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到幸福的小事儿


虽然天天猫在家里,但看着外面的春光明媚,想起了在隔离之前几件充满了小确幸的事儿,心情也跟着阳光起来。

朋友刚搬新家,一间小小的公寓,还在收拾中的时候,过去做客,顺便帮她出(zhi)谋(shou)划(hua)策(jiao),看看怎么更好的利用空间。在讨论衣柜空间怎么分隔更好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自从回来以后有了这么多的衣架,我就觉得超幸福。”这让我很好奇,衣架跟幸福的联系会是在哪里呢?原来,以前她的衣架基本只够晾衣服,其他衣服都是一件件叠起来摞在衣柜里的。但现在,衣架多了很多,可以把衣服直接挂在衣柜里了,而且是随便挂!这让她觉得非常幸福。

有天晚上跟朋友一起去万象天地剧场看了一出话剧《我的妹妹,安娜》。虽然最想看的不是这部,虽然女主的功底跟其他几位演员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极大的影响了观赏体验,但我依然觉得幸福感爆棚。因为,可以在工作之余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却未能实现的。现在,我终于可以有业余生活了,可以跟朋友一起去看爱的话剧了。而且,还是在我很喜欢的建筑师姚仁喜设计的剧场里!这真的让我觉得非常幸福。

这两个关于幸福的体验,让我开始思考,幸福是什么?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我知道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不管是在咨询室里,还是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或是电视新闻里,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评价,多半都是痛苦、失落、不满或是麻木的,似乎苦难重重。

是啊,在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开篇第一句就是:“人生苦难重重。”

如何在苦难重重的人生里,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幸福一点,是我们毕生都在追求的永恒主题。记得前些年,央视曾经做过一个街头采访:“你幸福吗?”答案千奇百怪,而且频频遭遇神回复,在当时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基本都是嘲笑和吐槽。好像大家都对这个问题有着比较复杂的情绪。说幸福吧,可明明工作那么辛苦、负担那么重、不公平的事那么多;说不幸福吧,好像也没那么糟,毕竟奋斗那么多年,并不是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怎么说,似乎都不对,都带着一点点不甘和不确定。所以,当年这个节目才遭到那么多的非议,包括当年的我,也认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无厘头太没有意义了,每天都累得要死,还要承担那么多不属于我的工作和责任,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状态吗?每天为生活奔波打拼的人就不会幸福了吗?含着金钥匙出生什么都有的人就一定会幸福了吗?

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好像又不是这样的。

有的人会因为刚好赶上电梯而觉得幸福,为收到新耳机觉得幸福,为楼下的花开了而觉得幸福,为新搬的家旁边有着美好景观的公园而觉得幸福,为骑电驴到图书馆只用十几分钟而觉得幸福……都是一些简单而微小的事物,却带来了一种全身心的愉悦和满足。所以,幸福是什么呢?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与状态无关。如果丧失了幸福的能力,拥有什么都没有用。那,什么是幸福的能力呢?幸福,是一种对快乐和美好的感知力,是对周遭世界所有细微的、确定的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和感受能力。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对快乐和美好的感知力,而带来的幸福的感受。

幸福的反面并不是不幸,而是——麻木。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负担的增加、经历的增多,渐渐的失去了这样的感知力,对很多事物都已经无感、变得麻木了。你看,小孩子是最容易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因为他们单纯、简单,一点点的满足就能让他们开心很久很久。

入选美国乡村音乐名人堂的第一支乐队——“卡特家族”有一首流传最广的歌,《让生活充满阳光》(Keep on the Sunny Side),歌唱的正是这样一种在苦难的生活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快乐和幸福的感知能力:

生活中总会有烦恼和忧伤

也会有希望和阳光

虽然我们曾经失意消沉

可一转眼便是希望的太阳

有时风暴来临

冲垮我们的理想

可云雾终将散去

太阳依旧明亮

幸福是快乐且有意义——快乐是当前的利益,意义是未来的利益。

所以,要放眼未来、着眼当下,在努力追逐梦想的同时,快乐前行,不被欲望所折磨。欲望只是一个目标,是未来的利益,它只是意义而非结局。

所以,在放胆逐梦的同时,不要忘了打开幸福的开关、伸出幸福的触角,去感受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做一个积极乐观、保有童心,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的人。

让我们先从放慢脚步,感受路边的花草、拂面的清风、父母的关心、爱人的体贴、孩子的纯真开始,慢慢体会生命里的快乐、美好、满足和幸福,在正念的觉知里,慢慢恢复和提升幸福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感受幸福,勇敢逐梦,让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