能赚到多少?

数学学得好,能赚大钱吗?


当然。前提是你要学得足够好。不信看图——



伊士顿就不谈了。其实中国金融圈子里数学系出身的也有不少,像东方策略成长股票基金、东方精选混合基金经理付勇,本科就是读的北京大学数学系,还有宝盈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赵龙,是南开数学研究所金融数学专业硕士。

此外,金融圈最受欢迎的段子手,@向小田也是清华数学系的……


一个数学家是量化对冲的鼻祖,另一个是曾经最赚钱基金经理


史上第一家量化对冲基金“可转换对冲合伙基金”的创办人之一是前麻省理工数学系教授爱德华·索普。



这位大师喜欢扑克牌博弈游戏,他花了两年时间利用早期的IBM计算机和概率论中的凯利公式发现了21点的计牌策略。在赌场取得节节胜利后,索普1962年出版了《战胜庄家》。


七十年代几个MIT的学生受到启发,对索普的策略再次升级改良,组成21点团队出入赌场,并逐渐形成学校的传统吸引了一代代学生,包括附近哈佛等大学的学生不断加入。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影《决胜21点》。


索普不玩赌场之后就从MIT辞职,跟人合伙成立了史上第一家量化对冲基金。“量化对冲之父”的头衔得来非虚——他掌握了巨量的历史交易数据,这使得他可以比其他人更精确地使用公式需要的参数。19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标普500指数期货时,期货价格和指数成分股价格之间存在套利机会,但只有索普利用其数学知识和电脑计算率先找到了控制交易成本的可盈利方法。


1985年他又和发明了“配对交易”的格瑞·班伯格合作,进一步优化发展出可以在更多证券上进行交易的“统计套利”策略,只要不同证券的价格走势存在一定的规律,哪怕证券名字后的企业完全无关,这一策略都有用武之地。


受索普激励,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数学系主任、数学家詹姆斯·西蒙斯在1977年创立了私人投资基金。80年代末,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从此,西蒙斯彻底转型为“模型先生”。



西蒙斯将他的数学理论巧妙运用于股票投资实战中,成功秘诀主要有三:针对不同市场设计数量化的投资管理模型;以电脑运算为主导,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在全球各种市场上进行短线交易。


人们将西蒙斯的这种投资方式称为“定量投资”。西蒙斯被誉为“量化交易之神”。他所领导的大奖章(Medallion)基金,在1989到2006的17年间,年均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38.5%,比索罗斯同期的数字高出10多个百分点,较同期标普的年均回报率则高出20多个百分点,而股神巴菲特20年间的平均回报率也不过20%。


2005、2006年,分别以15亿、17亿美元的净收入坐稳全球最赚钱对冲基金经理的宝座;2007年以13亿美元屈居第五;危机深化的2008年,大赚25亿美元,超过排名第四的索罗斯(11亿美元)1倍有余,


不过最近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基金旗下一支成立于2007年的期货基金也遭遇了打击——成立以来年均收益仅2.86%,落后于同行4个百分点。如今正面临关闭。


85后数学系美女的炒股经是黄金分割数列?


数学家太高深了,普通投资人学是学不了的。不过上面第一张图里那位85后数学系美女的炒股经倒是比较简单:熊市时学会用“斐波拉契数列”。


“斐波拉契数列”听起来拗口,换个词儿多数人就会“哦”地一声明白了: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34……直至无穷。从第三个开始,每一个都等于前面两个数之和。同时后一个数字和前一个数字的比值,无限接近于黄金分割0.618。



这个看似简单优美的数列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而85后重庆美女谢颜溪的应用则非常简单粗暴:


“当遇到大跌的时候,基本上第3天我会以20%的仓位进入。如果之后还没涨,跌到第5天我会追加3成进去,这时候的反弹概率有50%。到第8天还在跌,我就会全仓进去。基本上反弹的时候,3天时间可以赚15~20%。”


除了这个第“3”、第“5”、第“8”天,老娘舅其实没看出啥地方跟斐波拉契数列有关系,不过人家自己说是,就姑且一听呗。小姑娘今年逃了一次大顶,还把资金翻了两番,也是能耐。


总而言之,还在上学的,好好学数学;已经工作的,也别太着急把数学还给老师,到底理财还是用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