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拍案叫绝的08年金融界史诗级别电影,至今看了仍回味无穷


美国讲次贷危机的经典电影——The big short

为了分享这次文章,我前后经历一周多时间。字斟句酌地看了三遍电影,多次揣摩后才明白:为什么这部多人极力推荐它——跟对冲基金王雷达里奥的《经济运行原理》和《成功的原则》齐名的基金证券市场最经典的入门教科书之一!


电影以四个不同立场身份的少数做空的金融掮客,来全面解析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当然,导演不仅试图还原历史,还将人性和金钱的对立和矛盾的关系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这场危机是怎么开始,又是如何戏剧性收场的?话不多说,直接入戏!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场危机过程中,大部分专业金融机构、银行并没有惫识到危险的降临。

——马克吐温

上世纪70年代的证券市场

故事还得从30年前说起。

当时,金融行业只不过是卖卖保险,帮人买买股票。所卖的证券就是一场无聊至极的游戏。

直到银行家Lewis Ranieri出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对我们的影响比乔丹,马云都要大)

当时,美国的信用等级通常分为A、B、C、D四级,在同一级别内常常还区分三等,如在A级中又分为AAA级、AA级、A级。一般来说,评级由高到低是3A:D。

他把具于高回报低风险3A级个人住房房贷打包成证券(MBS)去销售。这个产品的出现,马上得到四面八方积极的响应。比如说密歇根养老基金,金融机构更是趋之若鹜。

《大空头》——房贷证券及衍生品市场 泡沫做空游戏


30年后的一天,独眼基金经理Michael J.Burry登场,他性格古怪,但又非常聪明,是投资者都非常喜爱且信任的人,管着一个基金公司。

因为善于找到赚钱机会。所以,他经营的塞恩基金,甚至年化38%的收益。

最近,他发现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硅谷的房价不降反升,这种现象很反常。于是,安排人手调查近几年来房贷的还款、违约等数据,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可能赚钱的线索。

同时,他自己也在浏览房贷证券相关的新闻。

但是,连房贷证券商违规的最平常的“花边”新闻都没有。这让他感觉里面有蹊跷。于是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结果让他非常兴奋!

在调查过程中,他非常关注的几个数据

FICO Score——美国Fairlsaac&Company设计出的评分,记录消费者的消费,违法和信用等等大数据,非常官方权威。打分范围是300——850,分数越高,越受银行和机构的欢迎(类似中国征信报告)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实施可变利率,就是存贷款利率会随基准利率波动而上浮/下降。因此了解利率波动情况,可以看出还款人的还款压力大小。资料显示,2006年后,随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还款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LTV(抵押贷款与房产价值比)=房屋抵押贷款额/房子的市值

举个例子:房屋抵押贷款50万,房子市值100万,那么比值就是50%。即使借贷人形成坏账,银行收回卖70万,他不怕赔本。所以,银行对较低的LTV更放心。07年左右,LTV甚至有时会达到前所未闻的新高度。

看完关键数据,他发现了什么呢?

银行即使非常谨慎小心地出台政策,购房的人也及时还款。为什么还会有泡沫呢?这里就请Margot Robbie给大家上了一课!

美国影视明星 Margot Robbie,出演过《华尔街之狼》

银行发现卖证券和股票刺激市场太慢,怎么办?将房贷成捆打包成证券,卖给基金公司呗,收取利息差和x%手续费,赚了几十亿。

比如说:银行房贷将1000万本金+1000万利息,共计2000万的房贷做成证券,以1800万价格卖给证券公司。这样,银行就可以不用再等30年,瞬间赚了800万。而且,证券公司把证券拆分成X个单位卖给投资者,银行还可以收手续费。一举两得!

但是,优质的买房客户数量有限

于是,2A,A,3B,2B……逐渐被打精美包装成3A证券,尤其是B级证券,高风险高逾期,被称为次级贷(Margot口中的shit),所以,Michael决定做空房贷证券,也就是赌房地产市场跌!

于是,他跟领导Fields汇报了自己准备做空房地产的想法,被骂的狗血淋头!

但是,他仍然坚持己见!并找华尔街各大银行,买了13亿房贷证券市场的信用违约互换 Credit Default Swap(CDS)。卖了CDS的银行包括:高盛,德意志银行,国家银行和贷款公司,美国银行,贝尔斯登公司,瑞士瑞信银行等。CDS协议表示:如果房地产崩盘,银行会赔13亿给他。

CDS:类似保险,不同之处是没有被保险的对象,相当于一场赌局。有人的比喻很形象:就好比你给隔壁老王的汽车买了份CDS,车如果报废了。你还可以找银行赔钱。当时,当时市场上也没有期权。

在未崩盘期间,他每年缴纳8000-9000万$给银行。如果房贷证券上涨,还会缴更多溢价费。

银行方倒是没有太多要求,反而是他害怕银行到时候赔付不起。

为了让Michael放心“送钱”,银行方当场定制pay as we go,来随时支付高额的赔付金额。

除了Michael外,故事还有哪几派?

基金经理Jared,一个典型投机者

Jared Vennett 德意志银行基金经理

Jared在party上听说了Michael做空房产证券后,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立马展开了做空行动。

他找了很多家公司,结果都吃了闭门羹。

基金公司头头Mark,一个对华尔街既爱又恨的人

直到阴差阳错打了电话给Mark的基金公司,反而成就了双方。这个后面也会提到。

在美国,叠叠乐是朋友聚会经常玩的游戏。每人拆一块,谁拆的时候塔倒了谁就输了

Mark约见了Jared。Jared在给他们团队讲当前的房贷证券市场时,用玩具Jenga形象生动的描述阐明,因为大量垃圾证券充当优质证券,存在太多泡沫!

Jared表示:要是市场觉得一个证券风险太高,怎么办:用仓单存货抵押?NO,实际上是:重新打包,混上其他卖不出去的东西,放到CDO里面去卖。也卖不出去的就是,风险高坏账高的B级证券。

图右为Mark

也就是市面上的“分散化投资”。

什么是CDO

世界级大厨给我们讲讲厨房CDO

Anthony Bourdain 世界级大厨

新鲜食材放了3天,扔了认亏?不可能!把这些“3B级”放进鱼锅和新鲜鱼一起,炖了锅海鲜汤。劣质食材摇身一变,成了一道受欢迎的新菜。这就是CDO,一锅热腾腾的烂鱼,却成了竞相追逐的东西。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Mark和他团队成员去实际调查住房市场买卖及还贷情况。当然,潜意识里他认为Jared是对的。同时,也希望Jared是对的。

而调查结果却让众人大吃一惊

在迈阿密,影片中展现了几个次贷危机前,房屋交易市场存在巨大泡沫的典型情景:

这套房子是租给别人在住,租客一直在缴房租。房贷却逾期了三个月。


房贷经纪人(帮你办贷款,比如:你在链家买房,链家会找一家银行为你放贷款,这时它扮演的就是房贷经纪人的角色),那时的美国房产中介甚至想办法给无业无收入的人放贷。

居民小区里很冷清,空荡荡的大街。因为还不起贷款被银行收走,从而空置的房子和盖了一半的烂尾楼。

最可怕的是:到处都有急于出手的房子!

为了进一步调查,Mark甚至找了一名脱衣舞女

可调利率:为了减轻还贷压力,政府对刚借贷买房的人提供前期月供很低的政策。

但等利率优惠期过了,月供涨到多少是多少,加上逾期的利滚利,可能涨到200% 300%。

重新贷款:当时美国按揭买房后,满足条件可以做抵押贷款。只要房子估值上升,就没有违约风险(有点像庞氏骗局)。

另外,由于美国的银行可以把客户的贷款打包成新的金触产品转手卖给投资人(贷款利息就是这个产品的收益),自己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因此,银行也愿意让贷款人再贷款,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转手手续费。

如果这个时候房价不上涨,银行就不会重新贷款。断供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雪崩。

在交谈中Mark发现,在欲望驱使下。脱衣女买了5套房和1间公寓房。到这里,Mark的团队确认了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泡沫,并购买5000万的CDS。

最后一对 Lucky dog登场

图为 Jamie Shipley

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4年时间将11万通过炒期权赚了3000万,并合资创立了棕地基金Brownfield Fund(简称B公司)。他们既兴奋又担心的约见了泰德交易的经理,却吃了泰德前台的闭门羹。在离开的时候,意外发现Jared留下的资料,他们惊喜的发现了这个期权利润竟然高达10倍。


图为 Charlie Geller

他们做的期权,主要投资小概率发生事件的用权,类似股票。如果那1%发生,跟他们担保的公司就给他们赔钱。期间要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当然,时间发生概率越小,赔付比例越高。

这种投资方式独到之处在于:人们有时候会低估一种坏事情的发生概率,因为人们潜惫识里就不希望它发生(其实也暗示次货危机爆发的原因,因为大家都不愿看到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因此也就不相信它会发生)所以 Charlie 和 Jamie 要做的就是判断小概率事件是不是会发生。如果发生,就赚大了!

PS:网上看过他们的第一桶金——买入了一家公司的涨期权(即可行使的权力是:在未来两年半内任何时间以40$/股的价格购买其股票)。当时这家公司负面消息缠身,股价2天内跌了60%,徘徊在30$左右。

但他们分析后认为,公司的风险被夸大:如果负面消息属实,股价会跌到0;如果不属实,股价应该会到60$。他们认为不属实的概率超过50%。而当时他们买入的涨期权价格只有3$。买入8000份涨期权只用了2.6万美金。

随着负面信息退掉,股价回升,他们的涨期权的价格上涨了20多倍(当然如果那个公司股价涨到40$以上,他们也可以考虑直接行权,以40$价格买入股票,再以市场价卖出,来赚取利润。不过应该收益不会有20多倍)

但是,因为没有签署ISDA协议。所以,他们在华尔街大的交易市场中根本没有买卖期权的资格。

ISDA 协议是 ISDA 组织(国际掉期与衍生交易协会)为了规范衍生产品市场制定的协议,也成为了进入这个市场的一个门槛。

Lucky的是找到之前在德意志做交易员的Ben

看完资料的Ben对CDO很多泡沫的观点,非常赞同!用他的话讲,CDO就是精美包装的shit。Lucky兄弟请求Ben从前同事那搞定了ISDA协议(有关系还真好办事),还帮他们做空贝尔斯登公司。

时间很快到了2007年1月,房贷违约率如他们预期达到了历史新高。但是,房贷证券价格反而上涨。根据签订CDS协议时的约定,房贷证券价格上涨意味着要交更多的溢价费用(保费)。

Mark想不明白:为什么违约率这么高,价格还上涨。于是找了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负责人,在软磨硬泡之后,她很直白的答复了:不把部分B级证券评3A,业务就被隔壁老王给做了。

这时,Michael的压力陡然增加!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如果:整个世界都在装睡,你可能就像在梦中。这个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自己

为了保险起见,德意志银行的 Jared 对 Mark 冷静的提出:咱们该去趟拉斯维加斯(Ben 对 Charlie 和 Jamie 说的一样)这个建议很聪明,去看看处在房贷证券市场一线的交易员们的情况,就知道市场究竟怎样?

他们在拉斯维加斯有什么收获?

一些琐碎线索的诸如:

1、一线人员们过来开会,气氛并不像行业蒸蒸日上,倒像是未日前的狂欢;

2、Jamie的姐姐在监管部门,但从她口中得知监管部门并没有介入目前房贷证券市场的不正常上涨情况中,等等

Charlie 和 Jamie 在与一个交易员聊到 3B 评级证券的CDS时,发现3B评级证券的CDS价格已经高涨了。说明什么?市场已经嗅到了3B评级证势有极大的违约风险!

于是,Lucky兄弟改变了策略

从押注3B到改押2B证券!

实际上2A评级的证券大部分也是捆绑上B级证券,既然B级证券已经注定会死了,那2A级证券离崩盘会远么?

但是,当时市场还没有注意到违约甚至会波及到A级证券。因此优质证券大都有国家背书,违约率极低。因此押注这种证券下跌的CDS的价格便宜的惊人,而且收益率非常高。连Ben对此策略也是赞不绝口。

Mark这边约见了主要做美林证券CDO经理,他发现5000万$次级贷,在合成CDO赌注有10亿美元,而房贷市场衍生出的证券规模规模更是达到200亿。如果迈克最早发现的房贷证券是火柴的话,那CDO就是煤油弄湿的破布,而合成CDO就是原子弹。启动按钮被一个酒鬼总统把持着。

CDO在影片前面也简单介绍过了,是把次级贷款证券捆绑起来打包形成的一种新证券,华尔街做CDO打包的机构都是炼金厂,各种破烂收集好后,分类、打包形成新的高评级、高收益率的证券,但实际他们就是个垃圾厂。


当然了,CDO本身是一种证券,也有现金流。所以影片中提到:CDO A可以包含CDO B,CDO B也可以包含CDO A。他们又可以组合成synthetic CDO

细思极恐的synthetic CDO

经济行为学方面泰斗级人物Richard Thaler(左)和流行歌手Selena Gomez(右)

用赌局生动形象演绎了一番synthetic CDO

首先Gomez下了1000万的注,赌她自己手牌会赢。由于她之前一直在赢,围观的人就会觉得她还能继续赢。Thale管这叫 HotHandFallacy (热手谬误),也就是篮球运动员连续投进篮球后,大家就会觉的下一个球也能进。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女士跟旁边的男士打赌Gomez能赢。没过一会,远处一位男士又跟旁边的女士打赌,前面那个赌 Gomez 能赢的截眼镜女士能赌赢一于是循环往复,赌局越来越大,1000万赌局变成几十个亿的赌局,所以说,synthatic CDO背后只是一个赌局…

了解到这些,Mark比Baum更加坚定了做空的意愿.并决定再购买5亿的CDS做空CDO 。

好了,到了后决战的时候了。也许每个人都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审判日”。

虽然华尔街各大银行、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都不相信也不希望,甚至用各种手段阻止房贷证券市场价格下跌。但是市场终究是市场,不以个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房贷违约数据不断刷新更高的记录,相关的金融公司接连破产倒闭——市场终于开始动荡了。

他们能如愿以偿拿到赔偿么?

他们对赌的已经不单单是房贷证券市场了,通过CDO,美国经济甚至全世界经济,都已经被绑架在房贷证券市场,他们对赌的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崩溃。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除了Jared实现了大逆转(受人嘲笑2年多,终于打脸那些人)以外,其他人的境遇都很麻烦。

Michael由于各种贷款违约,MBS、CDO已经变成没有任何价值的垃圾证券,当时与Michael签订CDS互换协议的银行,本来应该开始向Michael支付费用弥补这些证券的损失。但是,突然各家银行都出问题了,找不到当时的协议、找不到Michael的协议头寸金额。

高盛直到也做空了房贷证券市场,并将Michael和CDS协议的资金缺口补上后,才联系了他。并同意尽快对损失估值,履行CDS的补偿义务。

最终,Michael的(scion)S公司利用CDS协议收益4.89亿$。但是,也因做空市场,他被同行所排斥,并被FBI 4次调查,看到真相并坚持的人,可能如此下场。

其次,是Lucky兄弟Charlie和Jamie

他们想卖掉自己的CDS,因为房贷证券市场一路下跌。这时候有保险性质的CDS,应该是价格高涨才对。但是各大银行开始耍手段,死扛不涨价。

大银行的策略是:我不会买你的CDS。反而是趁其他机构还蒙在鼓里,把手中的垃圾MBS、CDO卖给他们,我就安全了。另外,我还要对这些做空,还可以捞一笔。

Charlie和Jamie没辙,想通过媒体曝光,但是却在华尔街时报碰了壁。负责任不愿愈得罪华尔街,也不愿意冒煽动市场的风险。试想一下,华尔街日报头条:美国经济完蛋了!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市场逐渐恐慌。他们之前做空的是贝尔斯登的证券,而贝尔渐登公司旗下两个对冲基金己经因为房贷证券破产清偿。如果他们不尽快处理手中的CDS,万一贝尔斯登扛不住也破产了,那他们手里的CDS就成了废纸一张。

最后,还是Ben帮助下,找到瑞银集团,将他们手中的CDS以8000万$买了。相比他们的B基金公司之前3000万$的资产规模,已经是非常司观的收益。

Mark这边,更为纠结

前面说到Mark的基金公司隶属于摩根斯坦利,集团公司里有叫Bennie Cleagar的家伙,从两年前开始做空3B级证券,但是他胃口太大,一下子买了20亿的CDS。

但是,次货危机爆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房贷证券市场仍一直上涨,这20亿CDS的溢价费亏空了他的所有资金。因此,他开始对A、2A级证券做反向的CDS(而且数量非常的大)。

说白了就是,他认为 1A、2A级证券永远不会违约。所以他找到了一个预测1A、2A级证券会违约的人,跟他做了反向CDS。这样,如果1A、2A级别证券指数继续上涨,他会持续收到反向CDS挣到的溢价费。这个溢价就可以用来弥补他手中3B级证券正向CDS溢费的缺口。

当然,结果不论B级别还是A级证券都变成垃圾。由于他对A级证券做的反向CDS多。最终导致,50亿$的亏损。你可能要问,这和Mark有半毛钱关系?当然有,因为和Bennie Cleagar对赌1A、2A级证券会违约的那个机构,正是Mark的基金公司。Dramatically !

这时,摆在Mark面前两条路

一是:救自己基金公司的大东家————摩根斯坦利一命,把手里1A、2A级别的CDS低价卖给摩根斯坦利。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黑mm领导履次找到Mark让他卖拍手中的CDS的原因;

二是:跟华尔街大银行玩到底。当然150亿$对赌风险还是蛮大。母公司摩根斯坦利可能会破产,而作摩根斯坦利资产的 Mark的基金公司,也就要被拿去抵债。Mark将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反而还会输掉自己的公司。

最终,MarkBaum勇敢的选择了后者!

Mark 是坚持到后一刻的大空头。到底,最后他有没有卖掉手中的CDS呢,给大家留个悬念。各位可以去看这部电形。当然,看完本文后,再看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太吃力。


故事,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我主要还是结合电形惰节,把电影中提到的一些证券知识粗略普及一下。其中,可能也有一些不严谨之处,可以一起再探讨。

个人感觉这种级别的做空大反转,一方面是靠能力,一方面也是因为机遇。时势造英雄!

因为当时整个美国经济已经被次级贷款证券绑架了,”大空头们”的对手不是华尔街、英联储甚至是美国政府,哪怕政府后来救了贝尔斯登、摩根斯坦利。

他们面对的是人性的欲望和贪婪以及金融行业的魔王波旬。

其实除了影片中的四个人,其他也有人做空。但是高昂的溢价费,也没让那些人熬到天亮。

最后也想感叹一句,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或许面对真相,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