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剩女羞辱」,被外国人抢先拍出来了

​最近,一部由《欲望都市》“米兰达”扮演者辛西娅·尼克松

与《Girls Girls Girls》杂志合作的短片在微博传开了。


短片的名字叫《他们说,要当个淑女》(Be a Lady, They said!)。


一脸严肃、目光如炬的辛西娅面对镜头,言辞犀利。


“不要太胖,不要太瘦。

吃好,减肥。别吃那么多。

点一份沙拉,不吃碳水化合物,不吃甜点,节食吧。

天啊,你看起来像个骷髅。

你为什么不直接吃?你看起来很憔悴,你看起来很不舒服。

……

叠好他的衣服,做好他的晚餐,让他们开心。

那是女人的工作,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好妻子。

给他生一个孩子。你不想要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改变主意的。”


翻译@麦当娜中国歌迷会


看完短片,许多人的脑子里会蹦出“打拳”两个字。


不过,让我们暂且抛开先入为主的观点,尝试去接近创作者的理念——


社会存在对性别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双标问题(包括对男性)。


就比如,短片里讲到女人需要结婚生子、做家庭主妇、让丈夫开心。


那么,婚姻、家庭、妻子、母亲是女人一生中必须扮演的角色吗?中国女性面对传统的婚恋观,她们的处境又是怎样的呢?


一部由以色列导演希拉·梅达利亚、肖什·莎赫拉姆与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的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一个答案。


《剩女》

Leftover Women

2019.4.27



1.


Mei,34岁,单身。


靠着自己的努力,她走出了山东农村的老家,来到了北京。


大学毕业之后,她选择留在北京,在一家港企公司做律师。


表面上看,她成为了社会的精英阶层,经济独立,教育程度高;但潜意识里,她依旧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这与她的山东老家脱离不了关系。



山东一直是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的地方。


尤其在农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根深蒂固。


女孩子年纪超过27岁还不结婚,任何人都可以嘲笑你、鄙视你。


Mei是一个30+的单身女人,即便生活得多么摩登时髦,还是要承受来自家人的催促、传统的压力。


外甥叫她光棍姨,姐姐开玩笑地让她嫁给村里的老光棍。



每次回老家,她还要经受家人一轮又一轮的“质问”、“审判”。


父亲率先出场。


“我还真愁你这个事情。在外面,人家一问,我都没法说。”“你工作已经稳定了,你可以考虑结婚了。”


父亲用没面子的说辞,试图让孝顺的女儿听话,赶快找个对象结婚。


已经熟悉套路的Mei面不改色地回答,


“我考虑了,我考虑的结果就是还是单身好。”



父亲被气走之后,姐姐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首先,针对她本人进行人身进攻,“上学上傻了,读书读傻了。”“不正常了。”


然后,再提父母对她的操劳和担心,“你一天不结婚,咱爸妈就一天不放心。”


一旁观战的妈妈也跟着一句,“你结婚之后,我也了却一份心思。你爸晚上都睡不着觉。”



返回战场的父亲,继续做思想工作。


“你大学毕业,我真的很自豪,唯独就这个事情不行。从你念书开始,你咋说我咋办,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你考上北京去念大学,咱们穷,我还是供着你。我豁上卖血,也要供着你。”


听到父母不断追溯养育之恩,姐姐不断地开枪放炮,崩溃的Mei终于泣不成声。


”如果我不结婚,这一切就没有价值了,对吗?”



听到这话,姐姐当场气炸了,大声斥道,


“不结婚可不就是判刑!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多子多福的石榴,别有一番用意


唉,同为山东人,我对Mei的处境感同身受。


在传统思想浓厚的农村,女人的命运只有结婚生子一条路,失败的婚姻也比嫁不出去强。


在嚼舌根的人眼里,大龄单身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身体有毛病。


面对这种传统守旧的思想,她只能默默忍受着别人的议论、家人的怪责。



为了早日成家,完成父母的心愿,从婚介网站到公园相亲会,Mei一直不停地奔波。


令人遗憾的是,不仅没有找到对象,还遭受了羞辱。


有一次,在与某婚恋网站的红娘见面时,


她说了一下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受到良好教育、尊重女性。


说实在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诉求,并没有高标准、多苛刻。


万万没想到,红娘毫不留情面、劈头盖脸地讽刺道,


“首先,你不是美女;第二,你的年龄真的很大。你觉得你的年龄在婚姻市场中真的还是一个很好的年纪?


你不要把自己的状态想得很好,不要觉得自己年龄、状态还很好,包括你的外型也是。这都是自欺欺人的,都是你自己觉得的。”



还有一次,Mei在公园相亲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挂着自家儿子信息的老太太。


看到男方条件不错,她就凑过去,寒暄一下。


一开始聊着还行,谈到职业,老太立马变了脸。


“律师多厉害,拿几条法律我就完蛋了。”


一脸尴尬的Mei试图化解这个冷场,“律师也不欺负自己家的人啊。”


老太大依旧嘴里不饶人,“要是有矛盾了,就不会自己家的了。我受不了。我们不谈了好吗?我害怕。”


估计,连Mei都没想到,律师这个职业也会成为自己相亲路上的绊脚石。



面对一次次地失败,近乎崩溃的Mei只能找心理医生倾诉。


“我是一个比较奋力挣扎的人。不管是剩女、单身狗这些词,我会挣扎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我战胜了它们,但是还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胜利,还是很害怕。


好端端的人生过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不结婚的问题。我现在过着一边战斗,一边逃亡的生活。”



2.


Min,28岁,北京人,有房有车。


毕业于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她,是某电台的节目主持人。


个人条件优秀的她,对选择对象的要求比较具体:


身高175以上;公务员、金融、技术男等职业;必须有房;家境不能比自己家差,不接受农村家庭。



实事求是地讲,按照她本人的条件,这些要求不算太苛刻。


而且她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找不着对象呢?


问题主要出在Min的妈妈身上。


她的妈妈跟全天下的父母一样,希望女儿能嫁给一个好人家,生活得幸福美满。


除了男方需要北京户口之外,她总爱用挑剔的眼光,表达各种不满意。


看到女儿与男孩交往,她就会横加干涉,觉得对方不好、图女儿什么。


一次,二次,三次….最后女儿这么就剩下来了。



早已经习惯顺从的Min,每一段感情都需要参考妈妈的意见。


一旦妈妈不同意,这段感情也意味结束了。


日积月累,这给她带来了特别大的压力。


在心理医生的建议下,为了打开心结,Min试图与妈妈倾诉内心的想法。


她哭泣地说,“你能不能别掺和了。”


也许是太憋屈的缘故,Min把积攒多年的情绪统统倾倒了出来,


“你都不尊重我们。有时候我觉得我爸凭什么找你呢。”



始终面无表情的妈妈听到这番话,压不住脾气了。


跟许多的家长一样,她把为孩子牺牲的一切旧账翻出来,用自己的养育之恩去搪塞女儿的指责。


“我们俩高价让你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俩培养你,然后完了就一无是处。


我这个做母亲的,给你买了房子,买了车,你一点面子都不给。”


一番交流之后,女儿痛哭流涕,母亲脸色发青,母女不欢而散。



3.


Qi,大学教师,姐弟恋。


因为受到家庭变故的影响,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大龄单身的状态,直到她遇见了现在的老公。


开始交往的时候,两个人感情并不是很顺利。


一方面,她与男方不是门当户对,一个是书香门第,一个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家庭;


另一方面,因为自己与男方的年龄差距挺大,这让她很忌讳。



在男方的追求之下,Qi意识到两个人的关系和婚姻的稳定性,与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她最终妥协让步,与男方牵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婚礼当天,Qi陷入了异常的平静。


相反,她的母亲很高兴,毕竟是了却一桩心事。


母亲感叹道,


“女儿出嫁,是作为母亲最开心的事情。结婚是千百年来的习俗,逾越不了,我们还要走常人走过的路。”



结婚之后,Qi的生活主要围绕着丈夫、工作、孩子。


她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跟着丈夫从北京搬到了广州,自己的工作也随之调到了广州。


当别人问她这段婚姻成功不成功、幸不幸福的时候,


她毫不避讳地说,


“婚姻不是一个成功的结局,但是就阶段性来说,我现在很快乐。


在我没结婚之前,我的生活是有趣的(interesting);结婚之后的生活,没有那么有趣,很多时候真的很boring,但是更幸福了(happiness),更美好了一些。”



4.


在《剩女》这部纪录片里,Mei、Min、Qi遇到的问题分别代表了单身女性面临的传统观念、父母干涉与道德绑架、以及对婚姻的妥协让步。


其实,不光是女性,部分单身男性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当一个年过30岁的人没结婚的时候,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人选择他/她?为什么没有人想要他/她?


当一个人自愿选择单身的时候,有的人会说,为自己而活太自私了,他/她脑子有病。

除了人言人语之外,他们还要面对一些约定俗成的词汇带来的歧视感。


例如,社会为单身人士盖上了一个贬义性质的“剩”字,还让其遭受「剩男/女羞辱」


汉语里,剩男指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单身男性;剩女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粤语里,剩女还有漏洞鸡蛋、卖剩蔗、箩底橙、摄灶罅等说法。(via 维基百科)


英语里,大龄未婚女性( spinster)一词由纺纱工(spinner)词演化而来。它指的是,很多没有结婚的女性为了不成为家里的累赘,直到很大年龄还会日夜不停、不计回报地做些纺织活贴补家用。


在新大陆,“大龄未婚女性”指23岁至26岁以下的未婚女性。到了26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会被称作“刺鱼”(thornbacks),这也不是什么赞美之词。(via丽贝卡·特雷斯特《单身女性的时代》)



当窦文涛好奇地问俞飞鸿,“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单身到现在?”的时候,


俞飞鸿从容地说,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单身或者是婚姻,我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这是拥有独立人格精神的单身人士对一切质问的反击。



当《我家那闺女》变成一档变相催婚节目的时候,


Papi对焦俊艳说,


“你不要因为你岁数到了去结婚,你一定要找一个喜欢你的并且你也喜欢的人,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大龄剩女什么的,你不要去听那些话。没有的话就不结。切记病急乱投医。”


对爱情的渴望、坚持、不妥协,这是过来人对后来人的经验和劝说。



平心而论,单身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婚姻的缺点也是存在的。


结婚,或者不结婚,关键都在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就像Mei在《剩女》里倾诉得那样,


“婚姻就像是穿一双不合脚的鞋。对于那些心很小的人,他们可能觉得这双鞋很舒服。


但对于脚大的,喜欢到处乱跑的,对自己未来还有梦想的,他们觉得自己脚太大了,穿不进去。”



关于婚姻,人的命运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二选一,它还有爱、性、伴侣、友情…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选择理想生活的权利,别被一个“剩”字给禁锢了。


面对这么多可选择项,追随自己内心,去发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放手去做,未尝不可。


(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