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届新高考志愿填报解析:适应性测试后模拟填报有何意义?

北京新高考3大变化

针对北京户籍考生,想了解双培、外培计划的可以点击视频查看:

一、高考时间

2020年,是北京新高考实行的第一年,高考时间由原先6月7日-8日,延长为4天:

原定于3月14日举行的2020年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机考推迟进行。

北京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已于3月6日结束,由于还处于疫情期间,这次测试未能在学校考场“模拟”,多少对考生的实考感受“打些折扣”。

但这次“模拟测试”,还是能从一定程度上让考生熟悉“新高考”的题型。

今年考试科目有很大变化,考生应通过本次测试熟悉试题结构和考试流程,了解本人各科目前大致水平和复习状况。

这次“适应性”测试,对填报是否有参考作用?

不具有参考性。

市教委强调:本次测试成绩不具备参考意义,测试成绩和排名与6月份高考成绩和排名没有关联性。

那么,北京4月上旬将进行的全市统一模拟志愿填报有何意义?

早在年前,新高考“3+3”最先实行模拟填报的省份是山东,我也全程跟踪几位考生并亲自参与了模拟系统的填报过程:

该次模拟虽然提供了一分一段表、考生成绩及排名,但发布的模拟计划不全,只有一部分可以选择。除此之外,实考有近10万人没有参加,排名赋分成绩失真,位次不精确。加之,最终模拟填报后,并无模拟录取结果公布,因此无法明确自己的填报被哪所院校及专业录取。

参照山东模拟填报情况,加之市教委的提示,这一次4月上旬的全市模拟,同样是为了考生和家长熟悉填报系统、规则而准备。

二、志愿设置

2019年,普通提前批分为A、B、C,北京将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次,为新高考过渡进行了充分准备。

变化一:

2020年,北京新高考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其中,普通类提前批改为A、B,原先在提前批B、C分别招生的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和农村专项计划,合并为提前批B,并实行20个平行志愿。

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并按顺序依次录取。专科普通批设置20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1所院校、1个专业。

变化二:

本科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单位设置,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每个志愿一般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解读“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即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

假设:原先每所学校有20个专业,那么

2019年(传统高考),北京本科批次可以填报16个志愿,每个院校6个专业,相当于每所院校要从20个专业里选择6个,为避免被退档,还要填“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被调剂到非心仪的专业可能性很大。

而2020年新高考以后,根据院校专业组的定义,假设的20个专业可能被进一步分成2-4个专业组。

由于北京是参考上海的改革模式,我们可以参考上海的专业组设置进一步理解,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院校专业组的模式,进一步缩小了每一个“单元志愿”的选择范围,却降低了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几率。

因此,在填报时:

①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

②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

③每个志愿一般设置1所院校6个专业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组内调剂”选项。

虽然30个院校专业组,对于家长来说工作量变大,但是难度降低了。对于第一年新高考的家长来说,这30个里面有一个被录取了,就意味着您的方案对了。

三、录取数据

由于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因此我们在参考院校排名时,简单将2019年某一院校的文、理录取最低排名相加即可,至少可以判断院校的整体水平。

由于北京是院校专业组模式,而非浙江、山东等“专业(类)+院校”的模式,相应录取变化可能不会很大。

(1)对于顶尖院校的考生:

比如:考生2020年位次是400名,想看是否能报考北京大学?

最低录取位次=理科302名+文科77名=379名

那么,参考往年情况来看可能几率不大,但考生400名是可以尝试冲一冲的,而如果你是1000名,那就不用考虑了,可能性很小。

(2)对于低分段考生:

北京的孩子一般不愿意到省外读书,像我去年有一个三本成绩的学生,最多拓宽考虑天津。

能选的院校,基本上确定在北京城市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这类民办或者独立学院的层次,实际上录取的时候就是被北京城市学院的会计学中外合作录取了。

因此这类通常也比较好选,变化不会很大。

(3)对于中分段考生:

需要注意专业:上海是2017年实行新高考,作为院校专业组的模式,这两年变化比较大的集中在医学类、师范类。今年可能医学分数会上涨,尤其是5+3一体化或者八年一贯制本博连读的。

对于普通院校,不限选科要求的,分数变化可能会比较大。比如:工科院校里文理兼收的,管理类、语言类等,不是优势专业,很可能变化比较大,但幅度不会太大。

211院校和普通院校的选择?

京内:

如果专业不明确,建议首选院校,毕竟“双一流”高校的保研率比较乐观,普通双非(非985、211)的保研率不足5%,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专业可能只有1-2人有保研机会,加上现在考研竞争激烈,211可以是首选。

如果专业很明确,首选院校优势专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