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简析(二)

《问卷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你心目中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学员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趋同性很高。

1、善良

几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员”都用到了这个词。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他们“善良”就不会干坏事进“号子”,他们不配要求别人“善良”,我到不这么认为。尽管他们在常人眼里是些无恶不作的“坏孩子”,他们可能没有善待别人,但是她们仍然希望他人、社会善待他们。在不少人眼里他们就是些十恶不赦的坏人,在我看来,他们也是可怜的人。在未成年人涉及的许多案件中,尤其是因“故意伤害罪”被处罚的,许多都是由原先的被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譬如被敲诈、被欺凌无法忍受等;采取极端的措施:背后捅刀、叫人报复等)。我的分析是:“加害者下了地狱,受害者进了监狱”。




2、爱心

这也是提到的非常集中的一个词。可能有人更要质疑“学员们”了。其实我的理解跟第一条里的差不多。教育是个最最需要爱心的行业,你不能关爱、爱护他们,你没有一颗爱心,你都不爱自己的职业、学校、学生,让学生们怎么学会爱?亲其师才信其道吧,他都喜欢你,怎么喜欢你的课?

还有的学员说,你们教导我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师父就是父亲,我们把你当父亲,你能不能把我们当你的“半个儿子”?




这是一个犯了法的孩子真情实感。他原来在外面的时候,尽管已经辍学,但他还是经常去学校看望他上小学时的老师。


3、平等

现在的孩子民主意识、权利意识都很强,尤其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不希望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讨厌这些学习不好的“嫌贫爱富”,不要歧视他们,尊重他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如果不能尊重、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对他们的尊心将会伤害很大。



4、理解

这个用词对这些孩子来讲有他们不同的理解和用意。譬如有的学员讲:“我就不爱学习,就爱玩,读书都是骗父母的,你不逼我行不行?”这样的学生老师咋理解?看看这个“学员”的期望:“有一个让我吵作业的老师,上课不回答问题的老师”。有点奇葩吧?(原谅他们的错别字)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少吗?


这个“理解”靠谱点。如果都靠谱,就不会是“学员”了。


他们的“理解”还有“换位思考”的意思。当老师难,当学生也不易啊。


5、幽默

学生们一般都不大喜欢死板无趣的课吧。照本宣科、一脸的“阶级斗争”,学会们能不烦吗?



6、博学

这个对老师要求要点高吧?多才多艺的老师学生自然喜欢。他们认为老师应该能读懂学生的心理(心理学)。



7、责任

不管是对教学还是对学生,他们还是希望老师有责任心。尽管他们原来都是些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但他们还是希望老师有责任心,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



8、师德

使用这个词的频率非常高,这些缺德行的孩子,竟然老追究老师的德行。请原谅他们有的用词不当。立德树人,但是呢?其实他们也不容易,他们能理解你的苦心。





9、宽严相济

看看这个孩子,“在我犯错的时候不要过激的辱骂我,通过谈话来解决”。有个家长给老师说:“下次能不能不要打娃的头”。其实他们知道你为她们好,认为你可以发脾气,甚至容忍你动手,但不要过激,不要过分。



10、不离不弃

学校是最能包容学生的地方,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不离不弃,不要动不动处分、示众、“劝退”。老师就是“拯救孩子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懂事、他们调皮捣蛋、违纪违法,在青春期很正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个时候出现行为偏差,最应该出现的就是老师,如果我们老师都不拯救他,开除了之,将他们推向社会,他们那么小能干嘛?自然流浪社会、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最后就只能到我们这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所以:表凭借,用来;传道:传授知识;授业:教授学业;解惑:解答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也是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指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在“三独教育”的今天(“三独”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的父母,生了一个独生子女的学生,交给独生子女的老师管理),要想当一名称职的老师的确不易,有个校长说,过去“一根指头可以管学生,现在五根指头还管不好”。教育成了今天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它已不只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这几家的事,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困扰教育的问题。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