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為何豪甩100兩銀子?

秀才江湖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為何豪甩100兩銀子?

在平兒給劉姥姥介紹王夫人給的錢時,就順便把王夫人為什麼送這麼多錢的話傳達給劉姥姥。王夫人的話也就是本問題的答案。


這兩包,每包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也姓王,他和王夫人並沒有什麼親屬,只不過王狗兒的祖上貪圖王家的勢力,因此主動連的宗,也就是認互的一家子。雖然是認的一家子,但是劉姥姥到了賈府,也是投奔王夫人來的,也算是王夫人的孃家人。

劉姥姥家如此貧困,劉姥姥如此寒酸,雖然年輕的王熙鳳不在意,但是王夫人卻覺得很難堪。因此她才下決心幫劉姥姥家一把,於是她才足足的給拿了100兩銀子。

這100兩銀子完全是為了劉姥姥家以後生活發展打算的。王夫人就此打算讓劉姥姥家脫離貧困,過上好日子。這實際是王夫人心地善良的一種表現。但同時在平兒給劉姥姥傳的話裡面也有王夫人責備教訓她的味道在裡面。“以後再別投親靠友的”,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要好好的把日子過好,別到處丟人現眼了。



劉姥姥沒有辜負王夫人的期望,果真脫離了貧困,過上小康生活,後來竟然有錢幫助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脫離苦海。不能不說天地循環,做好事必然有好報。


佔禮雜談


劉姥姥是一個很有生活智慧的老人家,因為家中艱難她第一次厚著臉皮到賈府去求助王夫人,後來得到了王熙鳳贈銀二十兩解決了一家的生計問題。第二年有了收成她就帶著頭茬的新鮮瓜果送去賈府,以表達感謝之情。

劉姥姥的知恩圖報也讓她收穫了好運,她這一次得賈母看重在賈家玩了幾天,她也收穫了賈家人喜歡和尊重,還跟王熙鳳成了很好的朋友,她走的時候得到了一大車的禮物,王夫人還豪擲了100兩銀子給她。大家送的東西都有定數,為什麼王夫人要給那麼多錢呢?

第一,劉姥姥是王家的親戚,王夫人自然要用重金來凸顯自己的大方


劉姥姥雖是賈母留下的客人,但她終究還是王夫人的親戚。當初王夫人都沒心思見她,可是如今賈母看重劉姥姥,那麼王夫人自然也要認證劉姥姥王家親戚的身份。既然劉姥姥是王夫人的親戚,那麼眾人都送了很多禮物,王夫人自然不能夠比別人少。

王熙鳳和賈母分別送了各色吃食、衣物、藥材等,王熙鳳還單獨給了八兩銀子,寶玉給了妙玉的杯子,平兒和鴛鴦都各有禮物相贈,大家都給了東西,那麼王夫人自然不能落於人後,所以豪擲100兩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王夫人覺得劉姥姥上門打秋風太丟臉,希望她可以用這100兩自謀生計


劉姥姥到賈府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探訪親友,而是為了打秋風,雖然這一層目的被賈母等人淡化可是依舊存在著。王夫人作為劉姥姥的正經親戚,劉姥姥第一次的作為對她而言還是很打臉的,所以王夫人會給劉姥姥100兩銀子。

這一包是八兩銀子.這都是我們奶奶給的。這兩包每包裡頭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王夫人說這話的意思也很明瞭,希望劉姥姥以後可以通過這筆錢自謀生計,不要再求親靠友,也暗示著不要再到賈府打秋風。不過也不用把王夫人想的那麼壞,她給的這100兩確實也能夠幫助到劉姥姥。

第三,王夫人對劉姥姥給大家帶來的歡樂表示感謝


劉姥姥這一次到大觀園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她給眾人講的故事很有趣,她配合王熙鳳和鴛鴦的搗鼓很精彩,她賣力的表演很辛苦,這不僅要自身的大氣,也要足夠有天賦,恰到好處不貶低了自己也不會不生動。所以王夫人給劉姥姥這麼多錢也有感謝的意思。


小說紅樓


劉姥姥首次求助榮府,衝的就是王夫人,但兩次榮府之行,可以看出,上上下下最不待見劉姥姥的正是王夫人。她早年眼中那個“憐貧恤老,齋僧敬道”的二姑太太早已被異化為冷酷、虛偽的假善人。

劉娃姥第一次來,她不見,理由是“今日不得閒”。周瑞家的送走劉姥姥後向王夫人回事,發現她正與其妹薛姨姨“正長篇大套地說些家務人情等話”,並非什麼正經事。“不得閒”是藉口,不想見、不屑見才是根本原因。

第二次進榮府,劉姥姥是感恩,完全沒有打秋風的企圖,她首先坦陳“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誇耀收成好顯然不是求助的說辭。真心實意地扛了兩袋新鮮疏菜瓜果,而且都是“尖兒”,可見其心誠。

王夫人所贈100兩銀子意圖很明顯,“或者做個小買賣,或是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投親靠友的。”最後一句是重點:別再來了。這裡王夫人對劉姥姥的嫌棄一目瞭然。劉姥姥是一貧窮的鄉下老嫗,是社會最底層人物,她雖憑機智或靠作踐自己給府裡主子、奴婢帶來快樂,可劉姥姥與王夫人等貴族仍是不相融的兩個階階,後者從骨子裡瞧不起下層民眾,這是階級分野,是客觀存在。而劉姥姥進賈府的由頭便是王夫人,所以王夫人也自覺有責任永遠打發了這個鄉下老嫗。


玄真子桑


王夫人出手大方,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姥姥本身就是來投靠王夫人,第一次的時候,王夫人沒見她,但王夫人的親侄女王熙鳳是接待了的,而且還給了她銀子。說到底,賈母等賈家的人之所以善待劉姥姥,也算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於情於理,王夫人都應該出大頭兒。

2、劉姥姥來榮國府,看似是做客,其實是舍著老臉來求人,這於與劉姥姥關係最近的王夫人來說,面子上是不大好看的。王夫人不願再看到劉姥姥低三下四地求人,也為了讓自己日後少麻煩,所以她給了劉姥姥一大筆錢,讓她有本錢經營,讓錢生錢,然後過上真正富足的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夫人想得很周全了。

3、王夫人和劉姥姥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與劉姥姥並無太多情分,而且劉姥姥的到來,讓她在賈府很沒面子。王夫人給劉姥姥一大筆錢,其實是花錢免麻煩,意思是錢給得足夠多了,以後不要再來了。這筆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算是一種隱性的逐客令,可惜劉姥姥並沒有聽出來這個弦外之音。


感人故事會1220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和第一次上門“乞討”是有些區別的。

嚴格地說,劉姥姥並不能和榮國府扯上直接的親戚關糸。書中交代,當初是板兒他爺爺和王夫人的老子同朝為官,有件事情上幫過忙。因為都姓王,也為了今後能有個互相照顧,這才聯了宗,成了一家子。說穿了就是個利益聯盟。時過境遷,到了板兒他爹這一代已經淪落為衣食堪憂的貧困戶了,而當年聯宗的王家女兒嫁到榮國府,成為賈政的正妻——王夫人。而劉姥姥又是誰呢?她是板兒他爹狗兒的丈母孃。就算是到榮國府走親戚,也該是板兒他爹、至少是板兒他媽來才對呀!你一個當丈母的有啥資格上門呢?這也就是劉姥姥去榮國府還得領著小屁孩板兒的真正原因:人家可是姓王的後代!他爺爺和王夫人的爹是聯過宗的。如今過的不好,上門打秋風來了。不管咋地,人家板兒還無論如何能和王夫人扯上點兒關糸,劉姥姥和王夫人的關糸可就曲裡拐彎的多了。一老一小上門求告生活艱難,真和乞討沒有兩樣。尤其是劉姥姥,這個口難開呀!

不管咋樣,鳳姐得了王夫人的話,還是給了劉姥姥和板兒二十兩銀子。劉姥姥喜出望外,滿心歡喜地回去了。岀於樸素的感激之情,把地裡產下的“尖兒”留下來,回饋給榮國府“嚐嚐鮮兒”、“自己並不敢吃”——一如供奉祖先似的回報榮國府的恩賜。貧苦的農民有什麼好東西能拿得出手當禮物送人呢?只有自己地裡的土特產。東西好不好另當別論,難得的是這份心意和誠實。如果說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核心目的是求助,那麼二進榮國府的核心目的就是感恩和回饋。

好心有好報這句話在這裡看來是用對了地方:本來送完了東西就要“家去”的劉姥姥被賈母無意中聽到了還有這麼一門親戚,一定要她留下來逛逛園子、拉拉家常。一方面是想找個積古的人聽些趣聞軼事、人情世故;另一方面是兒媳婦兒家的親戚來了,你不能不管飯就打發走了吧?好歹住幾天,嘮嘮嗑兒。順便再顯擺顯擺我家新修的園子,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

王熙鳳可不這麼想:她見過劉姥姥和板兒一進榮國府時的作派和吃相,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家人的。她為了取悅賈母,和鴛鴦串通,在酒宴上捉弄劉姥姥。讓她岀醜,為眾人取樂。劉姥姥心領神會,一點就透:不就是逗個樂嗎?放心!我會好好表演的:一來為報恩,二來能把老祖宗哄高興了,也是咱的本事。還說不定誰逗了誰呢。

果然,酒宴之初,在賈母說了“請”之後,劉姥姥開始了她的本色表演。先來了一段兒小品:站著高聲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就歪著頭,鼓著腮幫子,一聲不吭了。

講究禮儀的大家子那裡見過這種陣勢?一下子全都怔住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全部哈哈大笑:賈母笑的指著鳳姐兒說不岀話來,薛姨媽笑的一口茶噴了出來……地下無一不笑的彎腰曲背——總之,大家都被劉姥姥涮了。

作為劉姥姥拐彎抹角的親戚的王夫人笑了沒有?也笑了。並且也笑的猝不及防。但笑過之後、回過味來,她就笑不岀來了:畢竟在明面上,喝醉酒、被人扮傻子似地戴了滿頭花、處處顯示沒見過世面被眾人取笑的劉姥姥是她的親戚。算起來被嘲笑的成份裡,也有自己的一份子——看看你家親戚!就這水平?丟人現眼,活打了嘴了!

因此在劉姥姥離開榮國府時,賈母、鳳姐、鴛鴦、平兒等各有饋贈。王夫人的岀手無奈又大方:這一百兩的銀子是太太給的。回去買幾畝地,或做個小買賣。以後就別投親靠友了……王夫人是真心讀懂了劉姥姥的心酸與無奈:有辦法的話誰願意出賣自己的尊嚴當飯吃的呀?這是真心要幫劉姥姥脫貧的。


大花貓71373869


我是大野澤的風,致力於原創問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王夫人為何豪甩100兩銀子?

為啥是豪甩?我們古今錢幣換算一下,就知道了。

《紅樓夢》所反映的年代,大致是清朝前期,康雍乾時期,這個時期過國家發行的貨幣主要是銅錢,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康熙通寶”“乾隆通寶”等,平常買東西基本不用銀子,因為銀子太大,就像今天似的,只有通行貨幣100元,為最大,而1兩銀子就是1000元,沒有響應的貨幣,所以在花錢之前,需要把1兩銀子換成10張100元的,才可以買東西。

清朝有位文人叫錢泳。寫了一本書叫作《履園叢話》,這本書記載,1兩銀子能換700文銅錢,後來銀子慢慢漲價,到720文,再到760文,再到800文,給劉姥姥100兩銀子,相當於8萬文銅錢,而當時上好的白米一石才1400文左右,雜糧或許800文就買了,而對劉姥姥這樣的人家,20石糧食足夠吃一年了,換做今日,小戶人家一年吃穿用度也就兩三萬,8萬錢,相當於8到10萬塊錢,你說王夫人豪不豪?

隨手給親戚就是10萬塊,我也想要這樣的親戚。

哈,言歸正傳。

為啥王夫人會給劉姥姥錢呢?而且還給這麼多?

有人說,這樣的窮親戚,趕緊打發走吧,以後別來了。其實從王夫人的品性來看,她是信佛之人,大可不必這樣做。

所以她給劉姥姥這麼多錢的原因,大致從如下幾個方面可以探討:

首先她的慈悲之心和消費習慣。大戶人家對錢是沒有什麼概念的,比如王夫人,她收入很高,每月的月例錢是20兩左右的銀子,足夠劉姥姥家裡吃一年的。一年就是240兩,相當於年薪逼近30萬的人,長年累月的積累,或許手上已經有數千萬資產了,隨手拿出十萬來獎賞自己中意的人,也是無可厚非。再加上她是修行之人,自然在和劉姥姥這樣的積古老人交往中,能夠感知到她生活的艱辛,所以出於慈善的目的,予以捐助,這一點可以理解。

第二,劉姥姥和王家保持著一定的關係。這一點沒有前一點有說服力,其實劉姥姥女婿和王家關係,已經是非常久遠得了,但是劉姥姥卻很精心的運作著這層關係,讓王夫人覺得兩家還是有往來的。再就是,王家家大業大的關係,王夫人很可能在做善事的同時,給人一種印象,她不想給人一種冷落窮親戚的印象,故而拿出100兩銀子來給劉姥姥。


大野澤的風


賈母送劉姥姥的不是舊衣服,是下人孝敬她送她的新衣服,但老太太不穿下人送的衣服,或者穿一次就收起來了,這是鴛鴦說的,所以說她的衣服不值一百兩也是價格不菲,送給一個農村老太太穿她巴不得呢?劉姥姥以前決對沒穿過這麼好的衣服,所以賈母送她衣服不跌份!


Dami3


劉姥姥“單口相聲”說得比較好,賈母十分高興!所以,王夫人格外加賞。比今天的相聲說得好,所以賞錢也比今天的演員待遇可觀的多!








生命的追問


劉姥姥本來是王夫人孃家的親戚,第一次來榮國府,也是來找王夫人的。到了周瑞家之後,才從周瑞家的口中得知王熙鳳。而王夫人也懶得接見,轉派了王熙鳳招待。

第二次到賈府,王夫人也沒表現出熱情來,是賈母要見,才讓劉姥姥在眾人面前,有了展示的機會。

但劉姥姥是“有準備的人”,能夠抓住機會,沒有也編出些故事來。講了雪下抽柴的故事,吸引了寶玉的注意力。又講了敬神佛、失子得孫的故事,投合了賈母與王夫人的胃口。

劉姥姥的第二個故事裡,有這樣幾個要求:1.唯一的兒子早夭;2.敬神佛,特賜了孫子;3.這孫子粉妝玉砌,現在年紀還小。

為什麼這個故事會投合賈母與王夫人的胃口?1.她們的孫子、兒子賈珠少年早夭;2.賈母敬神佛,王夫人更是崇信;3.老來得子(孫)的寶玉還小,長得很好。

按這個故事的套路,寶玉的出生完全是敬神佛的回報,是賈母、更是王夫人的善行所致,並且這孩子受到神佛的保佑——怎不叫賈母、更叫王夫人內心狂喜?

一百兩銀子,是王夫人對劉姥姥的回報。


棲鴻看紅樓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劉姥姥第一次上門和第二次上門本質的區別。

劉姥姥第一次上門,從本質上來說,說得好聽一點,叫求援,說得不好聽一點,叫乞討。就是那種家裡日子完全過不下去,拉下臉來找個有錢的親戚上門靠一靠,雖然這位親戚不知道拐了多少彎,可是她還是要找機會攀一攀。

這樣的角色和身份,以王夫人和王熙鳳的身份,一眼就看出她是幹什麼來的。所以,第一次王夫人根本沒有見劉姥姥。因為彼時的劉姥姥,在王夫人的心目中,大概也就是一個叫花子的形象。能不見就不見。讓王熙鳳想辦法打發了就行了。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是上門感恩來的。這跟上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劉姥姥把自家地裡收了的那些玩意兒,自己不敢先吃,先來送給賈府的太太奶奶姑娘們嚐鮮,雖然那些東西不值錢,但是心意可貴。這時候王夫人就不好不再見她了。

王夫人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從本質上來講,她確實不希望劉姥姥再窮到無路可走上門求爺爺告奶奶,畢竟不管怎麼說,劉姥姥打出來的招牌是她王家的親戚,而不是賈家的親戚。雖然說皇帝家也有三門窮親戚,但好歹也是傷面子的事。所以王夫人在給錢的時候,讓傳話說回家置幾畝薄田或者做點小生意。這些都在提醒劉姥姥要從長遠打算,不要再這樣低三下四靠求人過日子了。

另外,王夫人平時吃齋唸佛行善。有的人或許會駁斥,覺得王夫人不是善人。其實不能簡單地如此理解。王夫人的不善表現在她對寶玉身邊的女孩子:一切有著勾引我兒嫌疑的女孩子,王夫人都表現出了最大的不善。比如說金釧,比如說晴雯、芳官、四兒等等。但是,王夫人在對其他人方面還是有她的善舉的。

最後,一百兩銀子對王夫人來說並不算什麼。或許在我們很多人眼裡,一百兩銀子是鉅額數字,但在王夫人眼裡,一百兩銀子又算什麼呢?王熙鳳過一次生日,大家湊份子,還湊了一百五十多兩銀子呢。一百兩銀子在劉姥姥那裡算得上是很豪了,在王夫人那裡真算不上是啥,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次打賞吧。

劉姥姥兩次進榮國府,第一次王熙鳳給二十兩銀子,那是太太 賞給丫頭們做衣服的錢,於王熙鳳來說就是打發一下劉姥姥這個叫花子,第二次王夫人給了一百兩銀子,也是與王熙鳳那個相對應的,襯托出王夫人在家裡的地位和權力。所以這個金額無論如何要比王熙鳳當初的二十兩銀子高出一大截來,才顯得合情合理。這也是小說鋪排的需要。