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田里挖沟,把茅草埋里面,看看咋回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春耕时节,田间地头的茅草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然而,这些茅草清除后怎么处理掉是一个难题,不能焚烧,倘若作为垃圾处理又增加了开支,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处理茅草,又能把茅草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呢?皖西南有一个村的村民在这方面动了一番脑筋,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处理茅草且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途径。


2020年3月11日,东山河自然村的一位村民在地里忙碌,只见他时而用锄头时而用铁锹把平整的土地挖出一条条深沟。野草长在田间地头会吸收养分,造成养分流失,不过,让野草烂在地里又能成为“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前后转变,茅草从“害草”变成了“益草”,联想到这些,多年前,村民们便利用茅草给土壤增肥,可是,问题来了,如果把长长的茅草直接丢在田地里,不但不美观,而且不利于田地间管理,怎么办呢?
后来,村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插茶叶、桑叶的时候,先将茅草埋在土里,让茅草与土壤融为一体。村民把茅草埋在土里给土壤增肥的方法称为“埋青”,不过,“埋青”的方式很有讲究,把沟挖得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不可太深也不能太浅,这样才有利于茶叶、桑叶等成活和养分的吸收,图为成堆的茅草放在挖好的沟里。

挖沟前,村民首先确定田地里栽插的是茶叶还是桑叶,再规划出每行之间的距离。为了将沟挖成直线,村民将地两端用竹竿拉一条红线,然后用铁锹沿着线铲一条“引子”,这种拉线画引子的方法,村民们也是受到稻田拉线插秧的启发借助过来的。接下来拔掉竹竿,就可以挖沟了。图为村民拉线挖沟。
这位村民准备在田地里栽插茶叶,他挖的沟仅铁锹宽,从沟里挖出来的土堆放在两边起垄,并把沟里面零散的泥土清理干净,等茅草埋进去之后,这些土再回填。
挖沟是一项力气活儿,现在虽然是春天,但山里的气温较低,不少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过,在地里挖沟的村民累得汗流浃背,早就脱掉棉衣,穿上了衬衣。
沟挖好以后,村民把茅草扛到地里,然后将一捆捆茅草整齐地放进沟内,再按结实,按实后的茅草的高度略低于挖前的地面。图左为村民在地里挖好的沟,图右为已经把茅草填在沟里。
村民把茅草填放在沟里后,等栽插茶叶前再在茅草上铺一层土。“暂时没必要填土,因为如果下雨的话,沟里会有积水。”村民说,栽插的时候铺土也节省了时间,适当填土,然后将茶叶栽插在上面,再把垄上的土回填。
沟尚未全部挖完工,田地边的茅草就已经被村民们割光,于是,村民又到山边割茅草。“以前,茅草人见人厌,遮挡田地间的阳光,从旁边经过还容易被茅草割伤,如今,每当栽种茶叶、桑叶等的时候,茅草却成了抢手货,大家都说是增肥的‘宝贝’呢。”村民们都这样说。
多年来,村民们用这种方法栽种茶叶、桑叶,既减少化肥的涉入,又解决了茅草处理的难题,并且,茶叶、桑叶长势良好,增加了收入。把茅草埋在田地里给土壤增加养分,虽然一举多得,但各地应根据土壤、气候以及栽种农作物种类等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不可盲从。图为村民在地里栽种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