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有什么意义?

1940年世界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的一个音乐厅,演唱了这首歌,第二年他还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是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由美国国务院批准的一套盟军凯旋之歌曲目中,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作品而列入其中。

1949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但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有人建议歌词修改一下。

张奚若、梁思成先生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应采用作国歌。

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安不忘危”的思想,何况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周恩来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拍板同意歌词不改。

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即将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其正式定为国歌。


扩展资料:

词曲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歌曲命名

电影《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从而把该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