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超强“战斗力”在这里!



2019年我市智能工业高歌猛进,硕果累累,为港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近期,随着全市各企业的智能车间逐步复工复产,智能制造更展示出了面对本次疫情的强大“应战”能力。

在市易华润东新材料有限公司制造六厂,

几条智能化生产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上料、贴合、搬运、出货,

工人们轻松地在显示屏上点点划划,

整个地板制造就实现了一次成型。



看着如今六厂厂区整洁高效的模样,厂长陈浩感叹道:“原来在老厂这些工序都是分段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人把部件抬上抬下,但现在六厂是全线贯通的,由机器人操作,人员减少了一半,但产出明显增加,跟以前相比提高了40%。”



这样的进步得益于易华润东

在2018年开始的智能化改造,

不仅实现了用更少的人力进行更高效的生产,

更令企业惊喜的是,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

这个智能工厂,

还帮助企业迅速恢复了元气。

“一厂是传统车间,受这次疫情影响,在人员不到位的情况下,产量迟迟跟不上。我们这边人一来,整条线就能运转起来,目前,产量已经完全恢复。”陈浩说道。


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也感受到了智能化改造的诸多优势。



受疫情影响,金陵体育室外篮球架生产车间目前仍有3名关键技术人才没有复工,但整个车间的运行依然井然有序。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程序的编写,程序编好以后,由操作工简单操作,再由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运作,人员减少对我们生产几乎没有产生影响。”金陵体育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武东国表示,目前的存量订单,都能实现正常生产,等到员工复工后,调整一下程序,新的订单生产也能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

我市62个省示范智能车间所在企业

均已复工复产,

智能化改造让这些企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下,

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在企业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智能化改造对于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企业家们对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也越发强烈。


对此,2020年,我市将延续2019年智能工业放量突破的大好势头,大力推动智能工业“1211”计划,即“培育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示范项目20个、省示范智能车间100个、智能工业重点项目100个”。其中,100个智能工业重点项目当年计划投资额,从去年的55.3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04亿元。与此同时,我市将深入推进机电、纺织细分行业的深度对标学习及专场对接活动,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努力塑造更多行业标杆。


本文系张家港城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