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版”寒假,溫州永嘉這母女仨將無趣的生活過成了藝術

  在這段平常而又不尋常的日子,永嘉有位身為教師的“文藝媽媽”,寓教於樂,將無趣的生活過成了藝術。



  由於疫情的緣故,學校延遲開學,一家子老老實實宅在老家表山。每天,我忙著給學生布置作業及批改登記,女兒則通過網絡聽網課,母女仨比平日裡多了許多親密相處的時光。


  我非常珍惜這段時光。在學習之餘,我喜歡與她們一起做一些親子活動,由於受到室內環境的限制,我決定和她們做一些陶冶情操、啟發想象力的事情。


母親鄭樂樂作品


  女兒喜歡寫寫畫畫,我便給她們找題材,幫助她們作詩、繪畫,雖然她們的文筆尚顯稚嫩,但那股投入的熱情卻令我感動。每一首詩,我都會認真給她們審閱,給予她們一些常識性的提示,我儘量不去教她們更加成熟的遣詞造句的方法,那樣會束縛她這個年紀獨有的想象力;每一幅畫,我都會認真找出亮點,從不糾結於色彩勾勒的得失;引導她們畫一個主題系列的作品,成冊,成故事繪本。不論寫作還是繪畫,我認為,培養她們的興趣就足夠了,至於專業化的寫作方式與構圖技巧,則不應該是這個年齡所承受的揠苗助長式的幫助。


  等詩作和畫作積累到一定數量,我便會將它們編製成詩集和畫冊,不為發表,只為留作回憶,如果擷取的點點時光碎片,等待有朝一日回頭翻閱時,我希望她們依然能記得曾經天真無邪自己的模樣。


女兒作品


  以往我的石畫經常參加慈善義拍,把所得捐給貧困大學生。受我的影響,女兒便有想法,想做一批石頭畫義賣,等疫情過後,捐助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女兒投入的熱情高漲,她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因此我們一有閒餘,握筆埋頭畫起了石頭畫,女兒學習得很認真,畫的也很認真,雖然繪圖尚欠火候,但我看得出她們是用真心在作畫的。我把女兒的石頭畫通過照片想永久保存下來,這代表著她們幼年時種下的一顆愛心的種子,等她長大後我會再送給她,讓她不要忘記“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初心。


  雖然疫情帶來諸多的不方便,但能夠疫中偷閒,陪伴著女兒,為她們記錄下成長路上的點滴、引導她們學會去愛這個世界,那麼這個漫長的寒假,就會顯得格外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