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疫情之下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编者语:

上海大学MBA中心公众号推岀“师之灼见”专栏,与您分享我们MBA的教授、业界专家与企业导师们的灼见真知。“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整个中国社会面临重大考验,近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深化推动城市的数据共享,运用及管理工作。以一线城市的标杆作用,带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大发展。


《师之灼见》(第7期)邀请上海大学MBA(金融产业方向)学术监督,上海大学MBA《公司理财》及CFA专业课程授课教师,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翔博士,从数字化管理方面出发,预测中国社会与经济未来的走向: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建国以来影响规模最大,严重程度最深的公共突发危机管理事件。这次疫情对中国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次大考,本文则试图从数字化管理方面做一下探讨。已经有太多的研究机构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与17年前的SARS加以对比分析,来对中国社会与经济未来的走向进行预测。但是总体而言,我认为这种对比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很大程度上,难免坠入刻舟求剑的窠臼。今天的中国在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程度与场景上相对于17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以从事城市数据湖的上市公司易华录为例,根据易华录的公司公告,其在成都金牛区的智慧处理中心,在这次疫情爆发后,运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疫情防控的综合态势呈现,实现了政府在重点人群跟踪分析,疫情趋势分析的重点需求。公司通过提供算法和AI职能分析,使用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进行疫情趋势分析,医疗资源和保障匹配度分析,实现了对于确认人员历史活动轨迹的追踪,并实时呈现金牛区疫情发展的动态。令人惊奇的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在智慧城市管控的应用场景上,已经可以通过借助视频监控,实现对疫情相关联的重点人物,重要场所,传播者的重点特征进行全天候人工智能分析,并将数据进行可视化智能分析,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分析研判的辅助决策。


在具体应用场景方面,首先是实时掌握来自疫区车辆在监控区域的轨迹进行掌握和研判,对于隐患车辆和人员全程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其次是基于关系图谱技术,通过对已感染人员的家庭住址,当前病情状况,所在医院等,实现对相关接触人员关系分析,将疫情传播途径,预警研判,及早介入干预。


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治中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并具有极其强大的示范效应。会在未来引发新一轮的城市智慧管理的基础投资狂潮。这也是相对于17年前SARS之后,全国基建飞速提升的一个当下的映射。中国未来钢筋水泥的硬投资必将被数据化智慧化的软投资来取代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推动。这是一个质上的飞跃。本来随着5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一趋势已经明确,但是此次疫情的发展则极大的推动了这一趋势的深度与广度。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的考验之后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对于城市的智慧化,数据化管理的战略认知和投资决心都会得到全新的提升。为了服务于这一战略,资本市场也必将做出反应。国家推出科创板的战略前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预计下一步资本市场对于前瞻性的科技企业的支持倾斜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国家产业政策也会加速提升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规模。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但是会强化国家对于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的决心。近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计划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深化推动城市的数据共享,运用及管理工作。以一线城市的标杆作用,将会带动全国智慧城市的大发展。我们可以预计我国智慧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将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翔

上海大学MBA(金融行业方向)学术监督,公司理财及CFA课程授课教师,CFA,

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具备十余年海内外资本市场投资和研究工作经验。任职于上海大学,教授金融工程和投资组合管理,CFA协会官方教材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资产配置模型,外汇资产和衍生品定价。对投资机构大类资产配置有专门研究,承担过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金融科技的重点课题。担任多家保险资管和机构的FOF顾问。受欧盟资助赴爱沙尼亚和瑞典讲学,研究宏观经济。现担任红土资产研究总监,负责自营和资管资金的策略研发工作。

This news is about Professor Li's prediction for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from the aspect of digital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